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簡介
相聲,壹種民間說唱藝術,“相聲”壹詞,產生於古代,最初指模仿他人的言行,後發展為“象聲”。象音也叫隔壁象音。相聲起源於中國北方的民間說唱藝術,盛行於明代。經過清朝直到民國初年的發展,相聲逐漸從壹個人模仿口技發展到單口相聲,名字也就改成了相聲。壹種類型的單口相聲逐漸發展成多種類型: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相聲,融為壹體。相聲在三個地方有不同的發展模式。中國相聲有三個搖籃: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三不二、南京夫子廟。相聲起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流傳於全國各地和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是口頭表演。有單口相聲、嘴對嘴相聲、群口相聲等等,紮根民間,源於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相聲的鼻祖是,流派主要有派、侯派、寶玉派、蘇派、嵇派等。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侯、常、蘇和。20世紀後期,以侯和馬為代表的壹代相聲大師相繼倒下,相聲事業陷入低谷。2005年以來,隨著網絡視頻網站等新興媒體的傳播,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異軍突起,使大眾再次關註相聲這壹藝術門類,實現了相聲的第二次復興。2008年,相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