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節也叫端午和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正午節、崇武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迪拉節、詩人節、龍舟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總體來說,據說。
慶祝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故事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各地也存在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下午躲,下午貼樹葉,掛菖蒲和艾草,百病遊,戴香囊,準備祭祀。喝雄黃酒、菖蒲酒,吃毒餅、鹹蛋、粽子、時令鮮果等。,除了迷信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至今遍布中國及周邊國家。有些活動如賽龍舟是新發展起來的,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成為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族圖騰祭祀說等。以上所有理論都有自己的起源。根據學者聞壹多的《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中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的圖騰節日,早於屈原。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今天,端午節仍然是中國人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