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是清朝末年的皇帝。當時,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朝再次被迫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鹹豐帝和朝廷大臣雖然對這些不平等現象不滿,但由於當時清朝國力弱小,即使不滿也只能如此。
按照規定,簽約必須是要見皇帝,這些外國使節會經常去北京,但是鹹豐帝不想見他們,因為這些人不給他磕頭三次,違反了清朝和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不行禮其實是對皇帝權威的挑釁,但在當時清朝國力衰落,國際影響力低下的情況下,就算挑釁也是無奈之舉吧?明清時期,人們覺得周邊國家都是藩屬國,都是來給中國進貢的。他們需要遵守中國的禮儀,尤其是清朝的規矩,掌握在自己手裏就不好了。"儀式的崩潰是王朝衰落的標誌."
於是在接下來的壹段時間裏,鹹豐帝想毀約,特別是想除掉在北京的外交大臣。如果他駐紮在北京,他會三跪九叩。於是談判失敗,就出現了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火燒圓明園的事件。其實我覺得是清政府長期的閉關鎖國讓清朝的大臣和皇帝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才導致了清政府的衰落和外交上的諸多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