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年,嶽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遊寇”,得高宗獎“精忠嶽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嶽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嶽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嶽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嶽飛率軍鎮壓了楊麽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嶽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六年,嶽飛再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嶽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嶽飛壯誌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瀾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七年,嶽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壹舉收復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紹興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嶽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嶽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裏。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嘆,不敢出戰。
在朱仙鎮,嶽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壹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嶽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壹旦!所得州郡,壹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誌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嶽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壹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殺飛,始可和”。秦檜乃誣嶽飛謀反,將其下獄。紹興十壹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嶽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嶽飛遇害後,臨安義士隗順,負屍越城,草草地埋葬於九曲叢祠旁。
嶽飛死後二十年(1162年),宋孝宗趙眘為嶽飛平反昭雪。隗順的後代看到尋找嶽飛遺體的告示後,即將九曲叢祠傍的嶽飛初瘞地報告了臨安府。南宋朝廷於同年十月十六日,正式恢復嶽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的官爵,同年十二月十八日,按隆重的壹品葬禮將嶽飛遺體遷葬於西湖邊的棲霞岑下,即今日遊客們瞻觀的杭州西湖嶽飛廟內嶽飛墓所在地,墓前樹碑“宋嶽鄂王墓”。淳熙五年(1178),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改謚忠武。
嶽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壹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嶽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嶽飛善詩詞書法,留下了《滿江紅·怒發沖冠》等充滿愛國激情的佳作和《前出師表》、《還我河山》等名帖。後人將嶽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嶽武穆遺文》,又名《嶽忠武王文集》。嶽飛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嶽母刺字”、“精忠報國”的千古佳話,將代代傳頌。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