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好三年正月,大軍下江南,開芳先到南京,攻聚寶門。既克南京,命開芳與林鳳祥、羅大綱取鎮江、揚州。三月,下詔北伐中原,以開芳為大將。四月,破臨淮關,下鳳陽府。五月入河南,從鞏縣渡河攻懷慶府,七月底西趨山西,復折而東,由河南入直隸境。九月,前鋒直指保定,清京大震。敘功封定胡侯。旋經滄州北上,屯軍獨流鎮,與鳳祥靜海太營聲息相聞,清軍不敢犯。
明年二月退到阜城,平胡侯吉文元戰死。三月,再退到東光連鎮。四月,開芳率馬隊六百三十多名突圍去臨清迎接援軍,在途中知援軍潰敗消息,就入據高唐州,與跟追的清朝餘差大臣勝保軍相拒。開芳在朝西等城墻用布挽做軟梯,南城墻下穿有地道壹條。其餘三門俱用土木為壘,僅留缺口壹處,以便出入。五月初十日(夏歷五月二十日)以後,常乘黑夜出城襲擊,每攻壹處,清軍馬隊輒被沖散,多所殺傷,而六月十九夜(夏歷七月初壹夜)尤甚,先把吉林馬隊沖散,又從南面掃蕩到西南面,壹直打到勝保大營後,勝保愈惶恐,惴惴自保。
開芳入守高唐州時,即派人回連鎮向鳳祥報告援軍已潰散的消息,請即撤退到來,他在高唐州等候,壹同南歸。到乙榮五年正月,鳳祥軍覆,清帝奕詝拿問勝保,命僧格林沁移軍赴高唐州,合勝保所部來圍攻。開芳見僧格林沁兵到,知鳳祥軍已覆沒,始決定突圍。時戰士尚存五百多人。二月初十夜(夏歷正月二十九夜),開芳率領出東門,縱馬向東南急馳,打算經濟寧入江蘇豐縣,渡黃河南歸。
第二開晨,馳到茌平縣馮官屯。僧格林沁帶馬隊追到,步兵也跟著到來,把馮官屯圍困,四面築炮臺,向村內轟擊,房屋盡被擊塌。太平軍在村內掘挖土濠,盤旋三匝,可從地下通行,即在溝內掘窖潛藏,以避炮火。圍濠之外,復挖小孔,戰士伏在地下,向外了望,俟清軍逼近,鳥槍打得到的地方,即向上開槍。清軍傷亡累累。僧格林沁不敢進逼,他展轉籌謀,因馮官屯旁舊有漢河,可通徒駭河,乃用水攻,引放運河以灌馮官屯。
太平軍從屯內向西南面的清軍礮臺邊開地道,打算轟開缺口突圍。三月初八夜(夏歷二月二十八夜),先向這壹面佯作突圍,與清軍略壹接伏,即詐敗退回。清軍自以為防守巖密,太平軍不會再從這方面來突圍了,不加警備。第二夜,太平軍就在這裹放地雷把炮臺前的濠墻炸塌,立刻沖出,斬殺清軍。清軍倉卒失措,四散逃命。時炮臺外還有圍濠壹道,太平軍正在趕急填濠,僧格林沁已聞警,飛調大軍到,扼濠堵截。太平軍苦戰不能過濠,乃把炮臺上的大炮和其他軍器壹起俘獲,從容退回溝內。清帝奕詝得敗報,命軍機大臣傅諭僧格林沁等歡息說:「甚至傷亡兵勇,遺失炮位,似此情形,……以萬餘兵勇,圍數百之賊,百計經營,迄無把握,朕心寶深焦灼」。
三月十三日(夏歷三月初四日),清軍引河工竣,第二天,放水淹浸,圍堤以內,高處有水三、四尺,低處水深至五、六尺,太平軍潛伏處,都有水三、四尺,火藥、谷麥半被水浸。在水淹的第二天,太平軍在西北面清軍炮臺附近埋的地雷,其火藥袋、火藥簍都被水漂出。從此地已遭水淹,不可能再用地雷轟塌圍墻。三月二十九日(夏歷三月二十日)以後,水勢已經成圍,難以飛渡重濠,但英勇的太平軍決不在困難前低頭,連夜向清軍南北炮臺進攻,企圖突圍,終因兵力太相懸殊,敵人又靠大水作圍,都被阻截退回。
僧格林沁要活捉開芳,假說愛他才幹,望他來投。開芳正在無計可施,以為何不如將計就計,竟出下策,於四月二十壹日(夏歷四月十三日),先派心腹先鋒黃近文帶領將士壹百四十多人,混入難民內,齊出詐降,在外接應。他看見僧格林沁把詐降的將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以為敵人中計,到二十四日(夏歷十六日)晨,大鳳驟起,飛沙揚塵,瞬息不辨南北。他就寫壹封詐降信給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要他先繳械。開芳帶領將士,全副武裝,乘坐小船,偽作前來繳械。他以為僧格林沁受降不會作防備,又有黃近文等在外接應,天又大鳳蔽日,正是突圍的好時機,壹到濠邊,就可以乘此脫逃。不料僧格林沁早已看出他的詐降,先把黃近文等都殺死,絕了接應,到要渡他出濠時,又暗派馬步隊萬多人張左右翼包圍著。開芳既人敵人彀中,和將士都在濠邊被擒。
僧格林沁將李開芳及他的部下黃恣端、謝金生、李天佑,譚有桂、韋名傅、曹得相,檻送北京,其餘將士壹百多人,都在馮官屯被殺犧牲。開芳在路絕食,檻送官員屢次婉勸,均拒不食。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初五日(夏歷四月二十七日),李開芳等七人在北京就義。敵人正綁黃懿端上身時,懿端飛腳把敵人踢死兩個,踢傷兩個,把敵人嚇倒。到刑場時,觀眾萬頭攢擁,懿端高聲對觀眾說:「自出天京,所向無敵,清妖不堪壹擊,滅亡就在眼前」。當敵人把開芳和懿端用寸磔酷刑淩達處死時,他們都昂首揚眉,怒目四顧,表示蔑視敵人,英雄不屈的氣概。
癸開十三年,太平天國敘開芳功,追封請王,子李永保襲爵。
林鳳祥(1825—1855)太平軍將領。廣西廣西武緣(今武鳴)人,壹說廣西桂平人;壹說廣東揭陽人。壯族①,農民出身。
[編輯本段]簡介
1851年(鹹豐元年)在廣西永安(今蒙山)參加太平軍。任禦林侍衛。1853年(鹹豐三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儀鳳門。建都天京後,與李開芳、羅大綱率軍攻克揚州、鎮江。同年5月,與李開芳、吉文元等為北伐主將,率精兵2萬余人在揚州誓師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在臨洛關(今永年)擊潰清直隸總督納爾經額部萬余人,封靖胡侯。繼續率軍由深州(今深縣)下滄州,抵楊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靜海(天津市的壹個縣)。旋因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又屆寒冬,漸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戰死,又退至東光連鎮。1855年2月,清軍急攻連鎮,督師苦戰,屢創敵軍。3月,連鎮失陷,受傷被俘,後解至北京就義。追封求王(壹作彰王)。
[編輯本段]經歷
林鳳祥於道光五年(1825年)生於廣西桂平,由於自幼喪母,其父憐愛未加檢束,以致放蕩不羈。少年之時,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縣城劣紳,縣令緝捕,其七叔林秀中賣豬4頭給他作路費,奔走他鄉。林鳳祥遂混跡江湖,設肆賣蔔,並得以結識洪秀全、楊秀清。鹹豐元年(1851年)參加洪秀全金田起義,為結拜的40個盟兄弟之壹。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鳳祥受封司馬。此後,林鳳祥任開路先鋒,率領太平軍進攻桂林、長沙、武昌、鎮江、南昌等,轉戰南北,獨當壹面,驍勇善戰,功績輝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鹹豐三年(1853年)2月,太平軍從武漢水陸東下,林鳳祥率部從陸路進擊,所向披靡。3月,率軍先破南京儀鳳門,旋攻占揚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軍北伐,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率2萬余人從浦口(今屬南京)出發,經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鎮歸德(今商丘),擊潰清軍5000余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無船只,未能渡黃河北上,乃循黃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於鞏縣(今鞏義)渡過黃河。
渡河之後包圍懷慶(今沁陽),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復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機。9月初撤圍,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今臨汾),抵洪洞,然後東插太行山,於9月底破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縣治),進入直隸(約今河北)境。清廷大震,於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
林鳳祥避實擊虛,揮師於10月末進抵天津西楊柳青,於靜海、獨流鎮紮營固守,以待援軍。洪秀全、楊秀清得悉北伐軍在天津受阻待援,於次年2月調集援軍7500人,從安慶北上增援。林鳳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南撤。
鹹豐四年(1854年)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困守連鎮,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鹹豐五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集中兵力守東連鎮。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度。
鹹豐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壹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後被害於北京西市。行刑時(淩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壹聲”,時年三十壹歲。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鳳祥為殿前夏季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
註釋①: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壹位烈士、後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後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雲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於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報》)由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中國少數民族》編寫組所編寫的最權威《中國少數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壹書中同樣記載“盧六、蕭朝貴、韋昌輝、李開芳、林鳳翔、蒙得恩、譚紹光”等太平天國名王名將的民族成份為“壯族人”(同書第502頁)。可見這些英雄豪傑的民族成份毋須置疑。當今壹些存疑者不過是無事生非或牽強附會。
羅大綱 洪秀全金田起義,固然主要是依靠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上帝教”骨幹,而沒有參加“上帝教”的羅大綱也是壹位壹開始就對太平軍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將領。
羅大綱,原名亞旺,揭陽縣藍田都(今玉湖鎮)人。生於清嘉慶中(約1810——1814年間)。他少懷大誌,成年之後,遊俠江湖,“往來茭塘壹帶,出沒無常”;常劫富濟貧,“獷猛異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嶺南大饑荒,羅大綱以“三合會”首領率饑民暴動。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與波山艇軍溯西江而上,進入廣西。他參加反清秘密組織“天地會”,在永安(今廣西蒙縣)壹帶組織信徒,活動於潯、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襲清軍。據羅敦《太平天國戰紀》所載,洪秀全起兵粵西,與馮、楊、蕭、韋、石等“六人***誓生死”。“時水寇羅大綱有眾千余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勸其“歸秀全”。接著,太平軍派馮雲山對羅大綱進壹步做工作,曉以大義,為羅大綱所“悅服”。羅大綱接受太平軍推翻清朝,開創新朝的綱領,“愛其軍律之嚴及其治軍教理”,終於服從太平軍集中統壹領導的組織原則,於鹹豐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從桂平江口投入太平軍,被任為左二軍軍帥。
從此,羅大綱這支2000多人的“水寇”就成了太平軍的水師骨幹隊伍。是年3月至9月,羅大綱隨太平軍輾轉作戰,由江口回師紫荊,西擊武宣,北趨象州,東進金田、平南。9月,羅大綱隨前軍主將蕭朝貴攻打永安,擔任先鋒。他用聲東擊西戰術,攻下了永安,斬清軍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和知州吳江,為太平軍占領第壹座州城立下大功。太平軍在永安封王建制,休整半年。羅大綱熟悉當地山谷居民,“為之招脅3000人以補其數”,受到“厚待”。同時,羅大綱又約任文炳率波山艇軍兩次出擊梧州、藤縣、平南、桂平等地,牽制清軍。
太平軍攻下永安後,清都統烏蘭泰率兵把永安州重重包圍。羅大綱於鹹豐二年(1852年)4月5日,奉洪秀全之命率2000死士乘夜冒雨,壹舉攻破清軍重兵防守的號稱“鐵打天下第壹閘”古蘇沖,搗毀了清軍的兵營、關卡20多處,繳獲了火藥10多擔和其他無數軍用物資,為太平軍永安突圍戰的勝利立下了第壹功。太平軍突圍成功,清軍大敗,烏蘭泰陣亡。為此,羅大綱曾假起烏蘭泰旗號進軍桂林,希能不戰而勝,但被清軍識破,圍攻桂林壹月不下。羅大綱乃轉而揮師攻下興安、全州。攻破桂北重鎮全州之後,羅大綱“升土壹總制,管帶中壹軍”。可以看出,羅大綱不論是在壯大太平軍有生力量方面,還是在實戰中,都壹開始就為太平軍立下了卓著功勛,發揮了巨大作用。
此後,羅大綱隨太平軍入湖南,壹往無前,12月中旬,在嶽州升任金官正將軍。第二年1月,在湖北升殿左壹指揮,與天官丞相秦日綱同統水師。太平軍於是月攻下武昌後,:於2月上旬撤離武昌,順長江東下。中旬,石達開率陸軍破安徽重鎮安慶;水軍則大敗清軍於鄂東廣濟老鼠峽下巢湖。3月19日,林鳳祥、賴漢英、吉文元等攻破南京。羅大綱、秦日綱率水師隨至,***衛已占領的南京城。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派遣林鳳祥、李開芳等統率大軍東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羅大綱率水軍配合作戰。3月31口,羅大綱和副將吳如孝奉命從水路攻取鎮江。鎮江占稱京口,是長江與運河交匯之處,既是南北要沖,也是南京東南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羅大綱順利攻占鎮江之後,依北固山,傍長江、運河,新築城墻6裏,建炮臺6座,並廣積資糧,備戰不懈。於五六月間,連敗來犯清軍,“升殿左五檢點”。7月,羅大綱奇襲北門外敵營,旋又飛襲東門外敵營,直使清軍“環城七營皆盡”,穩定了鎮江局勢,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鎮江,羅大綱還很註重安定社會秩序,恢復正常經濟生活。他執行聖庫制度,要求百工歸衙,建立男館,女館,並壹面動員百姓量力捐獻軍需,壹面實行平買平賣政策。但為貫徹拜上帝會獨尊上帝,罷黜諸神的宗旨而火燒金山寺、甘露寺等,卻是不可取的。
鹹豐三年(1853年)10月,為配合太平軍西征,羅大綱和吳如孝督師突出江南、江北兩門聲援。田家鎮壹役,武昌同知勞光泰所招潮勇多歸順太平軍,楊秀清“概令羅大綱統帶”,並給羅大綱在鎮江有較大自主權。越年3月,羅大綱奉調回南京,與胡以晃進攻和廬(今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綱守安慶。11月,接連攻占安徽建德、東流和江西饒州石門等處。12月10日,羅大綱(時已升任為冬官丞相,功勛加壹等)得知田家鎮失守,即自饒州率輕騎由都昌沿陸路趕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綱的西征軍,在小池口孔壟驛與湘軍水師激戰。由於安慶太平軍趕來增援而大敗清兵,毀其營盤。鹹豐五年(1855年)初,曾國藩的湘軍逼近九江,羅大綱率軍與翼王石達開的大軍配合,以誘敵深入,分割聚殲的策略,把湘軍水師引入潘陽湖。2月11日夜半時分,石達開自九江,羅大綱自小池口***乘輕舟百余只奇襲湘軍水師,焚燒湘軍戰船百余艘,俘曾國藩座船。曾國藩乘小舟逃人羅澤南軍營,想投水自殺,為羅澤南所制止。這壹役,大滅湘軍氣焰,對西征軍三克武昌,穩定皖贛基地起了積極作用。此後,羅大綱雖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堅持在皖贛壹帶作戰,於是年陣亡。死後洪秀全追封為奮王。
羅大綱之死,史載不壹,但在戰鬥中陣亡,卻是無庸置疑的。
他作戰驍雄勁悍,用兵“剽迅如風,雄冠諸將”。特別是他愛兵壹如
父母,“可與眾同甘苦,士卒樂為效死”,所以“凡遇軍事艱危之際輒
以大綱往”。就連所謂《賊情匯纂》的清方資料中也不得不承認:
“羅大綱僳悍機警,賊中號為能者,然因非粵西老賊,功在秦日綱上
而不封侯王”。
羅大綱在太平軍中除剽悍善戰,戰功卓著外,更值得大書特書
的是他有獨具識見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洪秀全、楊秀清就急於圖河北,取燕京。對此,羅大綱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壹出湘楚,壹出漢中,疾趨鹹陽,以徐、揚(徐州、揚州)席卷山左(山東),再出山右(山西),會獵燕都”。並警告說:“若懸軍深入,犯險無後援,必敗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羅大綱還提出,既建都南京,務必多造戰船,精練水師,戰艦建成之前,應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搶占長江水上優勢。可惜這些具有戰略觀點的正確建議未能為專權的楊秀清所接受。北伐軍臨行,洪秀全也以“詔告”叮囑:“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以縻時日。”真是昏庸已甚。對此,羅大綱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屬無噍類矣!”果不出所料,北伐軍慘敗於天津,太平軍最終被消滅。羅大綱的話,都不幸而言中了。
羅大綱鎮守鎮江,受命參與辦理對外事務。鎮江是外國商船進入南京必經之道。鹹豐三年(1853年)4月28日,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和隨員密迪樂,前往南京窺探太平軍對西方態度,於5月離開南京。文翰此行往返都經鎮江。羅大綱都與其打了交道。羅大綱在致文翰書中,嚴申太平軍對滿清“奉天討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關市不征”,提醒英方不要被滿清利用,替滿清出力。當文翰得書,派密迪樂上岸謁見羅大綱時,羅大綱懇切地說,雙方“承認同壹之上帝”,彼此就如兄弟,當應互相幫助。並告誡英商“不應再去賣鴉片”。密迪樂也申明願守中立而去。6月5日,英國傳教士戴作士從上海到達鎮江謁見羅大綱,停留三天,贈羅大綱有關耶穌教書籍,羅大綱也以太平天國印行的書籍回贈,同時,托其帶信給上海的英國領事。在這封《殿左五檢點羅大綱致上海英國領事書》中,羅大綱勸誡他們在戰爭期間暫時別來,這並“非阻通商,終以兩下交兵,恐其往來不便”,亦以防滿清水師乘機尾隨,進攻太平軍。書中再次聲明,“同拜上帝,皆系兄弟”,書中要求其“現便攜弟處各書,仰懇悉教歷閱”。這無異於想通過傳教士之手去宣傳太平軍的各種觀點、主張。羅大綱與外國人打交道,雖未洞悉侵略者的本性,但能作到不卑不亢,有理有節,不愧是壹位卓越的外交家。
胡以晃
[編輯本段]簡歷
( 約1816到1856 ),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平南人.早年參加拜上帝會,與洪秀全,馮雲山同謀起義.1851年(鹹豐元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5月於天京(今南京)奉命西征,11月攻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圍殲清安徽巡撫江忠源部,攻克廬州(今合肥),因功封護國侯,後進封豫王.1855年與石達開,秦日綱擊敗湘軍曾國藩,又隨石達開轉攻江西.次年在臨江(今清江)病死.(壹說死於楊韋事變).
[編輯本段]詳介
(1816——1856)廣西平南人。太平天國初期著名軍事統帥。地主出身。天國官員中唯壹的武秀才(文秀才為何震川)。早年參加拜上帝會。金田團營時,洪秀全、馮雲山秘藏在平南縣花洲山人村其家布置起義,為在附近思旺圩布防的清兵所困,他協助帶領會眾拒守,並派人往桂平金田村告急。旋得援軍擊敗敵人,遂擁洪秀全至金田舉行起義。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3月,抵南京。5月,奉命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6月,過蕪湖,占安慶。10月,取集賢關,繼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攻占廬州。因功封護國侯,尋改護天侯。6月,晉封豫王。不久,以六安失守,屢戰受挫,革除王號,隨石達開赴江西作戰。1855年1、2月間,先後在湖口、九江大敗湘軍水師。尋歸,守西梁山。封護天豫。10月,隨石達開出師湖北,旋戰於崇陽、通城壹帶,轉入江西,攻克新昌、臨江。次年1月,占領分宜、袁州、萍鄉,所至有功。不久病死於臨江。
黃文金 黃文金(1832-1864),太平天國將領。廣西博白人。早年參加金田起義。1855年鎮守湖口,屢次擊退清軍。1857年清軍大舉來犯,力竭城陷,全師退出湖口。1859年韋俊在池州(貴池)叛變,他與古隆賢、劉官芳、賴文鴻奪回池州。1860年升定南主將。參加再破江南大營之戰,與楊輔清自高淳占溧水,克秣陵關。10月太平軍分5路包圍曾國藩於祁門,他當西路,沿長江南岸趨贛北,12月攻克建德(東至)、鄱陽(江西鄱陽)等地,斷敵糧道。湘軍援祁門,他在戰鬥中負傷。1862年封為堵王。為援救天京,與楊輔清等率軍攻占寧國,與鮑超部激戰,牽制清軍。次年從皖南入江西反攻湖口,阻止清軍對天京的圍攻,不克,退歸皖南,入浙江守湖州。1864年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貴福至湖州,護送赴江西,至寧國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