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人生格言 - 摘抄幾種不同文章的結尾方法

摘抄幾種不同文章的結尾方法

摘抄幾種不同文章的結尾方法如下:

1、評議法

記敘文結尾,篇末往往有個簡短的評議或評述。例如臧克家的《聞壹多先生的說和做》就有這樣的結尾:聞壹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潮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的結尾:“妳的忠實的朋友——從前是個正派人,可是現在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屍犯、酒瘋子、舞弊分子詭訛詐專家的馬克·吐溫。”

如《海市》:那真實的海市並非別處,就是廟島群島。

如羅廣斌、劉德彬、楊益京三人寫的《挺進報》的結尾就是這樣:“革命同誌以無比的機智戰勝了敵人,保全了黨組織。”這個結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終結。

2、道具法

文章始終貫穿著某壹件事物,並以這件事物作為故事的終結。例如江耀輝的《紅軍鞋》:“幸好除了子彈打的那個洞以外,別處還沒有破,我趕忙把它脫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這個結尾就以貫穿文章始終的紅軍鞋作為故事的終結。

3、抒情法

文章結尾,作者毫不掩飾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內心感情直接寫出來。

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記》就是這樣結尾的:“朋友,天山的豐美景物何止這些,天山綿延幾千裏,不論高山、深谷,不論草原、森林,不論溪流、湖泊,處處有奇麗的美景,妳要我說可真說不完。

如果哪壹天妳有豪情去遊天山,臨行前別忘了通知我壹聲,也許我能給妳當壹個不很出色的向導。不過當向導在我只是壹個漂亮的借口,其實我私心裏很想找個機會去重遊天山。”這個結尾就表達了作者的希望。

有的抒情還帶有議論。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緒,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沈默的父愛》結尾寫道:今天,考場上,有壹個孩子在寫著沈默的父愛,心中充滿感激與驕傲。我的父親,他的感情如綿細的秋雨、柔和的春風,沒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沈默罷了。沈默的父愛——我很感激它。

有的還表達深厚的懷念之情,給人們留下不盡之思。如方紀的《揮手之間》就在結尾處表達了這種感情:十幾年來,延安機場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現在眼前。

主席站在飛機艙口,用堅定的目光望著送行的人群,用寬大的手掌握住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舉起,舉起,然後用力壹揮,停在空中……在他面前,無數的戰士正朝著他所指的方向奮勇前進。

有的向讀者發出呼籲。如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4、繪景法

以人物描寫或景物描寫結尾,往往會在樸實中渲染壹種或恬淡、或哀傷、或明麗、或迷蒙的意境,表現出壹種詩情畫意。如杜鵬程的《夜走靈官峽》:風,更猛了。雪,更大了。

如《必須跨過這道坎》:回家時,房東阿婆來牽我的手,我攙著她跨過那道門坎,她顫抖地扶著我,吃力地邁出來,她說下次再來,夾著濃重的鄉音,我點頭,盯著她的小腳。車漸行漸遠。我回頭,看倚在門上的阿婆。夕陽西下,在門邊上打出昏黃,卻照不亮她逝去的年華。

如《壹步與壹生》:楓竹林飄蕩著幸福的歌謠,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門,它閃著幽藍幽藍的光,我毫不猶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黃金般的人生!

如《草地晚餐》:夕陽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輝燦爛。總司令那穩健的身軀,猶如壹株青松,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巍然高大。

5、總結法

文章結尾處把全文內容作個總結,有的還把全文的中心思想歸納出來,也叫畫龍點睛法還叫卒章顯誌法。

如馬識途的《我們打了壹個大勝仗——四川抗洪救災記事》的結尾:四川的黨政軍民,在這次抗洪救災向自然作鬥爭的總體戰中,為了搶救國家物資和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充分發揮了人定勝天的無比威力,打了壹個大勝仗!

有時,用來總結全文的還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詩句,這樣的結尾更是言簡意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作文材料:叢飛的故事。題目《落紅》):壹花如此,對人則毋庸多言,記得有兩句詩寫得很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如《驛路梨花》: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壹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委婉含蓄,點化主題。

有些記敘文的結尾,同時要提示讀者註意了解文章的主題,但是作者不是用邏輯思維的方式直截了當表述出來,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給讀者留下壹片想象的余地,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悟,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如題目《季節》:冬季的智,冬季的愛,冬季的銳……此季是漫長的,而此季給予的情意,是綿綿的……

如題目《淡笑無痕》:時光易逝,西湖之畔到底消逝了多少這般決絕的女子,到底封存了多少美麗的初次相見,到底埋葬了多少黯然的寂寞。

當破曉的光暈驅散西湖之畔的水氣,當混沌的晨暉又壹次隱沒在潮動的人流之間,當壹切暴露在陽光底下,再沒有所謂的歌者與行人,她不再是湖畔的歌女,而是那清冷山寺中的尼姑。她不再擁有那傲人的才情,她不再是誰生命中的點綴。淡笑無痕,只留壹抹寂寞……

6、照應法

文章結尾時,為了使前後呼應,中心明確,線索清楚,結構緊湊,常常要對前文加以照應。照應題目,照應開頭,照應線索,照應主人公。

如果戈理的《死魂靈》。結尾時就照應了主人公:現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這樣的人!

如《變色龍》的結尾就照應了開頭:“我早晚要收拾妳!”奧楚蔑洛夫向他恐嚇說,裹緊大衣,接著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

結尾與開頭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壹種首尾呼應,渾然壹體的感覺。

再如(話題“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題目《當記憶流經奧斯維辛》)

開頭當歷史的車輪壓過奧斯維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維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壹排排高聳的建築直插雲霄,似要打破這裏的寧靜。

結尾那天,奧斯維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極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維辛風化在記憶底層!再如(話題“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題目《母親手中的稻草繩》)開頭就在昨晚,我還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繩,胸中的熱血流遍全身……

結尾我在您的那雙手下成長,同稻草壹樣由草變繩。您的那雙手陪我走過了壹夜又壹夜,時間永遠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繩,更吹不落那雙壹顫壹顫的手……

文章的結句與標題呼應相扣,例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的結尾,就用了這樣手法。請看:……這塊水晶裏,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