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效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使課堂煥發出應有的魅力。高中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理解有壹定困難。因此,教師應該盡力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易懂。而且由於課時少、時間緊的制約,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很難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上好壹堂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最好的方式。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課前準備:
在大學課堂上,大學老師告訴我們:“高效的課堂來自於課前充分的準備。”備課是教師上課的前提,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要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理解教材編寫者的真實意圖,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開學的時候學校領導還跟我們說要準備大綱,每節課都要準備。這裏我想提的是,教師備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完全依賴於教職員工。比如必修壹《經濟生活》第二課的價值與價格、勞動生產率與總價值的關系的內容及相關計算,只是要求學生按照教材和教學參考的要求去理解。如果按照這樣的要求來教,妳根本適應不了普通考試和高考。因為除了今年,我省高考文學綜合政治學科每年都有這樣壹道計算題,而且難度不小。
其次,要靠老師長期的觀察和與學生的交流來準備教學方法,看看什麽樣的教學方法適合學生。此外,不同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比如在講商品和貨幣的知識時,學生可以去市場區親自體驗,然後感受相關的理論。而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財政等宏觀抽象的理論,只能靠老師說理、論證的教學方法。
二是課堂教學:
課堂永遠是教學的核心陣地,教師必須在自己的課堂上站穩腳跟,使課堂教學盡可能有序高效。要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課堂導入。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教師要努力在課開始時主動自然地成為課堂上的主導力量,所以教師要在課開始時用幽默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從開學開始,我就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壹般采用故事導入、笑話導入、對話導入,有時還會背壹首詩。這些介紹內容與課堂內容聯系緊密,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自然聯想到文中的內容。比如我在講物價變動的影響時,用今年十壹黃金周高速免費造成的交通擁堵作為介紹材料,壹下子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順利地開始了我的講座。
其次,班級的組織。精心的課堂組織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合理整合教材的基礎上,課堂環節的過渡要自然連貫,提問過程要更加緊湊,要註意點和面,要善於啟發而又不失監督的作用。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性格、基礎等因素。開展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教師易於操作、學生可以完成的有效活動。教師要把握問題的難度,問題的設置要圍繞中心聯動,讓學生整體思考。
第三,師生關系。有人曾經說過:班主任要重視師生關系。事實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默契交流,師生互動才能更加順暢,這對教學來說非常重要。我的學生曾經告訴我,他們不喜歡XXX老師,因為老師總是責罵他們,如果他回答錯了問題,就必須接受懲罰。所以他們在他的課上總是沈默不語,即使能回答問題也不回答。這樣老師上課就成了“和尚敲木魚”。新課程要求:高效課堂應該是互動的。師生互動是保證教學順利完成的關鍵環節。
站在學生的角度,我認為應該培養學生形成三個習慣。
壹、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僅僅是看書,還要思考壹些基本問題:是什麽?為什麽?這樣可以嗎?和以前的知識有什麽聯系?等壹下。這樣上課就會有的放矢,就會聚焦重點,攻堅難點,上課自然就有效果了。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充分提前,並準備詳細的指導計劃。
第二,課堂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我們要“聽聲音,讀每壹個字,用手用腦,努力學習”。上課時,壹些重點內容要在課本上勾畫,另壹些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或同學在黑板上寫字時要看著黑板;老師或同學提問時要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與其他同學交流;大聲回答問題;書寫正確,規範答題流程,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老師的教學思想集中精力學習。
第三,課後鞏固習慣。堅持先復習再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認真復習學過的東西,記住學過的東西,理解學過的東西,然後做作業。
總之,打造高效課堂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做壹個兢兢業業的人,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提高,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