壹、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二、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論語》
四、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五、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六、長幼有序。孟子
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八、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九、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十、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十壹、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十二、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十三、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十四、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壹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十五、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六、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十七、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十八、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十九、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二十、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二十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二十二、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二十三、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二十四、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二十五、 父母唯其疾之憂
二十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二十七、 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
孝道名言警句1、世界上有壹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3、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
5、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壹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幹涸。——字嚴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1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13、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壹樣。——歌德
15、母愛最高尚。
1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17、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2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2、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2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24、河裏孩子岸上娘。
25、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
26、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7、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28、世界上的壹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29、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
3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1、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32、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34、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35、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論語》
37、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38、壹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壹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3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誌。——《禮記》
4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41、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42、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43、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壹場。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44、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4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46、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47、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48、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
50、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51、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52、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53、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54、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5、女是娘的羅裙帶。
56、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57、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沈的愛存在其中。
58、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9、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
6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62、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3、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64、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65、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裏,父親是多麽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66、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6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9、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70、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71、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7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74、長幼有序。——孟子
75、母勤女懶。
76、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77、父母,唯其疾之憂。
78、做為壹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壹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79、娘掛閨女,記在心裏,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80、妳希望子女怎樣對待妳,妳就怎樣對待妳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1、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82、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4、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85、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壹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紮得多深。——莫泊桑
8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87、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8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89、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9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91、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92、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93、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9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95、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96、有其母,必有其女。
9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98、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孝道名言警句集萃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壹》
註釋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麽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註釋孝是天經地義的。
4、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註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妳的憂愁。
9、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註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誌·魏書》
註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裏仁第四》。
註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註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註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註釋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麽,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註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註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19、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註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麽區別呢?”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註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註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裏仁第四》。
註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壹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壹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6、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註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 愛的名言 又賢惠的名聲。
27、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註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註釋妳對父母孝順,妳的子女對妳也孝順;妳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妳。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註釋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註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妳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註釋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妳,妳就必須首先孝順妳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註釋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語錄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語錄_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質樸超過了文采,就顯得粗鄙;文采超過了質樸,就顯得虛誇。只有文采與質樸和諧地配合在壹起,這才成為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對任何有益的東西)了解它的人比 不上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比不上樂在其中的人。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獻,再用禮節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於離經叛道了。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會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對天發誓說:如果我有不對的行為,請天厭棄我!請天厭棄我!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見《黼述而》)。
☆譯文⊙
孔子說:只闡述以前的文化而不從事創作,信從並愛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將自己與我那老彭相比。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將(所見所聞)記在心裏,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疲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麽呢?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品德不加以培養,學問不予以講求,聽到道義所在不能前往,有缺點錯誤不能改正,這是我的憂慮。
子曰: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立誌於道,根據於德,歸依於仁,而遊娛於六藝。
子曰: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只要是帶點薄禮來主動求見的,我從沒有不對他給予教誨的。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們想問題而想不清、想表達而說不出的時候,我不會去啟發他。教給四角中的壹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子謂顏淵日: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任用我,就幹起來;不用我,就隱起來,只有我和妳能這樣吧!子路聽了說:那麽,您率領三軍打仗,找誰***事呢?孔子說:那種赤手和老虎搏鬥,赤足橫涉黃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後悔的人,我是不會找他***事的。我壹定要找臨事知道恐懼謹慎,善於謀劃並能作出決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