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流傳著很多關於韓福舉的笑話,說韓福舉不僅是鄉下人,還是鄉下人。比如“行人走右邊,誰在左邊?”什麽“為什麽我們中國不在自己的領土上建大使館”,什麽“十幾個人穿內褲搶球”,什麽“不來請舉手”,什麽“妳連中國英語都不懂”.這些笑話不僅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些文章和作品也不準確。其實,韓復菊出身書香門第,守舊派根基深厚。
韓祖籍湖北濮陽。明永樂帝建都北京後,18世紀韓按照江南諸族北遷充實京師的順序,先後遷居霸州和。漢霸州就是名門之壹。他那幾代人主要研究科舉。五百年來,很多人都是科舉出身,這在族譜中有詳細的記載。韓福舉的祖上因為家境貧寒,也挺窮的。即便如此,他的父親韓世澤在清末仍是壹名秀才,父親以教書為生。韓福舉有五個兄弟。他排名第四。他從小聰明好學,深受父親寵愛。他被送到這個村子的小學。畢業後因為窮,不能去外地上中學,就和父親在私塾讀了七八年。同時,他熟讀十三經,擅長詩文,尤其是書法。婚後,韓福舉到縣衙當“後寫手”,即文書。職位雖低,但要求有相當的文化程度,絕不是不識字的農民。
對於韓福舉是否是“老人”,山東多年從事文史研究的教師紀惠庭斷言:“韓福舉絕不是老人,應該屬於老知識分子。”1993年,徐悲文老師在《濟南日報》上發表文章說:“韓在西北軍發跡,靠的是寫詩和書法。”“我年輕的時候很期待他的風格,壹種相當古老的儒家風格,他的詩和諧流暢。”
1994年,被國民政府派往山東工作壹段時間的陸立誌在《黃艷春秋》上寫了壹篇文章,談了他與韓復菊接觸後的感受。他說,當他第壹次見到韓時,他“覺得這個世界誤解了他。”他還說:“根據我個人的觀察,他對待別人的各種態度,他的言論和表白,他的心態,我覺得韓是壹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國民黨的所謂‘孔子’中,還很難找到第二個人。”
1986年,與韓復菊有過密切接觸的老師梁漱溟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的印象是他很欣賞儒家哲學,讀過很多孔孟著作,但他根本不是壹個武術家。”“對於民間流傳的各種關於韓福舉的段子,不只我,韓家的老朋友張放、文成烈等都認為很多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