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圖書館地圖部最早的中國地圖是1136年刻的19世紀虞姬地圖拓片。這幅石刻地圖最初放置在陜西省會Xi安以西120裏的鳳翔府岐山縣郡學,描繪的是夏朝大禹王統治地區的貢品運輸情況,傳說發生在公元前2205年。這張地圖的作者不詳。刻於宋代,按照裴秀的規劃方法繪制,但參照了唐代地理學家賈丹於802年繪制的《海中外圖》的結構進行了修正。裴秀精確的表達和對平面畫法的熟練運用,使他的貢獻可與公元2世紀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克羅狄斯·托勒密相媲美..托勒密對天文學和地理學的貢獻奠定了現代西方地理學和地圖學的基礎。
虞姬的地圖有壹米多長,壹米多寬,地圖上采用的是平面圖的畫法。每邊折成百裏,橫71裏,豎73裏,共5110平米。其中水系和海岸尤其接近今天地圖的形狀。這幅畫的內容非常豐富。有380個行政區,近80條河流有名字,70多座山有名字,五個湖有名字。根據圖片,唐代仍有壹些地名,可從賈丹《海華易圖》中愚公九州部分推斷,故稱圖。這幅地圖為研究中國地圖學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歷史價值和科學意義受到後人的高度重視。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英國權威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將這幅地圖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地圖,也是宋代制圖員的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