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創作的壹首七言古詩。
《桃花庵》翻譯
桃花塢裏有座桃花庵,桃花庵裏有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半醒半醉之間壹天又壹天,花開花落之間壹年又壹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誌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壹個在天壹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別人笑話我太風騷,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壹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桃花庵》註釋
1、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塢建屋,名為桃花庵。
2、桃花塢(wü) :位於蘇州金閶門外。北宋時章粱父子在此建成別墅,後漸廢為蔬圃。唐寅於此築室,故名桃花庵。
3、又摘桃花換酒錢:拓本詩幅作“又折花枝當酒錢”。
4、只來:拓本詩幅等作“只在”。
5、還來:拓本詩幅作“還須”。
6、半醒半醉:拓本詩幅作“花前花後”。
7、花落花開:拓本詩幅作“酒醉酒醒”。
8、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拓本詩幅作“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馬,此處代指高官權貴。
9、貧賤:拓本詩幅等作“貧者”。10、貧者:拓本詩幅作“貧賤”。
11、花酒:《六如居士全集·卷壹》作“貧賤”。
12、別人:拓本詩幅作“世人”。風騷:拓本詩幅等作“風顛”。
13、他人:拓本詩幅作“世人”。
14、不見:拓本詩幅作“記潯”。五陵:原指漢朝的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圍還環繞著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後用來指豪門貴族。
15、鋤做田:《六如居士全集·卷壹》作“鋤作田”。
《桃花庵》賞析
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壹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閑適的生活態度。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通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壹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低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盡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通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通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缺點,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系: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壹個在天,壹個在地,但實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閑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閑適自在,作者認為是不可取的。
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於石破天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閑適、詩意的人生,盡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
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卻蘊涵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
《桃花庵》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
這壹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桃花庵》作者介紹
唐寅,字伯虎,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