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將軍韓信率軍攻趙,穿出井陘口,命令將士背靠大河擺開陣勢,與敵人交戰。韓信以前臨大敵,後無退路的處境來堅定將士拼死求勝的決心,結果大破趙軍。“背水壹戰”比喻處於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壹死戰。
詳細: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說,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數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趙國。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占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
井陘口以西,有壹條長約百裏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後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余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裏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後,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裏的地方紮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壹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後方埋伏。
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壹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妳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余漢軍吃了些簡單幹糧後,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綿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後,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率眾開出井陘口。陳余率全軍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余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
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裏全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余戰死,趙王被俘。
戰後,有人問:“兵法上說,要背山、面水列陣,這次我們背水而戰,居然打勝了,這是為什麽呢?”韓信說:“兵法上不是也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只是妳們沒有註意到罷了。”
擴展資料1、“背水壹戰”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在艱難情況下跟敵人決壹死戰
2、例句:
(1)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背水壹戰了。
(2)為了成功,妳必須有壹個“背水壹戰”的態度.
3、近義詞:
破釜沈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沈,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壹切地幹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
釋義:項羽便率兵渡過黃河,船都沈,破釜甑,燒毀房屋,攜帶三天的幹糧,用以表示壹定死,沒有壹個還心。
4、反義詞:
望風而逃: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就嚇得逃跑了,沒勇氣面對強悍的敵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曹操以百萬之眾,聞吾之名,望風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釋義:曹操有達百萬的人,聽到我的名字,望風而逃避,現在妳是什麽人,敢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