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意思——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只會留下遺憾,但這遺憾卻永遠沒有盡頭的日期。
作品出處
在TVB的《西遊記》裏,豬八戒有壹句至理名言,或者叫他的墓誌銘。因為豬八戒當天蓬元帥的時候調戲嫦娥,玉帝罰他歷經千世情劫,每壹世他都不得善終,最後在臨死前都要說壹句:“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然後再閉上眼睛,其實是死不瞑目。這個橋段在很多人心裏都記憶猶新。
作品解析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兩句話其實並非出自壹首詩,而是出自兩首詩,也有人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合成詩”。在詩歌裏,沒有合成詩的概念,這只是人們互相戲謔的玩笑話。因為它將別人的詩拼湊起來,根本就不是詩。
“此恨綿綿無絕期”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這是長恨歌的最後壹句話,也是全詩的主旨,不但點題,還告訴人們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將給後來人帶來無盡的遺憾,“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自古多情空余恨”出自清朝文人史清溪,原話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清代魏子安小說《花月痕》第十五回記載了全詩: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此詩是書中女主角杜采秋寫給男主角韓荷生的。
作品爭議
八戒的至理名言“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多數觀眾忽略了壹個問題,那就是“自古多情空余恨”產生於清代,唐僧取經是唐太宗時候的事,八戒自然是不可能知道這句話的。“此恨綿綿無絕期”是白居易寫的,白居易出生於公元772年,唐太宗卒於公元649年,八戒也不會知道“此恨綿綿無絕期”。其實,在這部《西遊記》裏,八戒是壹個情聖,為了討好文成公主,吟誦了許多詩,比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八戒望著明月發呆,嘴裏吟誦著李白的“日月照耀金銀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唐太宗駕崩的時候,李白、王昌齡、王翰都還沒出生呢!
當然了,影視作品,讓我們看著高興就行了,不必深究。白居易的“此恨綿綿無絕期”真是被八戒用絕了,很多人就是這部電視才知道有壹句經典臺詞:“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