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勝利之後,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我國民國時代徹底迎來高潮,而在民國時代,才子佳人比比皆是,魯迅更是其中的領軍人物。其實不僅是我國,20世紀初,許多地區都在進行解放獨立運動,泰戈爾作為印度的傑出詩人,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充滿著對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兩人那都是非常偉大的人,提起他們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直到,他們曾有過交集,1924年,魯迅曾與泰戈爾見過面,並且***赴晚宴,只不過晚宴進行到壹般魯迅就憤然離席了, 這是為什麽?
1861年泰戈爾出生於印度的壹戶貴族人家,家裏人對他的學業非常關註,不希望他經來成為壹個紈絝子弟,於是他前前後後去了許多的學校,只要稍有不滿意就換壹個上學,對於這件事,其實泰戈爾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家人為他換了這麽多學校,他反而沒有學到什麽東西,甚至還不如在家裏和大家相處時學到的多。
於是他經常將自己關在房間裏自己看書,學校年紀的泰戈爾就已經十分有主見,面對自己的祖國被英國殖民,他非常痛恨,1874年就發表過《野花》和《詩人的故事》來諷刺當時的社會。而魯迅出生於1881年,在年齡上,泰戈爾比他年長20歲。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革命的路途上,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用筆作為自己的武器,來抗擊這個“吃人的社會”,因此盡管兩人相差20歲,但是在本質上兩人的追求是壹致的,所以不禁有人問,如果他們倆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924年泰戈爾真的在中國與魯迅先生進行了會面。1913年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因此有許多國家邀請他前來本國進行學術交流和演講,那壹年泰戈爾就來到了中國,正好趕上了他的生辰,因此就為其舉辦了晚宴,當天的晚宴,魯迅先生也在。
在這個聚集了半個文壇大佬的晚宴上,徐誌摩等人都在不停的和泰戈爾攀談著,盡管這些文人沒有表露的太過分,但確實和以往的清高不同,這讓坐在壹旁的魯迅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在晚宴中途他就憤然離去了。
離去時只留下了四個字,他評價這次晚宴,簡直是“壹塌糊塗”就離開了,甚至都來不及和泰戈爾進行交流。不少人對此表示可惜,如果那天兩人進行交流了,會不會有壹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沒準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又是文壇壹大奇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