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術大突破,難搞的圓珠筆“筆芯”!山西人給爭了氣!
為了給數百億支圓珠筆安上中國筆頭,國家早在2011年就開啟了這壹重點項目的攻關,太鋼當時就已經參與其中。
我們對各個行業新材料新產品,有壹種敏感性,就是能發現壹些行業對新材料的需求,引領這個行業的新材料的應用。
王輝綿
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輝綿,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26年在國內壹流技術研發團隊的工作經歷,讓他底氣十足。
然而,筆尖鋼的研發卻是個難題,鋼材要制造筆頭,必須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鋼材調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細微變化,都會影響著鋼材質量,這個配比找不到,中國的制筆行業永遠都需要進口筆尖鋼。
開發這個產品沒有可借鑒的資料,成分的配比從幾十公斤的開始練,各種成分加入多少,這個次數沒法統計了。
為了找到國外守口如瓶的保密配方,太原鋼鐵王輝綿他們必須摸索出壹套前所未有的煉鋼工藝,沒有任何參考,只能不斷地積累數據,調整參數,設計工藝方法。
突破的靈感來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軟硬適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對應的,鋼水裏就要加入工業“添加劑”,普通的添加劑都是塊狀,如果能把塊狀變細、變薄,鋼水和添加劑就會融合得更加均勻,這樣就可以增強切削性。
經過5年裏數不清的失敗,在電子顯微鏡下,太鋼集團終於看到了添加劑分布均勻的筆尖鋼。試驗在2014年12月取得成功,又經過十多次終試後,第壹批切削性好的鋼材終於出爐了。這批直徑2.3毫米的不銹鋼鋼絲,驕傲的寫上了“中國制造”的標誌。
在貝發筆業的測試實驗室,用太鋼原料生產出來的筆芯正在進行極限測試,在不同的角度下,每只筆芯都要連續不斷地書寫800米不斷線,這已經是對太鋼產品的近千次測試。
這是800米的效果,這800米跟剛開始畫是不是壹致的,沒有由深到淺,基本都是壹致的,說明它出水的均勻度也好,筆尖的耐磨性也好,基本上沒發生變化,所以我們現在用太鋼的東西,基本上跟國外的比較,應該說是同等的。
?
太原鋼鐵集團起草的《筆尖用切削性不銹鋼絲》行業標準通過審定了,這也是我國第壹部“筆尖用切削性不銹鋼”行業標準!
“好鋼要千錘百煉”,煉鋼、軋制、拉絲、滾磨......經過52道工序,才能生產出標準的筆尖鋼絲,而每壹個環節都是太鋼人用“不銹”的智慧,提前邁出創新的步子。(資料: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