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壹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後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最後編定於戰國初期。因其成於眾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是壹部最集中地記載孔子思想的著作。
孔子(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原屬殷商壹族,先世是宋國的大臣,後遷於魯。孔子出生時家境已經衰落,但他在早年還是接受了良好的貴族教育,對傳統的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十分熟悉。孔子天資聰穎,又極為謙虛好學,故而學識日進。到30 歲左右,已經以博學知名於世,開始招收門徒,傳授《詩》、《書》、《禮》、《樂》等古代文化典籍。他壹方面對以前的文化、思想資料進行系統總結,同時也結合春秋後期動蕩不安的社會形勢,對壹系列倫理道德和社會政治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創建了儒家學派。
孔子早年曾在魯國執政季氏手下擔任管理倉儲、牛羊的小官,都能恪盡職守。因魯國內亂,壹度旅居齊國。後仍回魯國收徒講學,門下弟子達三千之眾。年過50 以後,壹度被魯國國君委以官職,做到司寇,主管魯國的司法工作。他希望加強國君權威,削弱卿大夫權力,與當政的季氏等三家大夫產生矛盾,最終被迫棄官離開魯國。這段做官的時問,大約不超出五年。此後,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奔走各國,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諸侯國,並曾在衛國、陳國停留了較長時間。然而,他始終沒有得到機會參與各國的政治活動,也沒有找到賢明的君主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壹般只是被供養起來裝點門面,還有很多時候備受冷遇和迫害。在這段時間裏,孔子堅持不懈地進行治學和教育,與弟子們反復探討人生、社會的重大問題,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言論。在公元前484 年,經過大約14 年的流浪生涯之後,孔子終於重返魯國,將余生的精力貫註於文化、教育事業。他壹邊繼續講學,壹邊整理文化典籍,對《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古籍進行刪訂,編成最後的教材定本。晚年的孔子在魯國受到較高規格的禮遇,但仍沒有得到真正的重用。生活上也叠遭不幸,獨子孔鯉和兩個重要弟子顏淵、子路都先他而死。公元前479 年,孔子病逝於家中。魯哀公專門寫了悼詞,弟子們為孔子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守孝三年。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裏,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誌於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壹位學者,並在闕裏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壹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極為贊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鉆研學問,培養弟子。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壹年,四方皆則之” 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托,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幹七十余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哀公十壹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壹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禦、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壹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壹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他先後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天喪予!天喪予!”這壹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壹只叫麟的怪獸,不久死去。他認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壹書的編撰。72歲時,突然得知子仲由在衛死於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歷二月,孔子寢疾7日,賫誌而歿。
■孔子壹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壹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