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充滿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則是讓妳笑了以後想出許多道理來。
“幽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壹切使人發笑的文字,連鄙俗的笑話在內……在狹義上,幽默是與郁剔、譏諷、揶揄區別的。這三四種風調,都含有笑的成分。不過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種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緩,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語解頤,有的是基於整個人生觀,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各種風調之中,幽默最富於感情。”(《林語堂——論讀書,論幽默》,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譯:
humor
名詞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緒
氣質,性情 幽默的由來 幽默並不是自從漢字誕生,就有的詞匯。有些人以為中文博大精深,很多中文單詞,英文中沒有確切的翻譯,例如: 加油。其實英文中也有些單詞,中文沒有直接的翻譯。
大多數人認為該詞為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於1924年最先介紹入中國,對此,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委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張繼平認為並不確切,張繼平向記者介紹說,第壹個將英語單詞“humor”譯成中文的應該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時間比林語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譯法早18年。
王國維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學之精神》壹書,書中普議及“humor”壹詞,並將其音譯成“歐穆亞”,認為“歐穆亞”是壹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但並未展開論述,以後也未再議。1924年,林語堂在《晨報》副刊上連續撰文,定“幽默”為“humor”的漢譯名。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humor”壹詞的中文翻譯第壹人應該是王國維,“humor”進入中國已整整100年。
據了解,“幽默”壹詞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屈原的《九章·懷沙》:“煦兮杳杳,孔靜幽默。”此處的“幽默”意為“幽默無聲”。然而,“幽默”壹詞作為音譯的外來詞,與古漢語詞語“幽默”並無關系。只是隨著“幽默”壹詞新義的淬,“幽默”作為古漢語詞語的本義逐漸被新義所取代。林語堂解釋道:“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語堂把“humor” 譯為“幽默”,當時許多文化名人也持有異議。魯迅曾認為它容易被誤解為“靜默”或“幽靜”,而覺該譯法不妥。翻譯家李青崖主張譯為“語妙”、但“語妙天下 ”是句成語,有“光說不做”含義。語言學家陳望道擬將其譯成“油滑”,又覺不夠確切,且有輕浮之嫌。後來,語言學家唐栩侯又將其譯作“諧穆”,認為壹“諧 ”壹“穆”構成“humor”整體。最終,林語堂的翻譯方法被世人所認可,壹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紀20年代起,林語堂和中國新文學運動旗手魯迅壹起,運用幽默手法開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鬥爭,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論,並創造了基調高亢、語言詼諧、諷喻犀利的“語絲體”散文,而林語堂本人也被稱為“幽默大師”。
χυμ?0?2?0?9詞源含義: 英語、法語中的humour壹詞來自古希臘醫學,他們相信人類身體有四大類液體控制健康及情緒,稱之為“χυμ?0?2?0?9”(chymos),大意是指汁液,它們包括血、黃膽汁、痰及黑膽汁,抑郁是由於體內“黑膽汁”過盛所致,而解決方法正是開懷大笑。英國人以Humour壹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1924年林語堂按照英文翻譯成幽默壹詞。
英語中的humour也可寫作humor,但兩個詞又有所差別。而且,在西方世界中,Humour壹詞並不壹定都含有有趣的意思。法文中的humour(或寫為Humeur),是指心情,而不存有幽默之意。劍橋大學解剖學家約翰?6?1赫非特(John Hadfield)認為,雖然人類已開始掌握憤怒、抑郁的機制,但對發笑的認識仍十分有限。為什麽我們看見政客在電視上打噴嗤會發笑,依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