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崗思節,這個崗思節有三個特點,筆者在上壹篇文章中也提到過。壹個是優秀的相聲太少,只有郭麒麟·閻鶴祥等人的幾段話湊合。其他人,包括老郭,已經下降到相聲表演的水平。第二是整場演出最終拋棄了三關橋段,至少讓大部分觀眾聽起來不那麽別扭。第三是相聲在粉絲中的受歡迎程度。德雲社的受眾從中老年曲藝愛好者,到中年相聲愛好者,再到都市白領精英,現在終於入駐年輕女孩。
這壹次,筆者講的是崗寺節所反映的問題。用郭德綱的話說,崗絲節是德雲社壹年中最重要的兩場演出之壹,不僅排練得很緊密,而且票價也相當高。所以那些說崗絲節只是相聲演員和粉絲的互動,不考慮表演水平的人是站不住腳的。
在我看來,岡四節反映了德雲社目前運營發展中的壹個軟肋,就是青黃不接。所謂“青黃不接”,不僅僅指人才梯隊建設,還包括相聲作品水平。
壹是人才梯隊建設不銜接。
可以說德雲社的演出團隊安排極其合理。郭德綱於謙是鎮上之寶,而高楓六安雲平是主心骨。嶽雲鵬孫悅前幾年紅,前兩年紅,前年紅,壹直都挺紅的,用燒餅很難出大熱門。目前主力是張鶴倫,今年是張九齡的王九龍。另壹方面,從郭德綱、高楓、雲子客、河子客、九子客到吵鬧(秦小仙),每個階段的主力都在。
但壹場聚集了德雲社最強團隊的演出,缺乏亮點,九對演員問題多多。郭德綱於謙的相聲壹如既往的稀疏。嚴格來說,已經不能叫相聲了。感覺就像兩個旗鼓相當的宋楚瑜站在臺上。
與其他人相比,嶽雲鵬孫悅的相聲還可以,但與他們以前的水平相比也下降了很多。不僅段子不新鮮,而且在表演節奏和語言能力上明顯退步了。看來嶽是真的想轉型了。
曹鶴陽的相聲怎麽說?感覺這幾年沒做什麽健身的事情,沒什麽進步。
張雲雷和楊九郎的水平並沒有下降,因為他們壹直都是這樣。
孟和周九良在《相聲有新人》中獲得冠軍,雖然名不副實,但在表演上確實有壹些亮點。紅了壹年,水平退步了,連單詞都忘了。
張九齡和王九龍的表演太尷尬了。筆者的壹個朋友聽了他們的相聲後給出了評價。兩人在德雲社賠了錢,在外地餓死。壹個很好的笑話是,他們只是說他們不明白。
崗絲節中唯壹值得稱贊的兩個表演團體是郭麒麟的閻鶴祥和張鶴倫的郎何晏。至於高和,他們既不需要表揚也不需要指責,這才是中堅力量的價值所在。
張鶴倫·朗·何晏的表演誠意和水平都不錯。他們的問題是段子不夠紮實,還可以更好。
看起來郭麒麟已經很久沒有說相聲了,但是這次和閻鶴祥的玩笑開得很好。當郭麒麟是父親和老師時,他們的合作相當優雅。他們是壹對很有前途的組合,但是很遺憾郭麒麟不在這裏。
從崗司節的表現可以看出,德雲社目前的人員組合有脫節的嫌疑。不算郭德綱,以嶽雲鵬為代表的老壹輩似乎已經觸及天花板,上升空間已經被封死。以張雲雷孟鶴堂為代表的新紅壹代水平停滯不前,有時波動過大,似乎缺乏必要的提升訓練和沈澱。最新壹代的李鵬,以張九齡的王九龍為代表,遠遠達不到師兄的水平,幾乎處於蒙昧階段。
雖然德雲社號稱有幾百人的團隊,但真正能贏到手的群體並不多。以劉鶴春為代表的傳統藝術家在高楓的基本風格是固化的,但精益求精的水平不是主要方向,只能繼續堅持小劇場。其他大多數藝人也是為了能像壹樣紅而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精彩的招數不斷,行為藝術耀宗、劉等將陸續登場。
好在郭德綱已經提前行動了,楊進明、劉春山、王善勇、高玉凱,包括張帆、劉泉渺這些可以即插即用的人都陸續加入進來,進壹步夯實了德雲社的人才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德雲社會繼續大力招募有真本事的藝人加入。
第二,青黃相聲創作不銜接
德雲社原來的招牌是傳統相聲,但真正讓郭德綱紅起來的是傳統相聲改編的新段子。之後,德雲社的新相聲創作也進入了繁榮期。最終,德雲社形成了傳統相聲、傳統相聲改編、新段子三位壹體的組合。
但從這次盛典的表現來看,德雲社的傳統相聲依然堅持,只是亮點越來越少,巔峰依舊優秀,其他的基本面卻有崩塌的趨勢。改編相聲,包括小品改編的相聲,明顯缺乏細致,作品有點粗糙。但新剪輯的相聲段子,立意不高,缺乏亮點。
總之,德雲社急需大量新穎優秀的相聲段子。原來的段子不僅新鮮,而且沒有讓演員說話的動力。而且從這次的表演可以看出,年輕的相聲演員普遍缺乏老壹輩相聲藝術家的藝術追求,即使自己的段子也不出彩,這未必只是水平的問題。
創作上的青黃不接比人才上的還要煩,因為人才是可以引進的,但是相聲段子的創作需要壹個好的氛圍。郭德綱早期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他的相聲貼近群眾,容易引起觀眾的* * *。但現在他無法深入群眾。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每天只能在網上看看。靠網絡笑話不是長久之計。
德雲社的其他相聲演員大多不擅長創作。甚至他們自己的段子都是基於網絡而非生活。再加上急於紅的浮躁氛圍,別說好的作品,就連安心排練恐怕都是人生的問題。
在之前郭德綱引進的人才中,劉春山是壹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這也是壹個信號。老郭可能已經意識到了這壹點,所以他未雨綢繆,引進創新人才。
綜上所述,德雲社已經足夠繁榮了,但是還需要在繁榮的基礎上再充實。德雲社和郭德綱為什麽在2005年迅速走紅,是之前十年沈澱下來的作品和人才的積累。從2010開始,德雲社已經紅了十年,但是同期積累的作品和人才並不多。難免會有壹種苦到現在的感覺。這是符合藝術規律的正常現象,不必過分貶低或粉飾。問題就在這裏。是隱形還是裝隱形還是正視問題,決定了德雲社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