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雨疏才霽,今晨便借被滌蕩後的清新,驅車與兄建才及他嶽父母壹同前往韓城旅行,雖從未與這座古城相謀,但兄每念及都能侃侃而談,使至極富神秘色彩,今日前往,以解久慕之心。
從侯馬北上京昆高速西馳,沿途景點標記不斷,行至稷山路段時,兄說離高速口不遠處有壹大佛寺,內有壹尊全國最大的土佛,經幾人商議,決定進大佛寺壹覽佛容。大佛寺大門面闊十米,高約五、六米,為三楹古建,匾下寺門緊閉,我走到廊檐下,向窗內示意,壹老翁向我擺手,詢問下才知目前不開放。乘興而來,不曾想損意而去,雖未進內,依然在寺門前兩尊獅像中央拍照留念,獅像用手拍去嗡嗡作響,為鐵鑄獅蹲。
大佛寺返往高速口時因導航失誤,錯走路程三四公裏,於曲折小路處行進農家小院,前方無路才折返回來,兄因此壹路嘚嘚不停。想起數年前與楊兄新生兩人前往楊談鄉某友人家添禮壹事,也是因導航失誤錯入荒地,擇小路風塵駛過,這真就是導入茄的地了。
欲穿河津龍門直驅韓城,與龍門近數裏處先過壹大禹廟,因廟在路邊,側拐入廟內小駐。廟門匾額上方繡球紅綴。楹柱對聯:“千秋禹績無雙比,萬裏黃河第壹門”,門內塑像壹尊,兩側建有耳房,左側對聯:“丕績綿綿垂後世,余光遠遠及西戎”,橫批:“萬世永賴”,右側對聯:“萬國衣冠朝聖跡,壹方熱土鑄豐碑”,橫批:“山河著績”。以廟門為中軸建有過殿、大禹殿。廟門內兩側各建有涼亭,亭內放有鐘鼓,晨鐘暮鼓之意,至過殿後圍中軸四周建有財神殿、仁貴殿、藥王殿、娘娘殿、均為古建風格,木門格扇,雕梁畫棟,古意盎然,院內栽植四季青及雲松。行走其間,春意繚繞,十分恰意。大禹廟雖為古建,與其他景點建築並無特別之處,又因此行非最終目的地,逗留片刻便飛塵而去,大禹人盡皆知,不在此贅述。
行龍門,貨車急馳來往,路面坑挖不平,應是常年四季重車過往所致。經兄介紹,龍門是黃河最窄處,僅有60米,因岸邊建築突起,看不到黃河對岸,車來貨往,更是不能久停,兄說沿路直走不遠還有壹個景點,行駛中顛簸不斷,車速自然提不起來,因河堤較低,可從車內窺入黃河,有壹二遊船漂浮其間。行七八裏到景點,看到標語:“登千年古道梯子崖,探人間幽境桃花谷”,才知兄說的是梯子崖,崖下建有四層樓房,從樓房底層穿行而過便可仰望梯子崖,山崖十分徒峭,幾近垂直,地面與崖頂數百米之距,仰首遠眺,崖頂垂壁處建有走廊,形如梯子,因未登頂,不知其全貌,距梯子崖右側不遠處有壹瀑布從兩崖間壹瀉而下,我與兄不約而同的皆想到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詩句,梯子崖景區設施單調,又因近臨路邊有大車不斷穿過,空氣不是很好,無吸引人之處。
折返龍門時因所駕車輛不符,不能從龍門直達陜西,因此未能感受到鯉魚躍龍門的意境,過黃河至韓城時是中午兩點,未近古城遠處浮現壹塔,十分醒目,分八層,高約三四十米。古城有壹主街道,景點分布兩側,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賈繁榮,吃穿住行壹樣不差。首站進入韓城九郎廟,始建於元至大元年(1308),明清時均有修葺,是元代祭祀春秋晉國大夫奕應侯趙武、公孫忤臼、程嬰的廟宇,九郎指趙式孤兒,九與救諧音,據《韓城縣誌》載,九郎廟最初修於周顯王五年,名救郎廟,後經歷代壹再重修。廟內有壹女工作人員多次與我對話,因她未說普通話聽不太清,仔細辯才知道是戴上口罩。殿前楹柱有乾隆二十九年春王傑題聯壹副:“敬神只在壹心香,入廟常存三頂禮”。
沿主街有北營廟、狀元府、慶善寺、禦前侍衛府、城隍廟、闖王行宮等,因疫情期間,狀元府、禦前侍衛府、闖王行宮都未開放,至美食街時四人入內擇壹面食館,兄因喜食涼皮,另擇壹家端了壹份涼皮吃完。美食街均為仿古建築,店都不大,排列兩側,店主都很好客,見有行人,大都上前詢問,遊覽美食街時見有壹仿古門樓,從外往裏看像是壹小院,站立門前端詳,剛欲掏出手機拍照,又見門左側標示牌上寫“茅房”兩字,啞然壹笑匆匆離去,差點鬧出笑話。
飯後於慶善寺外遇有講解員在解說,便尾隨人後壹路聽講,很遺憾未入慶善寺壹覽面貌。行三四道彎後到禦前侍衛府,正門懸掛“禦前侍衛府、進士、文魁、武魁、連登三榜”五方牌匾,是同治十年武科進士,藍翎侍衛,直隸都司張鴻彪,鹹豐九年武科舉人張鴻基,同治十二年武科舉人張鴻泰,即“連登三榜”的張氏三兄弟故居,壹門三舉人,可見當時榮耀。
城隍廟是古城區規模最大,建築品味最高且保存完好的特大型古建群,其建築宏闊雄偉,金壁輝煌,無處不在宣示著過去人們對揚善棄惡等神權崇拜的理念,進廟內過政教坊,行威明門,穿廣薦殿,後達德馨殿,殿內懸掛前後兩匾為“盛世威靈,高明配天”。廟內尚有許多配殿,主要集中在德馨殿周圍。
城隍廟南有壹博物館,過小巷直奔博物館前門,因門票過於昂貴未入內,館外有老人下棋,兄站旁觀望多時,幾次呼喊不欲離去。
古城主街道南端建有城門兩座,未開放,門上各題“文運其昌,適此樂園”。見左右無可觀覽之地,又沿主街道返回,途中經狀元府。王傑是清朝300余年科舉考試中西北地區唯壹狀元,嘉慶皇帝贈其詩曰:“直道壹身立廊廟,清風兩?返韓城”。沿主街道折返北回,建有烈士陵園,首登80余臺階而上,呈北高南低勢,陵園中軸線建築,兩旁建有登陵小路,愈進愈高,建有韓城革命烈士紀念塔,塔後左右各開小路迂回折返而上,過券洞直上赴赴寨塔,此塔便是來時最先看到的建築物,登塔底可南瞰古城全貌。
隋文帝開皇18年改夏陽為韓城,壹直至今,古城建築集中,屬文物薈萃之地,1300余年的風風雨雨,風貌依然,臨別韓城,對這座城市最好的記憶便是寫成這篇遊記,把她的古樸,歷史厚重記入我的文字,對未開放的未能觀看景點以期來日重返韓城時,不再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