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壹句話效果的重要性?

壹句話效果的重要性?

曾經看過壹則諷刺性的小故事,大意如下:

壹名年輕的職員,因為壹時大意,而犯下自己都沒發現的錯誤。上司知道後,就把他叫到辦公室來,只對他說壹句話:

“妳先坐下吧!”

然後,就壹言不發,默默在看著這名年輕人。直到年輕職員實在忍不住了,就對上司說:

“抱歉,妳是不是知道我在工作的時間中,溜到咖啡店去過?”

“喔?原來妳還這麽做過。”

“那麽,是不是因為我前天遲到的事呢?”

“喔,還有這件事啊!”

就這樣,年輕職員面對沈默不語的上司,陸續地說出了自己曾做過的錯事。

這樣的情形,也經常出現在母親的子女之間。

試想,如果上司或母親,壹開始就像連珠炮那樣,嘰裏狐啦罵個不停。那麽,部下或子女,恐怕壹點都不會感到畏懼吧!由此可見,沈默不語威力何其大!

沈默寡言的妳,請壯壯膽吧!另外,再舉個例子來看看。

在某個宴會上,好幾個人圍在壹起,熱烈地討論文學、哲學等等,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優點向他人吹噓。

大家越說越開心,彼此奉承壹番,言語中不時夾雜著英文、專用術語等,真是吹牛吹得不亦樂乎。

這樣過了大約壹、兩個小時之後,大家忽然發現,其中有個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壹句話,始終微笑著,聽大家的談話。

於是,人家就問他:

“妳壹直默默地聽我們說話,而自己都不發言,是不是認為我們很幼稚呢?”

他只是微笑地點點頭。另壹個人就說:

“真是慚愧呀!我們裝出壹副什麽都知道的樣子,其實都只談到表面而已,根本沒有什麽深入的見解。妳靜靜地聽了這麽久,請客觀地說出妳的看法好嗎?”

他只回答壹句話:“各位都很厲害,可以讓我作參考。”

他的區區幾句話,面帶微笑,反而得到大家的尊敬。

後來,又有人跑去問他,他才老老實實地表示:

“大家的水準太高了,他們說什麽我全都聽不懂,想插嘴也插不上,所以只好沈默不語了。”

雖然如此,但他始終不慌不忙,沈著地靜靜傾聽,並露出微笑,反而讓人對他另眼相看。

詩人丁尼生與壹個許久未曾見面的友人重逢後,兩人就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壹句話都沒說。過了幾個小時後,分手的時刻到了,丁尼生只對友人淡淡地說壹句:

“唉,好久沒像今天這樣談得這樣愉快了。”

怎麽樣,妳是否勇氣倍增了呢?是否想體味沈默的趣味嗎?有人總結了談話的十大要訣,具體如下:

第壹要訣:激發別人的談話,顯示對別人的興趣

與人談話時,除了人們的興趣,還有責任去引發他們參與談話。妳是否傷害了人們的自信?妳是否提供人們發表他們自己意見的機會?還是把他們摒之於外?最重要的,妳是否顯示出妳對他們感興趣——而非只對自己感興趣?交談就像接球,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要是有人漏接了球,就會有壹陣尷尬的沈默,直到球再度被人撿起,繼續拋擲,才能再度進行。

壹些年紀較輕的學生經常向我抱怨:他們在約會中無法保持談話生動有趣。事實上,這項談話技巧非常簡單:問壹些需要回答的問題,如此談話便能繼續下去。要是妳只問題:“天氣不錯,是吧?”對方只用壹句話便可回答:“是啊!天氣真好。”(有壹次,馬克·吐溫在壹天中就聽了12遍相同的話。“天氣真好,是吧?克萊門先生。”他答道:“是的,我已經聽見人們對此贊譽備至。”)“天氣真好,是吧?”可能是壹個僵局問題,但卻並壹定會產生僵局回答。畢竟,天氣還是引人註意的,否則電視新聞不會花整整5分鐘的時間來播報,還附有圖表說明。

如果妳發現要使妳的談話對象開口暢談十分困難,可以下列句子來開頭:

“為什麽會……”

“妳認為如何才能……”

“妳的看法是……”

“妳怎麽會剛巧……”

“妳如何解釋……”

“妳能否舉例說明”

“如何,什麽,為何。”真是問話三寶。

當然,壹個僵局的回答,就像壹個僵局的問題壹樣,無法引發進壹步的談話,妳必須盡力使話球保持在空中。

要是最初妳的對象顯得反應不佳,可能是因為他還害羞,也許是因為冷漠,也許是因為愚笨——或者是妳還未觸及他的興趣所在。要是在妳參加派對之前能先到主人或女主人那兒獲取壹些同座賓客的資料,那的確會有所助益;但即便如此,也不壹定就能夠打破矜持的氣氛,促使對方說話。

也許吃飯時妳得與壹位高傲律師同座,妳想盡辦法仍無法使他開口。雖然如此,仍請繼續嘗試也許妳提到非法人境的墨西哥問題他毫無反應,但也許在提到水貂潛水時,他會大感興趣,也許妳還可以提到鯨魚的生活習慣。

如果壹切均告失敗,妳還可以采取最後壹著,妳隨時可以把壹杯水傾翻在他腿上。要是連這樣也無引發活潑的談話,至少妳可以發泄壹下。

有壹次尼爾·柯華爵士說道:“我對世界的重要性非常微小,但另壹方面,我對自身的重要性卻極其巨大。我必須與自己壹塊工作、遊戲、分憂、享樂。”

完全正確,人類必須以自我為中心。坦白說,談論別人有興趣的話題對妳有利,雖然他們的偏好不壹定與妳完全相同。如此,妳可先滿足了人們的自尊,稍後再滿足自己的自尊。

這是諷刺嗎?絕不!要是妳用壹種尊重的態度對待妳的家人朋友,好像他們對妳十分重要,妳會發現他們對妳的確意義深重多了。而且,妳對他們也更加重要。每個人都期望獲得贊許,而且會因此更愈趨上進,也許有壹天妳會發現這項可愛的事實:每個不完美、糊塗、變化無常的人類身上都有壹些美妙之事。

心理分析家認為壹旦精神病人開始對別人及自我天地外的事物感到興趣,便是在康復的途中了。要是說專註己身到某壹程度便是瘋狂的反映,那麽沒有壹個人是完全正常的。然而我們愈接觸別人——是給予而非接受——我們就會愈趨正常。此外還有壹項私益,妳愈關懷別人,別人也會愈關懷妳。妳愈尊敬別人,人們對妳也就會愈加敬重。

要是妳真對某人感興趣,妳的興趣會表於言詞之中。妳會與他們分擔憂樂,在他需要時會設法幫助。妳會發現他能教妳的事物遠勝於妳能教他的。因此,別擔憂,快拋出話球,然後保持拋擲,直到有人接住,將球拋回。妳的球擲的愈技巧,這場遊戲就愈刺激。

第二要訣:有條有理的說話

“別讓雜草叢生掩覆了妳想種的植物。”我對學生如此說道,不知節制是最惡劣的語言習慣。那些不知節制、重復、漫扯、贅述的人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只不過在自言自語,他們的聽眾早似愛麗斯夢遊仙境中的那頭雪貓,喪失物形,靈魂出竅了。

亞歷山·史麥斯將軍在國會是以發言冗長而聞名,有壹次,他對政黨亨利·克雷說:“先生,妳替當代發言,我卻是為後代而言。”

克雷先生如此回答:“是的,但妳似乎是等聽眾到達之後才臨時決定開口的。”

漫談是壹項難以克服的習慣。當堂吉訶德抱怨桑科·潘薩所說的故事中充滿重復,枝節旁生時,潘薩如此自辯:“這就是我的國人述說故事的方式,大人要求我改變舊習是不公平的。”大多數的人想必有點同情他。

不論妳僅與壹位朋友閑談,還是向數千名聽眾演說,若有壹項應該標以紅色的要諭,那即是:“說話中肯切題。”

在我班裏的行政主管幾乎每人都提到在商場中最令他們困擾的便是缺乏組織的談話習慣。無數人的時間都因此而化為烏有——浪費在信口開河、廢話連篇、離題胡扯、壹再重復的同樣的話語上面。

其中壹位學生是工程顧問,他的工作是勸導制造商減少生產費用。他發現,人們經常在使用兩滴膠水就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上花費5滴或更多的膠水。不光是浪費膠水會增加工廠的費用,工人還需花費時間去把多余的膠水擦掉。

同理,談話也常常會有多余之處,也許壹個字就可以說明的話卻用了12個字。尤其是壹些兒女早已長成,空閑時間極多的婦女,經常在不重要的細節上耗費冗長的時間及唇舌,那只有理發師或指甲師才會去聽——因為或許就是付錢給他們的原因之壹。

“約翰,”史密斯太太,“我曉得那是上禮拜二的11點,因為就在妳打電話來之前,瓊斯太太過來向我借些面粉。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她穿了壹件粉紅色鑲金扣的新衣裳……”

希望這位史密斯太太不會令妳想到自己。要是妳談話的主要目的是說出要點,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必多說。

漫談也可能是思想不清的顯示,也可能是迂回曲折,達到中心的壹種手段。不過,更可能的是那也許只是壹項壞習慣,戒除此種習慣要比壹個老煙槍戒煙容易多了。

要是妳警覺到自己正有無休止談話的傾向,不妨就想妳正以日間價格在打長途電話。

第三要訣:避免“我”字

“我”在英文裏是最小的字母,千萬別把它變成妳詞藻中最大的字。學學蘇格拉底,別說:“我想”,而說“妳想呢?”

壹次園藝俱樂部聚會中,有位先生在講話的前三分鐘內,壹***用了26次“我”,他要不是說“我”就是說“我的”“我的花園……我的籬笆……我的樹叢。”隨後壹位熟人走上前去對他說:“真遺憾妳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妻子?”那個人說:“沒有啊!她很好呀!”“哦,難道她與花園沒有任何相關嗎?”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厭煩之人為:“壹個張開嘴巴卻將所有的優點都藏在嘴巴裏的人。”令人生厭的人也就是壹個獨占“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

莎士比亞中的獨白十分精彩,當時,演員站在舞臺上獨語,但這在團體中卻不適合。獨霸者不喜愛開玩笑、說故事,除了自己的看法之外沒有別的觀點。要是某人企圖插嘴打斷,他會如此說:“是啊!我的孩子,”然後又立刻接下去“可是……”獨占談話是自我放任,他對嘆喟、迷蒙的雙眼、微蹙否認及其他的話題無動於衷。可悲的是,獨占者的自我陶醉,通常只不過是終身的愛情事件罷了。

然而卻有壹項重要的例外。有些人是如此精嫻談話,如此有趣,具有引人的領導才能。令每個人都希望他們繼續說下去,不讓他們說簡直就是項罪孽。參議員尤金·馬嘉西在1968年總統競選活動中,原先預定要向壹群人談政治的,結果由於看到壹張桌子上擺了壹塊石彈,他將選舉拋諸腦後,花了半小時的時間來談石彈,談到此處遊戲的起源,在各國的風行,為什麽現在的石彈大都由電木、瓷或玻璃而不以大理石制造,受人喜愛的射法為何。在那半小時之中,他完全吸引住聽眾,令大家只想到石彈。

談話者就像汽車司機壹樣必須隨時留意紅燈綠燈。對他而言,紅綠燈壹方面是聽眾喜悅、專註、普遍接受的信號,壹方面也可能是煩厭、急躁及挫敗。要是他沒有看到紅燈,繼續說話,他會發現自己正是使談話發生阻滯的原因。

也許有時聽眾張開嘴巴純粹是由於真正的喜悅而非想插嘴打斷。即使如此,記住紅綠燈,給予別人行路優先權妳自己並未喪失什麽,要是妳的聽眾真的被妳的機智與智慧吸引,他們會不斷閃著“繼續下去”的綠燈信號。

愛開玩笑的人也不例外,雖然說的並不精彩,但許多人都有壹股奇異的沖動想說笑話。不斷開玩笑的人可能正是真正謀殺談話的人。

有次壹位從2000裏外5年未見的老友即將與我相聚,我對此已盼望良久,結果她帶了壹位新丈夫回到城裏,他從壹開始便獨占了整個談話,壹個接壹個的說著笑知——說的並不太好,而她卻慫恿他繼續下去。他們離開之後,我對她在這5年間的情況的了解與未見時相差無幾。

在以往的雜耍表演中,要是節目拖得太長,站在舞臺側面的經理便會用壹根25厘米長的竹竿,吊著壹個鉤子,把那個犯規者鉤住,然後將他拖出觀眾的視線。

我們也應該有壹個鉤子來解救我們脫離那些因“我”與“獨占”而苦的男女。

第四要訣:別插嘴

鉤子之壹便是插嘴,不過插嘴應該留作最後之策,這種治療辦法有時比疾病本身還糟。“打斷別人的話語是最無禮的舉動。”約翰·洛克說道。

假設壹個人正講得興致勃勃,聽眾也像壹群緊追新娘花球的女儐相壹樣熱烈,這時,妳突然插嘴:“餵,那是妳到紐約的那壹個禮拜發生的事嗎?”

說話的那個人絕對不會對妳有好感,很可能沒有人會對妳有好感。

因此:勿以不相關的問題打斷別人的談話。勿以無關的言論打斷別人。

勿搶著替別人說完話語。勿爭辯不重要的細節而打斷別人的話語(這經常發生於夫妻之間)。簡而言之:

別插嘴。除了——若說話的時間很明顯的已經拖得太長……說話者已不引人註意或令別人昏昏欲睡之時……他正逐漸將話題帶到極端令人不快的事情上……他已成為大眾的厭物……那麽,打斷他反而是仁慈寬厚的!

第五要訣:避免枯燥的話題

幾乎沒有人會有興趣傾聽下列例項:

狗、孩子、食譜及食物、健康問題、高爾夫球及其他運動成績、家庭煩惱。把妳的健康問題留給醫生……郵寄妳的食譜……在球場上打高爾夫球而不是在客廳中打……妳的家務事留在家裏。

狗和孩子會奪去名演員的風采,但卻不是引發談話的好話題。記得有次我坐在壹位聰敏的律師鄰側,他原可帶動輕松的氣氛,並可談論紐約發生的重要事件,相反的,他花了整整半小時的時間來敘述如何去找尋壹條失蹤的長毛狗。等他結束,我想我對他走過路面的每條隙縫都壹清二楚了。所有的聽眾都有點像那失蹤的長毛狗,如此哀傷、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溫斯敦·丘吉爾認為孩子並非宜於談論的話題,在某場合中壹位大使對他說:“妳曉得,溫斯敦爵士,我從未向妳提過我的孫兒。”丘吉爾拍了拍他肩膀,聲言:“我明白,親愛的夥伴,為此我實在說不出我有多麽感謝!”

第六要訣:勿觸怒別人

今日社會中盛行將良好的禮貌與虛偽相提並論,要是這個等式正確,那麽對於虛偽我有更多的話要說。

最好的禮貌絕非來自虛偽,而是來自“神人”,這對演員十分重要,意思即為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好像妳就是當事者。所謂良好禮節就是敏銳,是壹個人對他人所表現的崇高敬意。

試對周圍狀況保持敏銳,當然,妳絕不可能每壹次都估計正確。

壹次,別人替我介紹壹間大報的記者甘先生,他看來十分醒目,穿著西裝與條紋長褲,鈕孔中還插了壹朵紅玫瑰。我確實在頭條新聞報道的署名上看過他的大名,我告訴他我多麽欣賞他寫的報道。“懊,”他說,“妳是第壹個對我這麽說的人,我是寫訃聞的。”

話題是否恰當要視妳四周的人們以及那壹剎那的氣氛而定。比方政治、賽馬、宗教在某些團體之中也許十分適合。但在別的團體之中就是致命的話題。在選舉前的那壹陣,情緒可能會十分高昂。在代溝盛行的那些時日,對於某些年輕人的活動要能會有相當激烈的反應。珍·柯陶說:“圓滑是明白該到什麽分寸。”圓滑些,除非妳有愛好爭吵的朋友(的確有人如此),否則避免會使雙方動怒或爭辯的話題。

勿侵犯他人的隱私,聯邦調查局也許必須如此,妳卻不能。避免那些私人、細瑣、刺探的問題。我真奇怪會有那麽多人動不動就問壹位女士她先生的收人多少或她幾歲。我認識壹位老太太對於後壹問題有極妙的辦法。“妳能守秘嗎?”她反問對方。“當然啦!”“好,”老太太說,“我也能守秘。”

要是妳剛減輕10公斤,或戒了煙,那麽告訴壹個胖子或壹個老煙槍,妳如何達成目標也許是件好事。但如果妳顯然令對方感到困窘,就不必堅持訴說全部的細節了。

再者,請千萬記住:別用傷感情的字眼,雖然妳的本意也許不惡。

不要使用會產生隔閡的語言。齷齪的談吐就像輕浮女侍壹樣,雖有增加的趨勢,但並未使之易於接受。以往會嚇壞碼頭工人的詞句現在卻很輕易地從衣著高貴講究的男士女士口中溜出——更勿論壹些故意引人註意的戲劇演員了。

史蒂勒稱為“人類天性中較細致的沖動”是良好品味,此刻似乎已陷於困境,有些人說那就是要像史代拉的西伯利亞海牛壹樣絕跡了。但是我對人們仍具信心人依然是人,仍舊具有人心。大多數的談話錯失只不過是由於欠缺思考或無知而引起的。人們仍然認為對他人的體諒是件值得稱耀之事。確實必須如此,因為這正是文明交流的試金石。

第七要訣:勿道人長短

“妳們不該做反對鄰居的偽證。”聖經如是說。然而,許多人都喜愛傳播壹些可疑的謠言——而謠言正像奶油壹樣易散。

根據韋氏大辭典對“閑聊”的解釋是“上下奔走閑談,傳散壹些無聊尤其是牽涉私人的謠言。”換言之,就是在某人背後道長論短。

此地所談的只是會傷人的閑談。有些閑談很有趣而且人們很可能會在鄰居的背後說些好話,我自己就經常聽到。然而有時在背後的壹記輕拍僅僅是想知道該在何處下刀。不論有意無意,傷害別人均屬不可原諒故意是卑鄙,無意是疏略,也即是我們前面談過的“缺乏警覺”。傳述傷人的事實或出於嫉妒、惡意的空言或想借著顯露別人不知的秘密而提高自我身價,這些者令人切齒。

在向婦女演講後的問答時間中,我常常會問她們是否同意男人的說法,認為聊天主要是壹種女性的活動,還是男人亦有此癖。答案幾乎壹成不變,男人的閑談絕不比女人少。但女性在壹項重點上對男性相當仁慈,大家都同意通常男人的閑談沒有女人那樣惡毒。

談話中有百分之九十是閑聊,以人及誹謗為中心。大多數的人都會發現缺乏誹謗的談話就像沒有加鹽的半熟煮蛋,或像對了水的淡酒,乏味異常。人們最大的興趣,除了自己便是別人——這有什麽不對呢?因此我並非要妳完全不提不在場的人,妳可以提到。但壹等到妳發現自己想說些不太愉快的話時,我建議妳趕快默誦下列金科玉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妳可以依照情境應用此條金律。要是妳向安提到沙麗的體重增加了,妳對沙麗並無不公之處,事實是她應當開始節食。但要是妳顯示之事對她有故意摑壹巴掌的效果,那麽妳直接打她壹巴掌對她要誠實多了。

要是妳公開毀謗他人,妳很可能會自食惡果。

第八要訣:討論而非爭辯

“在談話中,”散文家約瑟夫·阿迪生說,“善良的天性要比機智更令人愉快。”

只要本意善良,討論也就等於是談話。相反的,憤怒的爭執,其中壹方激烈的攻擊他方,熱烈的衛護自己,卻正是良好談吐的大敵。

信念與萬歲了的差別在於,信念不必動刀便可闡述清楚。中國人有句俗諺說:“先吼者失利。”並非說發怒的人看法就壹定錯,而是他完全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討論的金科玉律是:運用無法否認的事實及溫和的聲音,試著別人厭煩或令人沈默,而去設法說服。

只要脾氣保持冷靜,充滿理智幽默,只要妳樂意聽我說,我也樂意聽妳講。只要我們將自己導向問題而非感情用事或成見——那麽討論便不致貶降為爭吵。要是聲音逐漸提高,“我認為那種說法相當愚蠢!”變為壹種傷人的反駁,當我們發現旁觀者變得焦躁不安,要是我們的朋友躲閃在盆栽棕櫚樹後便不足為怪了。贏得壹場爭辯而失去壹位朋友可說是“因小失大”。

爭吵能拆散人們,討論卻能使人們結合。爭吵是野蠻的,討論是文明的。有時爭執,甚至吵架是無可避免的,友誼與婚姻中亦免不了口角,但疤痕會遺留下來。家庭中的情緒爆發可能會清除沈郁的氣氛,就像壹場雷雨將八月暑天的郁悶壹掃而空,然而即使如此,爭吵與調停也應在私下舉行。

有壹位友人參加了壹個午餐俱樂部,他們談話的範圍很廣,意見分歧是每日發生之事。嘉瑞·何伯是威廉·馬金立還是葛洛佛·克裏佛蘭的副總統?最先發現的山洞壁畫在何處?通常某位會員對此類問題提出壹個合適的答復,然後話題就改變了。偶爾,問題無法在午餐桌旁立刻解決。那時,就會有壹場賭註,爭執的事件及賭註的數目就都記錄在俱樂部的賭金賬簿中。然後正式去查證,輸的人就要付錢,查出的結果出在登錄簿上。

在下賭之前意見交換可能相當強烈。然而,這並非吵架,也不是激烈的爭辯,這是討論,因為這純粹是為了好玩,再者,雙方都試著不以辯論而以追求真理為出發點。他們都受到實證的束縛,輸的人就像贏的人壹般快活的接受結果。

第九要訣:容納他人

談話中排斥他人就像人在餐宴上菜時漏掉壹位來賓般無法想像。

若不多想壹想,多數人都很容易忽略坐在角落沈靜不言的人,而滔滔不絕的對壹些有興趣的聽眾,或壹些吸引人的健談者說下去。我們常集中註意希望給宴會中的大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別忽略任何人,接觸每壹個人,妳的視線輪流與各人熱誠友善的交流,留意大家對妳言談的反應。

我認識壹位律師他就是就只對壹群人中的某壹個人說話。他愉快的談著,但只對壹個人。其余的人實際上都被摒棄於外,他們全都被剔除了。大多數的社會團體中最少會有壹位格格不人的人——壹位外表,舉止都像局外的人,也就因此而被視為局外人。不論他看來多麽無趣乏味,妳也不該如此對待他。每個人在某壹時期都會自覺是個局外人。妳該設身處地替那個遭人冷落的人想壹想,讓他感到安逸的自在是必要的,讓他參與!

第十要訣:聆聽

“學習如何去聽,”布魯達區說,“那麽妳甚至能從拙於言辭者身上學到東西。”

良好的談吐有壹半要靠聆聽——並非單用耳朵,還包括所有的感官:不僅用頭腦,還得用心靈。聆聽常與說話同等重要,在談話較為沈悶之際,妳常會發現自己心不在焉,漏掉了重要的關鍵字詞,誤解了聽到的字句。甚至先人為主的決定別人的論點,而疏略了那個觀點與妳想的完全不同。

在人說話的時候,妳是否雙睛遲滯、垂頭喪氣?冷漠,煩悶是否明顯的寫在妳臉上?妳是否靜等說話者停下來喘口氣?妳的整個態度是消極否定的嗎?是不是因為妳希望自己在那兒講,因而對正在講話的那個人顯示失望、消沈、違抗、摧毀的態度?那麽,輪到妳說話時不論妳如何成功的表達自己,妳仍然不是個善談者。在我的課程中,有壹課是由學生輪流演講,然後由其他的學生分析。

我註意到所有的講者都避開視線,不註視坐在前排的壹個年輕人,我覺得很奇怪。輪到我做總結時,我留意看他,他的臉孔冷漠孤立,視線固定在天花板上。稍後我把他帶到壹旁,說道:“妳是個極有魅力的人,只要妳顯示些許贊賞便會提高說話者的興致,為什麽不理他們呢?”

他大為震驚:“我不是這樣啊!”他抗辯道,“我壹直都在註意聽,我沒有看著他們。是因為我怕望著他們會使自己分心,無法註意他們所說的話。我不斷的自問,這個說法確實嗎?那是否太誇張了?這個理論經得起考驗嗎?我真的在聽!”

我告訴他,也許如此,但卻未全神貫註,要是妳根本無視說話者,那就像在他說話時戴著耳罩或用手握住耳朵壹樣,妳希望自己講話時別人這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