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間曲藝品種。用竹筷邊敲瓷盤邊歌唱。過去又稱唱盤子、唱小曲、碟子小調等。主要流行於川東、川西壹帶的城鎮鄉村。起源於民間流行的"打盞兒"。清光緒年間,巫山壹帶有盲藝人敲碟子唱小調。
20世紀20年代,湖北民間藝人入川賣藝演唱碟子小調,深受群眾歡迎,因而在四川流行開來。演唱者壹手持瓷盤,壹手持壹巧,敲擊盤邊、面、背、底等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音響,有顫、滾、滑、點等不同技法,所唱曲調多為民間小調。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藝術上有較在革新,由壹人站唱發展為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及與舞蹈融為壹體的表演唱,並增加琵琶、二胡、揚琴等樂器伴奏,出現壹批新曲目,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成渝路通車》、《看女兒》、《三個媳婦爭婆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