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傷感說說 - 關於勤儉節約的名言

關於勤儉節約的名言

自古以來,許多有識之士感發出崇尚廉潔清正的格言警句。這些言論,言簡意賅,見解獨到,是人生實踐的深刻體驗和思想積累的結晶。

能吏尋常見,公廉第壹難。[金]元好問《元遺山集》

註解:有本事的官吏經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難了。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註解: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嶽飛

註解: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註解: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壹生。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戰國]《荀子?正名》

註解:人的欲望雖然是不能消滅的,但對欲望的追求是可以節制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詠史》

註解:遍觀歷代聖賢治國治家的經驗教訓,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註解: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壹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宋]蘇軾《範增論》

註解:東西壹定是自己先腐爛,蛀蟲才能生出來。人壹定是先產生疑心,以後讒言才能聽進去。

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裏?[宋]邵雍《男子吟》

註解:錢財使人貪婪,美色使人沈溺,名聲使人驕傲,權勢使人專橫。壹個須眉男子,如若能夠免去財、色、名、勢這四種禍患,難道他還會是世上的普通人嗎?

養心莫善於寡欲。[戰國]孟子

註解:修身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各種欲望。

窮不忘操,貴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註解:人雖然不得誌,不能忘記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記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戰國]《孟子?騰文公上》

註解:上面的人有什麽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厲害。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漢]劉向《說苑?至公》

註解:給公家做事,不能考慮個人的事,就不能講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晉]傅玄

註解:主持政務關鍵在於去掉私心,否則就沒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效而後擇。[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註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選擇,然後再交往;小人卻不同,壹見如故,顯得異常親熱,然後才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人。

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註解:看壹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麽人了。

賢人誌士之於子孫也……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漢]王符《潛夫論?遏利》

註解:賢明者與有誌之士對於子孫……留給他們有教益的話,而不是留給他們財產。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漢]《禮記?大學》

註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而後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只有治理好國家,而後才能平定天下。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唐]王勃《騰王閣序》

註解:人老了,應當更有雄心壯誌,豈能因為滿頭白發改變過去的想法打算?境況艱難困苦,應當更加堅強,不能因此而喪失淩雲壯誌。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唐]吳兢《貞觀政要》唐太宗語

註解:治理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獨在於得到人才。用人不當,必定難以達到治理。現在任用人,必須以道德品行、學問見識為根本。

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唐]吳兢《貞觀政要》唐太宗語

註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則心正行善的好人都會互相勉勵繼續行善;壹旦誤用心邪行惡的壞人,那麽壞人們就會爭先恐後地鉆進朝堂或地方官府。獎賞那些該獎賞的人並且所獎所賞與其功勞大小相稱,那麽沒有功勞的人自然就會主動退後;懲罰那些該懲罰的人並且所懲所罰與其罪過輕重相當,那麽做壞事的人就會引以為戒,感到畏懼。

千羊之皮,不如壹狐之腋;千人之諾,不如壹士之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趙良語

註解:壹千張羊皮,不如壹領狐腋;壹千個隨聲附和的庸人,不如壹個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為左右有許多實話實說的直臣而興國安邦,殷紂王因為群臣不敢吭聲而亡國殺身。

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漢]《淮南子?兵略訓》

註解:做事為群眾謀利益,大家就會跟著他幫助他;做事為個人撈好處,大家就會離開他拋棄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後能舉天下之賢。[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註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為公之心,然後才能推舉天下之賢。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

註解:官員壹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論語?裏仁》孔子語

註解: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春秋]《論語?子路》孔子語

註解:當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幹;如果自身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春秋]《論語?顏淵》

註解:魯國宰相季康子對社會上刮起的盜竊風感到憂慮,向孔子請教怎麽辦。孔子回答說:"假如妳們這些當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貪財,那麽就是花錢獎勵盜竊,也不會有人去盜竊。”

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唐太宗語

註解:作為壹國之主,如果貪奢不明,必會喪國;為人臣者,如果貪欲橫生,必致殺身之禍。

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茍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唐太宗語

註解:如果循私枉法、貪汙納賄,不僅敗壞國法、損害百姓,而且即使醜事未敗露,貪賄者內心豈能不常常恐懼?恐懼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大丈夫怎能因貪財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孫後代總要為此而倍感恥辱呢!

壹絲壹粒,我之名節;壹厘壹毫,民之脂膏。寬壹分,民受賜不止壹分;取壹文,我為人不值壹文。誰雲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清]張伯行《正誼堂文集》

註解:

壹根絲,壹粒米,都關系到我的名譽節操;壹厘錢,壹毫爭,都是民脂民膏。少收壹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壹分;多取壹文,我的為人就不值壹文。誰說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際難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損害"清廉知恥"之德。如果妳說這些錢物並非不義之財,那麽請妳說說它們是怎麽得來的!

誠信格言如下:

1、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2、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5、誠實是力量的壹種象征,它顯示著壹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

6、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無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壹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P< p>

10、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12、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13、失足,妳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妳也許永難挽回——富蘭克林

14、真話說壹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

15、真誠是壹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16、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19、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壹大師

20、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楊筒</P< p>

2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2、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壹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23、誠實是壹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24、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2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6、壹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27、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28、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2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妳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P< p>

30、意誌薄弱的人,壹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31、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32、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33、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34、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3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36、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37、禍莫大於無信——傅玄</P< p>

38、丈夫壹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39、誠實比壹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持久和平》

40、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妳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41、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準南子》

42、誠實是智慧之書的第壹章——傑弗遜

43、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44、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45、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壹時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46、欺人只能壹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約翰?雷</P< p>

47、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48、我寧願以誠摯獲得壹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裴多菲

49、不須犯壹口說,不須著壹意念,只憑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呂坤

50、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51、如果習慣於說空話,最可敬的人也會失掉尊嚴。——格言

5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53、少說空話,多做工作,紮紮實實,埋頭苦幹。——鄧小平

54、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惠能</P< p>

55、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

56、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司馬光

5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論語?為政》

59、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60、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61、我們應該順其自然,立在真實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強、虛偽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歸幻滅。——李大釗</P< p>

6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63、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

64、九牛壹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陳毅

65、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孫中山

66、微小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達芬奇

67、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遙遠的後世。——莎士比亞

68、君子改過,小人飾非;改過終悟,飾非終迷;終悟福至,終迷禍歸。——邵雍《迷悟吟》

69、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康德,德國哲學家)</P< p>

70、自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

71、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漢?韓嬰《韓詩外傳》)

7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73、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7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5、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76、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7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P< p>

78、養心莫善於誠(荀子)

79、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80、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P< p>

勤儉節約的名言和格言

●成由勤儉破由奢

●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有錢時擺闊,沒錢挨餓

●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緊緊手,年年有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思前顧後,吃穿常有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壹頓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壹粥壹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

●成物不可損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1、君子以儉德辟難。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壹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12、壹粥壹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大意:即使是壹頓粥、壹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