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zì這個詞是記錄口頭語言的視覺形式系統。文字和口語的結合形成了書面語。
基本含義
文字在語言學上是指書面語言的視覺形式。在古代,字母組合被稱為“文”,組合字符被稱為“子”。現在合稱為“字”,字的基本個體稱為“子”。在日常生活中,“文字”還可以指書面語言、語言、文章、文字等。(1)[字符;劇本]:記錄口語的視覺符號形式,突破口語的時空限制。比如漢字和拉丁字母。(2)【書面語】:書面語,如漢語、俄語(3)【文字】:冠詞(4)【文書】:文件;公文(五)【密函】:密函1示例說明。字漢許慎《說文解字序》:“蓋依為象形字,故稱文;後形音互利,即字,“按,按類象形,即單體,為文;形音相得益彰,即合為詞。《史記·秦始皇本紀》:“壹器稱石,車同軌,書同。”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綿學》:“寫字之夫,有根本之墳,為世之徒,多不知字。”唐漢於讀《郭觀子》:“言之可笑,故右三十有五言。”李清臣《舒冬讀書書記小學》:“聲音就像宣布他要什麽的人,但聲音不能傳到別的地方,停留在不同的時代,所以書是文本。”魯迅《中國文學史大綱》第壹條:“重要的文學成就,年輕時流行,都是多手隱喻的。要確定作者是誰是極其困難的,這要感謝壹位聖人,也要靠猜想。”2.字的書面語記載唐萌焦《舊恨》詩:“無子抄文,老歌落。”劉源齊《桂》卷八:“雷之筆,不系統,無力,無章法。”《醒世恒言,錢秀才誤占鳳凰》:“有幾個考官,念了父母的字,都使他成了北京的人才。”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三》:“壹篇文章的標題,往往是在文章寫完之後才決定的。”3.逐句錄詞唐漢瑜《靜潭唱和詩序》:“尋奇怪詞,雕詞,以韋伯之憔悴專壹,多壹點分寸。”4.官方文件;案卷宋仲淹《耀州謝尚表》:“日後賊將遣人至文,若違前者,立即遣出國境,不收。”《宣和遺事》前情提要:“護送者宋江閱文星夜赴石碣村,報晁蓋。”《秦·六國平話》卷上說:“各州縣接話時,得知韓王被俘,諸將皆死,遂降。”《古今小說·簡帖·僧巧欺皇甫夫人》:“錢看了,當即教他往何處去,叫他上山定居。當時,丁山接受了這種寫法。”5.玩舒或者雜子。宋·朱編《曲藝舊聞》卷八:“寧初議新法,中外驚恐。漢魏公言上朝,玉玲之意略疑。”馮明夢龍《智庫補·智慧與韓琦》:“有壹日入劄子,向山中求事,乞晚,然後獨往寺中,說是官府不可驚,有壹字不得不呈,說是只需發泄。”
編輯此段落的基本屬性
1.視覺屬性:文字是再現口語聲音的簡單視覺圖案,因此更清晰,可以反復閱讀,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2.約定屬性:文字是人類約定創造的視覺形式。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制定新的協議,並形成文本改革。3.系統屬性:無論語素、音節還是音素文字都有自己嚴格的系統,不能指望文字有意義,改革也會牽壹發而動全身。
價值和功能
人類很早就只有英語口語,用文字記錄英語口語形成的書面語歷史很短。系統的語言成為區分人類和動物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載的文明社會。書面語對口語的突破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使人類能夠在書面語的基礎上完整地繼承人類的智慧和精神財富,使人類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智慧,發展科技,進入文明社會。
普通文本和代碼文本
普通文字由簡單的圖形構成,早期更接近於圖畫,現在更接近於幾何線條。例如,拉丁字母是簡單的線、弧和點。漢字主要由直線組成,所以稱為“方漢字”。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中的古漢字更具有圖形性。由於特殊人群視覺能力的限制,我們也可以發明變異的視覺符號或者觸覺對應來代替普通的文字。盲文是為了適應沒有視覺能力的盲人而發明的觸覺符號。手語是沒有發聲能力的啞巴發明的壹種動態視覺符號。旗語是壹種動態的視覺符號,它隨著旗幟起舞,以適應遠距離的聽覺和視覺限制,如導航。這些代碼和字符都是基於表音文字的拼音方案。繁體字不能用這個碼,因為字符太多。在電子信息傳遞的早期,人們也是用阿拉伯數字代替漢字來傳遞書面語。這種數字代碼可以對任何文本進行編碼。但由於漢字數量龐大,需要專門的代碼翻譯人員來使用。有人把人物分為線性人物和非線性人物。這是不科學的,因為普通詞和碼字都有線、點等視覺元素。
編輯此段落的寫作方向
用口語記錄單詞時,必須遵循口語的順序。但是,在將口語特有的時間順序轉換為空間順序時,有多種選擇。早期文字的書寫方向,如埃及聖書,是不確定的。壹般來說,妳可以從妳寫的地方繼續寫,這被稱為牛耕寫作。從水平方向開始,然後從壹行的末尾開始反方向直接寫到下壹行。目前,大多數字符是用希臘字母書寫的:字母從左到右寫,線條從上到下寫。現代漢字基本都是這樣寫的。但是阿拉伯字符和希伯來字母是從右向左寫的。中國和新疆的維吾爾字母來自阿拉伯字母,也是如此。在古代,漢字是從上到下寫的,線條是從右到左。我現在還是偶爾用這種寫法。
編輯此段落的文本歷史
以前的觀點認為,人類文字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象形文字、語標文字和拼音文字。但目前的觀點是,側重表意還是音韻,是書寫的不同發展方向。
文本類型
最原始的文字也不能系統地記錄語言,大概也就寫些詩詞之類的關鍵詞。成熟的早期文字是表意文字,即用圖形記錄壹個有意義的語言單位詞或語素。古代漢字是書面文字,比如“時時學”就記載了五個字。現代漢字是語素。比如《常學常復習》用9個詞,5個詞記錄9個語素。由於字和語素的數量巨大,表意文字的字數多,字的結構復雜,使其顯得繁瑣,逐漸被淘汰。音位學用更簡單的圖形來記錄壹個抽象的語音單位音節或音素。日語假名是音節文字,每個字都寫壹個音節。英語單詞是音位詞,比如“學習”用五個單詞(字母)寫五個音位。由於音節和音素非常有限,特別是只有幾十個音素,所以這種寫法成為了現代世界的常用寫法,非常便攜。音節詞分為全音節詞和非全音節詞。日語假名是壹個全音節單詞。非全音節詞分為半音素音節詞和全音素音節詞。對於阿拉伯文字等半音素音節文字,每個字(字母)內部的主體部分在音節中寫輔音音素,元音音素可以不寫,也可以用附加部分寫。全音素音節字符,例如朝鮮語字符,以及每個單詞(字母)內部的部件分別對應於音節中的所有音素。當然,無論什麽詞,整體都要記錄口語的音義。字符的分類只從單個字(字母)的功能來考慮。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單詞都叫做“語標”。
中國有許多民族,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由於漢化,滿族等壹些民族的語言文字已經失傳。
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朝鮮族等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學。
漢語是回族的通用語言。在日常交流和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壹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匯。在邊境民族地區,回族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瑤渺語族的苗語支。原來沒有民族文字,50年代末創立了拉丁音標。現在,大多數人使用中文。
從漢字和漢語的關系來看,漢字是語素字的壹種。從漢字本身的結構來說,漢字是壹個由表意、聲旁(象形字和聲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符號組成的書寫系統。
漢字起源於圖畫。在漢字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形狀與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相關。雖然每個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字形本身並不是音標,與拼音的字母不同。象形文字的發音是通過它所代表的語素傳遞給它的。隨著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越來越不象形字。結果,字形失去了與它所代表的語素的原始聯系。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是語音也不是語義,變成了壹個抽象的符號。如果漢語中的所有語素都用這種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符號來表示,那麽漢字可以說是純符號文字。但事實並非如此。漢字有單字和組合字之分。只有字母組合是純粹的象征性字符。組合字符是由單個字符組合而成的。從結構上講,組合字比單字高壹個層次。因為構成組合字的單個字本身也是壹個符號,當它是組合字的組成部分時,它就作為壹個有音有義的“字”參與。組合字符可分為以下三類:
①形聲字。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代表意義的形聲字和代表發音的音字。對於結構最簡單的形聲字,形聲字和諧音字都作為文字使用。作為形聲字的組成部分,這些字母組合都是表音的、有意義的文字。但形只取其意,不取其音,如“鴿”字旁的“鳥”;聲旁只取聲,不取意,如“鴿”字的部首“九”由於詞義和讀音的演變,有些形聲字已經失去了表意或發音的功能。比如“球”本來是壹種玉的名稱,所以用“玉”來塑造。現在“球”字已經不是指玉了,這個形狀也沒有功能了。再比如“海”這個字,原來是用“每”作為音的。由於發音的變化,現在“海”和“梅”的發音相差甚遠,音旁的“梅”也不管用了。有時候,形和音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功能,比如“給、等、短”。這類字不能再當作形聲字。
形聲字和非形聲字沒有明確的界限。造字之初,形聲字與其音旁讀音不壹定接近。隨著現代漢字的發展,這種差異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個現代組合漢字來統計。就普通話的發音而言,只有不到5%的合成詞與音旁完全諧音(聲母、韻母、聲調都壹樣)。約10%聲母韻母相同但聲調不同。只有壹個元音相同,約占20%如果只把前兩類看作形聲字,那麽形聲字只占常用漢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類都看成形聲字,形聲字大概會占到流行漢字的35%。如果放寬標準,或者完全按照起源來確定形聲字,那麽形聲字在流行漢字中所占的百分比就會高得多。
2擬合和理解單詞。古人雲,“兵家必爭”,“人言信。”這種解釋對於“無”和“信”這兩個字是錯誤的。但漢字體系中確實有這樣造出來的字,比如“不正就是歪”、“壞就是壞”。這類字的特點是組合偏旁部首的意思來表達整個組合字的意思。這樣的話很少,只有幾個例子。
上述兩類組合字中的偏旁具有表意功能和表音功能。下面的情況不壹樣。(3)組合標記詞。這種復合詞的偏旁既不是表意的,也不是表音的。主要有兩種情況。第壹,由於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變化,原來的表音、形字不再表音、表意。比如上面提到的“給、等、短”這幾個字。另壹種情況可以以“張”字為例。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分析,“張”字由“聲”變為“十”。但是,當人們說“立早章”(以區別於“鞠躬長”)的時候,就把它分析成“立”和“早”兩個部分。其實從古文字的角度來看,“張”本來就是壹個獨特的象形文字,與“聲、十、立、晨”無關。
漢字被用來記錄漢語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壹直沿用到今天,從未中斷。在如此漫長的歷史時期,漢字不僅服務於人們的現實生活,而且記錄了極其豐富的文化資料;甚至跨越國界,被日本、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借用來記錄非漢語言。
另壹方面,長期以來人們壹直在批評漢字的缺點,主要是說漢字難認、難寫、難機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所以在識字、兒童識字教育、文化傳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高效。
與拼音相比,漢字有其缺點,但也有其優點。漢字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發音上有很大差異。但自2000年以來,字體壹直相當穩定,字義變化不大,所以先秦兩漢的古籍,今天普通人仍能部分理解。如果古籍是用拼音寫的,現代人根本看不懂有些方言的發音也很不壹樣,所以無法互相交流,但如果是用漢字寫的,就可以互相理解,道理是壹樣的。
簡化漢字的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1986再版的《簡化字提要》規定了2200多個簡化字(包括用簡化字部首類推的字)。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告壹段落,未來壹段時間會保持穩定,不會繼續簡化。因為不斷簡化會破壞文字的穩定性,而且簡化壹批文字後,原有的繁體字是無法廢除的。因此,漢字的總數越來越多,增加了學習和使用漢字的人的負擔。
關於漢字拼音的爭論由來已久。理論上,任何自然語言都可以用拼音記錄。然而,由於漢語方言的差異,在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取得廣泛而實際的成效之前,會給方言區的人們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由於漢字歷史悠久,大量文獻都是用漢字記錄的。壹旦改弦更張,必然會導致文學的廣泛運用出現壹定的困難,還可能引起社會心理和民族感情的波動。
文字分為象形文字和窗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指純粹使用圖形進行書寫,這些文字在形狀上與它們所代表的東西相似。壹般來說,象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勾勒出所要表達的對象的形狀特征。比如“月”字看起來像彎彎的月亮的形狀,“龜”字(尤其是傳統的[龜])看起來像烏龜的側面形狀。“馬”字是有四條腿的馬,“魚”字是有頭、魚身、魚尾的遊動的魚。“太陽”這個詞就像壹個中間有壹點的圓,很像人們直視太陽時看到的形狀。
表意文字來源於圖畫文字,但弱化了圖畫的性質,增強了象征性。是最原始的構詞法。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有些物理的抽象的東西是畫不出來的。所以漢字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成為表意文字,並加入了其他造字方法,如六書中的認識、指物、形聲字等。但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需以原始象形文字為基礎,以象形文字為基礎,通過拼接、省略或增刪象征符號而成。
目前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壹種叫做象形文字的圖形文字。這種寫法很慢,很難理解。大約3400年前,埃及人進化出了壹種更快更易用的字體。此外,中國西南納西族采用的東巴文和水書是唯壹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埃及人自己也最終忘記了如何解釋早期的象形文字。如果不是拿破侖入侵埃及時法國古文字學家的發現,很有可能考古學家至今無法識別這種文字。
1799年,這些法國古文字學家們出土了壹塊刻有文字的黑色石碑。碑文用三種語言書寫,分別是希臘語、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後來的埃及文字。法國考古學家吉恩·保羅·商博良研究了這些字符,並設法解釋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對比石碑上的文字,首先試圖挑出埃及最後壹位法老托勒密王朝的象形文字,然後試圖識別其他象形文字的含義。商博良在1822公開了他的發現。
羅塞塔石碑用三種語言記錄了相同的內容,因此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拿破侖·波拿巴,壹個著名的法國士兵,在埃及打了壹場偉大的戰役。為了研究埃及文化,拿破侖派來的歷史學家挖掘了許多古代遺址。
值得壹提的是,中國的原始文字屬於象形文字。雖然漢字仍然保留了象形字的特點,但是除了象形字之外,還有其他的造字方法。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已經遠離了最初的形象,所以不是象形文字,而是表意文字。但是,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象形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也是。
文子
特性
寫作
語言的文字符號,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既定視覺信號系統。這些符號應該能夠靈活地書寫出由聲音組成的語言,從而將信息發送到遙遠的地方,傳遞給後代。
文字的先驅起源於圖畫。原畫在兩個方面發展,壹方面成為繪畫的藝術,壹方面成為文字。原始人用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通常稱為“圖形文字”。這種圖形雖然可以交流信息,但與語言無關。比如畫壹個箭頭表示“從此處前進”,畫壹個人雙手舉在空中表示“歡迎”,大家都能理解,但如果用語言來表達圖中的意思,就不壹樣了。妳會說英語,他會說法語。這樣的圖形可以說是文字的先驅,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文字。(圖1【寫作的先驅,比如:漁王率領五只船,每只船幾個人,歷時三天】【渡湖平安到達對岸】)
表達意思的圖片要發展到和語言相結合,能夠完整的書寫語言,這樣就會成為語言的有效記錄,也就是成熟的文字。許多民族創造了原始文字,但只有少數民族將其文字發展到成熟的水平。有些詞只能寫實詞,不能寫虛詞,要讀者在閱讀時自己補充。這是壹個不完整的文本。大多數民族借用其他民族成熟的符號體系,然後加以修改和補充,寫出自己的語言。
名副其實的詞主要有三類:音節組合詞、音節詞和字母詞。這三種類型代表了寫作發展的三個階段。
如果每個單詞用壹個符號來表示,需要很多符號,但是抽象的單詞還是很難寫,所以這樣的單詞不實用。解決的辦法是把壹些字符號改成只表音不表義的字,放在字符號中間,就會變成壹個既有字符號又有音節符號的文本。這是最早成熟的文字類型。
用漢字書寫的漢語,基本上屬於既用字符號又用音節符號的類型。在古代漢語中,代表實詞的漢字大多是詞符號,代表虛詞的漢字和象聲詞、音譯都是音節符號。比如最初代表簸箕的“起”字,是壹種文字符號,後來被借用來表示虛詞,就成了音節符號。再比如,“丁當”和“可”是音節符號。有些漢字只是多音節實詞中的音節符號,而不是單詞符號。比如“葡萄”是由兩個音節組成的詞,應該用兩個音節來寫。
[文本開發示意圖表]
日語是漢字和假名的混合體,是典型的既有文字符號又有音節符號的文字,其中漢字多為書寫詞根的文字符號,假名為書寫後綴助詞等的音節符號。,而假名則是由漢字改變而來(圖2【日語假名舉例】)。
既用音節字又用音節字的字,如果丟了字,全部用音節字,就是“音節字”。在任何語言中,單詞的數量都很大,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音節數量少得多,相對穩定。只要在音節字符中使用有限數量的符號,這種語言就可以完整地書寫。
日本有壹場“假名書寫運動”,主張全部用假名,不用漢字。如果這個想法實現了,日語就變成音節了。
埃塞俄比亞文字(現代稱為阿姆哈拉文字)是現存的音節文字。它用大致相同的符號來表示相同的輔音,用細微的筆畫變化來表示元音,就成了音節符號。(圖3[阿姆哈拉語音節示例])
對比日語假名和阿姆哈拉語音節符號,可以看出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假名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輔音,阿姆哈拉語字符用基本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輔音(比較圖2和圖3)。
在壹些音節文字中,無論元音如何不同,輔音相同的音節都用相同的符號表示。比如ka,ki,ku都寫成k,這就產生了所謂的“輔音字母”。這種字母雖然叫輔音,但有不成文的元音,仍然具有音節符號的性質,是音節符號向音素符號演變的中間形式。
公元前11世紀的比布魯斯字母表(Ashram的銘文,發現於比布魯斯,現稱黎巴嫩朱拜勒)是現存最早的解釋輔音字母表,可以說是字母表的始祖。(圖4[雙字母])
字母祖先間接傳下來的阿拉伯字母就是今天廣泛使用的輔音字母。阿拉伯字符將相同的字母寫在壹起,需要讀者根據不同的上下文閱讀不同的單詞。這很像用字母來縮寫語言。比如字母D和P寫在壹起變成d P,但是在壹個地方應該讀dipu“floor”,在另壹個地方應該讀dapo“broken”。這樣,雖然寫字容易,但是看書太不方便了。所以後來,輔音上加了幾個點來表示元音。(圖5[阿拉伯字母示例])
用字母表示元音有三種方式:①用獨立符號表示元音,如希臘字母、拉丁字母。②用不相連的偏旁音表示元音,如阿拉姆字母、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等。(3)用字母連接偏旁音來表示元音,如印度字母和阿姆哈拉字母。第三種字母被認為是音節符號。第二種如果是不帶元音符號的陽性體,也是音節字母。
嚴格意義上的“拼音文字”既包括輔音,也包括元音。元音的創造是希臘人的貢獻。公元前8世紀,他們引入了輔音,改變了壹部分來表達元音,剩下的還是表達輔音,只是沒有附上元音。這就好比原來的K可以代表ka,ki,ku的音,現在分別用字母K,A,I,U寫成K-A,K-I,K-U。這樣就產生了“音素(音素)字母”。音素字母表在書寫時要把音節分析成輔音和元音,在閱讀時要把輔音和元音組合成音節。這是壹個完整的拼音系統。(圖6[希臘古典字母])
壹個完整的拼音體系的出現,把漢字的歷史帶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如果把所有語言的聲音分析成音素,基本的輔音和元音只有幾十個,可以用幾十個字母寫出來。與音節字母相比,音素字母不僅符號少得多,而且發音更靈活。但文字記載和發音總有疏漏。比如重音,句子語氣,節奏等。字母表仍然沒有被表達出來。
從單個符號來說,文字有三種基本的表達方式:表意(象形字)、表意(認識和指稱事物)和表意(借用和諧音)。具體的詞語往往混合了幾種表達方式,以壹兩種方式為主。
最初的圖形文字主要是用表意的方法,但也用表意的方法,如用點或短線來表示數字,所以也叫“表意文字”(圖1)。既有字符號又有音節符號的文字,既用表意方法,又用表音方法,所以又叫“語標”。在語標中,壹般都有所謂的“定語”,既不是表意的,也不是音韻的,只是功能不同而已。從廣義上講,區分功能也是壹種表意功能。
除了新設計的字符,音節字符和音素字母字符是夾在表音符號的表意文字。例如,在英語或法語中,壹些單詞發音相同但拼寫不同,壹些單詞伴有不發音的字母。這些由於歷史或其他原因形成的特征,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不同含義的拼法。阿拉伯數字是表意符號,但經常用在拼音字母中間,也是壹種表達方式的混用。
從語言的內容來看,壹個文字符號所書寫的“語言單位”可大可小。從小到大可以分為五個等級:①音素或音素,用音素或音素字母。(2)音節,用音節符號。3字,用字。4短語,使用短語符號。⑤段落,段落符號。今天各國的文字符號大多代表音位或音素,少數代表音節。有些漢字是音節符號,有些是單詞符號。表示短語和段落的單詞現在不可用。但是,阿拉伯數字和科學符號夾在單詞之間,單詞、短語或段落也可以表達。
字的風格變化就是字的形狀。任何文筆的風格都是不斷變化的,但成熟的文筆是慢慢變化的。現存資料始於5500年前的古埃及文字,早期多為圖形符號,主要用於銘文,被稱為“神聖的書寫方式”。這些圖形符號大多已經失去了表格的性質,成為表意符號或音標。中期由於用軟筆在紙莎草上書寫,文體改為草書筆畫,失去了圖形的外觀,主要用於書寫經書,稱為“僧體”。後期筆畫大大簡化,主要用於寫信和記賬,被稱為“通俗體”。三種姿勢差別很大,但基本結構是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