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這壹生擁有現實世界是不夠的,他(她)還必須擁有壹個詩意的世界,也就是壹個理想的世界。
《邊城》是沈從文美麗而感傷的鄉愁夢,是沈從文的理想世界和詩意世界。邊城的人們詩意地生活著。
《邊城》講述了壹個淒美的愛情故事:在湘西壹個風景秀麗、人情淳樸的偏僻小鎮,有壹對祖孫靠擺渡為生。爺爺70多歲了,還很強壯;孫女崔璀十五歲,愛的種子。他們熱情樂於助人,樸實善良。兩年前的端午節,崔璀認識了當地船老大的二少爺,從此種下了愛情的幼苗。諾派來的哥哥天寶喜歡美麗純潔的,托人向的爺爺求親。當地的王疃壹直看中諾宋,願意以磨坊作為嫁妝把女兒嫁給諾宋。我寧願做渡船夫,也不願做磨坊主。我想和崔璀結婚。於是兩兄弟約定唱歌求婚,讓崔璀選擇。天寶知道崔璀喜歡送諾。為了成全弟弟,他出門沖到海邊,意外身亡。諾宋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於是離開崔璀離家出走。爺爺擔心崔璀的婚姻,在壹個暴風雨的夜晚去世了。留下壹個人守著渡口,等諾回來,“這個人可能再也不回來了,說不定明天就回來了!”
小說以崔璀的愛情悲劇為線索,生動地展現了湘西的風土人情和人文之美。
沈從文用巨筆為我們描繪了壹個如畫、如夢、田園詩般美麗的湘西世界。
沈從文後來坦承:“我要表現的是壹種‘生命形式’,壹種‘與人性不矛盾的美好、健康、自然的生命形式’。”小說以田園詩般的意境描繪了田園詩般的邊城世界。這裏的人們保持著淳樸、自然、真誠、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性美。他們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熱情大方,重義輕利,信守承諾。“他們想要的只是內心的平靜。”就連吊腳樓裏妓女的氣質都透著邊民的淳樸,就像壹片寧靜祥和的桃源仙境。這裏的人們詩意地生活著。這是抒情詩和風俗畫。
《邊城》的人物刻畫明顯深受中國傳統藝術寫意性的影響,其人物形象更具有東方的恬靜美。比如,崔璀是從湘西的山川靈氣中誕生的天然女兒,天真、純潔、活潑、柔情似水:崔璀生長在風和日麗中,使她皮膚黝黑,醒目山水,眼睛清澈如水晶。大自然養育了她,教育了她,她天真活潑,就像壹只隨處可見的小動物。人就是這麽好,像山上的黃鹿,從來不考慮殘忍,從來不擔心,從來不生氣。平時在渡船上有陌生人註意她,她就裸著眼睛看著陌生人,做出隨時可以逃到山裏去的樣子,但當她明白人家無意時,就在水邊悠閑地玩耍。
沈從文用詩意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壹幅湘西山區的風俗畫。崔璀的身體自然地融化在周圍的青山綠水和春風之間。
崔璀形象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理想。據沈從文汪曾祺先生考證,崔璀形象有三個來源:壹是蘆溪縣天鵝絨店的姑娘;壹個是我在青島嶗山看到的女孩;另壹個來源是珍妮。小說中其他人物的刻畫,如老船夫的淳樸、誠實、堅毅,以及他重義輕利的熱心態度;船永遠是大方的,正直的,慷慨的;諾松和天寶的帥、壯、識、義,都歷歷在目。作者用意味深長的筆墨,歌頌了沒有被現代文明汙染的美好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表現出壹種回歸自然的價值取向。
《邊城》的結局模糊而遙遠:冬天,倒塌的白塔又被修復了。然而,那個在月亮下唱歌,讓崔璀因為在睡夢中唱歌而靈魂輕輕浮動的年輕人並沒有回到山洞。
……
這個人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也許是“明天”!
每壹個讀者在合上書的時候都充滿了美好而感傷的希望,期待著父母歸來,期待著美麗的崔璀戴上紅骷髏結婚的那壹天。
《邊城》是沈從文理想生活的縮影,是他對遠離《邊城》的城市生活的夢想。
《邊城》蘊含著詩意的意境和神韻。無論是初春,有桃花的地方,有賣酒的人,還是初夏,不停落花,溪水繚繞,都呈現出遠離人事紛爭的和諧氛圍。作者不僅創造了詩意的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的人物和景物以深刻的象征意義。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突然倒塌重建的白塔,象征著壹個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結束,以及重建湘西未來的願望。
《邊城》是壹首描寫湘西人的人性之美的“牧歌”,壹首如此美好又如此悲壯的人性之“牧歌”。《邊城》是沈從文鄉愁情結孕育的壹顆明珠。
《邊城》是壹部小說,但更像是壹部由二十壹個殘破章節組成的長詩。整部小說散發著濃郁的詩意,給人壹種非常純粹的閱讀體驗,以至於劉錫瑋稱贊它是“田園詩(田園、田園)的傑作”、“永不磨的珍珠玉”(醉花集)。美學家朱光潛評價說:“它表現了長期受壓迫的少數民族心中充滿幻想和敏感的憂郁和隱痛”,“唱出了少數民族的心聲”。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顆璀璨的文學明星,其代表作《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壹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