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傷感說說 - 中國古代諷刺小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諷刺小說有哪些

1、範進中舉

故事講述古代廣東有壹貧苦童生範進從20歲開始考秀才,理想是中舉人。直到34歲才中了秀才。他的嶽父胡屠戶是個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人,對女婿感到很不滿意,在範進面前趾高氣揚,粗野狂暴,範進也只是唯唯連聲、低聲下氣。好不容易在次年範進中了舉人,他喜極而瘋,後來又被嶽父胡屠戶壹個耳光打醒了。範進身邊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因此他因中舉而升官發財了。

2、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壹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壹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壹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壹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壹群鬥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壹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鉆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壹個衣冠禽獸。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壹個村子裏有壹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

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咨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4、周進中舉: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壹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壹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醒來以後,他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壹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

擴展資料:

壹、作品鑒賞

1、作品主題

《儒林外史》是壹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系和整個社會風氣。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醜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

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壹擊,宣泄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2、藝術特色

《儒林外史》是壹部短篇藝術與長篇藝術相結合的作品。雖然它壹般被歸類為長篇小說,但它的結構卻與人們平常所說長篇小說的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

小說全書中沒有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壹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的連環套;前面壹個故事說完了,引出壹些新的人物,這些新的人物便成為後壹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場表現壹番以後,就不再出現,有的人物還再次出現,但基本上只是陪村性的了。

但全書也不只是若幹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為背景,揭露在封建專制下讀書人的精神墮落和與此相關的種種社會弊端,有壹個非常明確的中心主題,也有大致清楚的時間線整部小說有著統壹的情節線索:

第壹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書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寫各地和各種類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後,隨著杜少卿從天長遷居南京,全書的中心便轉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動,並以祭泰伯祠為主要事件;最後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結全書,與第壹回遙相呼應。

3、諷刺藝術

《儒林外史》通過不和諧的人和事進行婉曲而又鋒利的諷刺。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張燈結彩,鼓樂喧天,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莊嚴肅穆。

但鹽商方老六卻和壹個賣花牙婆伏在欄桿上看執事,“權牙婆壹手扶著欄桿,壹手拉開褲腰捉虱子,捉著,壹個壹個往嘴裏送”。把崇高、莊嚴與滑稽、輕佻組合在壹起,化崇高、莊嚴為滑稽可笑。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