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竹林七賢"的和而不同
"竹林七賢"其實都不是山陽人,根據相關史載,只有譙國铚縣人嵇康(224年壹263年)多"居山陽"。阮籍(210年壹263年)和阮鹹(222年壹278年)是陳留尉氏人,阮籍是阮鹹的叔叔,兩人是叔侄關系。劉伶(221年壹300年)是沛國人,向秀(227年壹272年)、山濤(205年壹283年)是河內懷縣人,王戎(234年壹305年)來自有名的瑯玡王氏。
他們七人都有賢名,主張玄學,但又有區別。向秀認為,名教可與自然合壹;而山濤和王戎傾向於"雜以儒術";嵇康、阮籍、阮鹹、劉伶四人則更多推崇老莊之學。
七人分別在魏晉時期致仕,但情況各異、政治態度上也有所不同。
嵇康、劉憐和阮籍三位僅任職於曹魏時期,對入晉為官則不感興趣。
嵇康字叔夜,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曾官拜中散大夫,時稱"嵇中散",其妻乃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
劉伶字伯倫,人稱"醉侯",只任過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職務,後來再也沒有入仕。
阮籍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後任過從事中郎、散騎常侍等職。
向秀字子期,原本是"雅好讀書、才高八鬥"的隱士,因嵇康遇害後,被迫於不惑之年在晉朝入仕,歷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阮鹹字仲容,因晉武帝對他不看好,由散騎侍郎貶為始平太守,後無疾而終。
山濤,字巨源,早年孤貧,四十歲才任職郡主簿,後入晉歷任大鴻臚、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司徒等要職,後封新沓伯。
王戎,字濬沖,襲父爵致仕,因軍功遷任安豐縣侯,後來歷任的職務幾乎與山濤相似,身居高位。
總體而言,"竹林七賢"均任過職,但都不拘禮法,倡導"清靜無為"的玄學理念。
這些"和而不同",使得他們時常在年長的山濤組織之下,多以嵇康所在的山陽寓所為活動範圍,聚遊於山陽竹林之中,放任不羈地飲宴遊樂,結下了令人感慨的"莫逆之交"。
故世謂之"竹林七賢"。
二、"竹林七賢"的同而不合
"竹林七賢"在"清靜無為"的玄學理念主導下,其生活方式均以超然物外,追求自由,不趨炎附勢著稱,顯示出不拘壹格的同而不合:
最突出的表現是在飲酒上,"竹林七賢"都愛酒,但喜好的程度不同。
有"劉伶病酒"、"劉伶醉酒"之稱的劉伶在酒上是最知名的,他是七人中最能喝、也是喝得最瘋狂的壹位,常"唯酒是務、焉知其余"。不過,雖說劉伶整天喝得醉醺醺的,但醉後就乖乖地睡覺去了,壹點也不影響別人,以致留下"劉伶醉"的千古絕唱。
阮籍好酒也很有名。他為了步兵營中的三百斛好酒,竟主動申請去那裏當步兵校尉;與人下棋時,聽聞母親過逝,卻堅持與對奕者下完棋後,又飲酒飲到吐血,才大聲號哭。
阮鹹喝酒,則不用酒杯,用大盆,像豬拱食的樣子,還壹面飲酒、壹面鼓琴,弄得不亦樂乎。為此,阮鹹就留下"與豕同飲"的笑話。
山濤喝酒則很節制,從不超過八鬥。王戎既可以狂飲,又能節制。唯有向秀,不善飲酒,更不濫酒。
他們七人相聚喝酒時,很隨意,均是根據各自的酒量,自己願意怎樣喝就怎樣喝,大家互不勸酒,也不賭酒,不比誰喝得多、誰喝得少。他們只在意縱情山水,獲得快樂。
這樣的宴飲方式,很得時人的贊許。
其次,"竹林七賢"還留下了壹些有別於常人的驚世之舉:如阮籍"醉酒避親"和"青白眼"待人的軼聞,就甚為流傳。
司馬昭意欲與阮籍結為親家,令人上門提親,總是見到阮籍在喝酒,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壹連60天都是如此,讓提親的人無法開口,只好回秉。為此,司馬昭只好作罷,說:唉!算了,這個醉鬼,由他去吧。
阮籍的母親過逝後,他對前來吊唁的人,若待以青眼,說明此人是知己;若待以白眼,則說明此人是禮俗之士,以致後來就有了阮籍"青白眼待人"的惡名。
阮鹹則在別人炫華麗衣裳時,常曬自己的破舊衣裳為樂。
劉伶時常坐著鹿車,帶著壹壺酒,使人扛著鍁跟著:說,"死了就把我埋了"。
嵇康與山濤關系很好,然,居高位的山濤給嵇康舉薦入晉致仕職務時,嵇康便大罵山濤,還寫下有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
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壹位,在母親過逝時,居喪期間,亦不拘禮制,照樣觀棋弈棋,飲酒吃肉。
這就是"竹林七賢"的同而不合,多體現他們率性而為的坦蕩之處。
三、"竹林七賢"的才華與賢名
"竹林七賢"除了和而不同、同而不合外,還有著過人的才華,給後世留下不少賢名:
最突出的是嵇康,他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不僅工詩善文,註重養生,有《幽憤詩》、《贈秀才入軍》、《養生論》等名作,還通曉音律,尤愛彈琴,是有名的音樂家,所著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並稱"嵇氏四弄",與蔡邕的"五弄"合為"九弄","九弄"是否能彈奏壹度成為隋煬帝的取仕條件。此外,嵇康主張"恬靜無欲"的玄學思想,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善丹青,著有《獅子擊象圖》、《巢由洗耳圖》等名畫。
只可惜的是,這樣壹位集思想、文學藝術及音樂於大成的名士,因得罪權傾壹時的司隸校尉鐘會,在他的讒言之下,被司馬昭殺害,時年四十歲,是"竹林七賢"生命最短暫的壹位。
嵇康臨終前,撫琴彈奏《廣陵散》,此曲後來成為名曲。金庸就在名著《笑傲江湖》中引用過此曲,由此家喻戶曉,流傳甚廣。
其次是音樂家阮鹹,我們今天用的彈撥樂器"大阮",即源於他。這個狂浪不羈的阮鹹,其實是當時的壹個著名音樂家,懂得妙解音律,彈得壹首好琵琶,還有《律議》傳世。後世為表彰阮鹹傑出的音樂才華,就將他彈的古琵琶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就是"大阮"的由來。
再次是劉伶、王戎、阮籍、向秀和山濤。
劉伶有詩歌《北芒客舍》和駢文《酒德頌》等名篇傳世,還留下了"曝裈當屋"、"雞肋尊拳"、"枕曲藉糟"、"五鬥解酲"、"陶陶兀兀"、"以酒解酲"等成語,亦成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王戎則留下"不摘道旁李"和"見識過人"的千古佳話。
王戎七歲時與小夥伴們在路邊玩耍,去路旁李樹上結滿了李子,小夥伴們忙著去摘李,唯有王戎沒去,鄰居很好奇,便問王戎為什麽不去摘李,王戎回答說,那李子是苦的,若清脆可口,必定被摘完了。果然,事實證明了王戎所言。
王戎對族人很有先見之明,他見族兄王衍不待見瑯玡郡使孫秀,便勸王衍多給予孫秀好的點評,孫秀後來掌權後殺朝官,對王衍、王戎兩兄弟卻給予了善待;王戎知悉族弟王敦"不仁",常稱病不已他交好,二人也就漸漸疏遠,後來王敦起兵造反,王戎就沒有受牽連。
阮籍以創作五言詩著稱,詠懷詩寫得極好,有八二十首傳世(即《詠懷八十二首》),還有散文9篇、賦6篇,代表作有《大人先生傳》、《達莊論》、《清思賦》等,均收錄在《阮籍集》裏。
文學家向秀有《思舊賦》、《莊子隱解》、《莊子註》、《難嵇叔夜養生論》等名作傳世。
山濤的主要成就在仕途上,留有推賢薦才和"治理有方"之名;還善書法,有《淳化閣帖》等;文學作品多已失佚,現有五卷輯本收錄於《全晉文》。
四、集才華與怪異於壹身的"竹林七賢",何以得到世人認可?
出生於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壹邊"腹有詩書氣自華",壹邊古怪脫俗、率性而為,真正集才華與怪異於壹身。那,"竹林七賢"何以得到世人認可呢?
究其原因,除了他們的真性情展示外,更主要是他們有了不起的文學藝術成就,能審時度勢,以怪異行為為護身符,以此立足實際謀求順應環境所需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於是,他們綻放才華之際,著力於古怪脫俗,借以躲避魏晉時期為政者瘋狂血腥的殺戮。
那時,魏晉兩朝對名士的濫殺源遠流長,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自曹魏以來,首先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大肆酷殺士人,如孫融、荀彧、楊修等人的死,讓當時的名士感覺性命危如累卵;後來曹丕即位後,又擊殺丁儀、丁廙等,到司馬氏建立西晉後,對士人的殺戮仍壹以貫之,如桓範、王淩、夏侯玄、諸葛誕等被殺,尤其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稽康因耿直的言行得罪鐘會,又不肯依附西晉,被司馬昭錯害後,壹時掀起殘酷的腥風血雨。
在這樣陰風慘慘的環境下,後來的魏晉名士,只好委屈求全。
向秀的經歷就是很好的說明,原本是高人隱士的向秀,在40歲時,遇見司馬昭殺了嵇康又威逼他出山。無奈之下,向秀只好答應入仕,先後任過散騎侍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務。
這在《晉書》中有專門的記述,書中寫道,向秀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順其意違心回復:像巢父和許由這樣的人,並不了解堯帝求賢若渴的用心,所以隱居的生活並不值得羨慕。
由此可見,"竹林七賢"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彰顯狂放不羈的怪異行為,蓋因他們無法直抒胸臆,只好采取隱晦曲折的方式表達高潔的情懷。
換句話說,"竹林七賢"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借恣意妄為掩飾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不至於像嵇康那樣落得慘死的下場。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