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在中國的話,別說和省會城市比了,就算在國內所有的城市當中,這個人口數量都排不進前壹百名,也就比北京的朝陽區人口稍多壹點。
然而,這樣壹個不起眼的小國,卻是壹個不折不扣的足球強國,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克羅地亞隊壹路加時賽、點球大戰殺進決賽,最終不敵法國隊獲得世界杯亞軍。
如今,克羅地亞隊卷土重來,16強點球淘汰了日本隊,12月10日淩晨,又點球淘汰了強大的巴西隊,進入4強。格子軍團再次離大力神杯越來越近了……這個人口才400多萬的國家是如何培養出這麽強的足球運動員的呢?克羅地亞足球成功背後的秘密是什麽呢?激情的傳承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復雜的,歸根到底是源於克羅地亞的社會傳統與價值觀傳統。
克羅地亞駐華大使奈博伊沙·科哈羅維奇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說過,“在我們的傳統中,很難想象年輕人會不參與某項體育運動。對男孩來說,尤其如此。”從中世紀開始,這種思維模式就開始形成,克羅地亞足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克羅地亞體育記者米霍威爾·托比奇說道:“我不覺得它背後有壹個模式。
有很多理由能夠解釋這壹成就,但‘克羅地亞模式’不是其中之壹。我相信遺傳學起著重要作用。這個國家的人們在運動基因方面非常強大,對足球非常有天賦。”托比奇指出,在克羅地亞登上成功的階梯非常困難,而體育運動是其中的捷徑之壹。
這也與克羅地亞的社會傳統和文化習慣是有關的。克羅地亞人更擅長需要臨場發揮的運動,比如像足球、籃球、手球、水球和網球等球類運動,而不是體操這樣更加需要堅持不懈重復練習運動。在克羅地亞,人們常說有三種話題在男人們的聊天中被視作禮貌得體的:政治,女人,當然還有足球。
有壹個老笑話說,人世間只有三件要緊事:疾病、戰爭、足球。與中國相比,克羅地亞對體育運動的關註程度更高,這從教育和社會關註度上就可以體現出來。源自前南的青訓體系克羅地亞的青訓體系在歐洲國家中壹直不算突出,足球基礎設施也較為落後,足協更無明確的青訓發展規劃。在克羅地亞的20個省中,有12個沒有人造草坪的足球場,基礎設施非常不到位。即使在首都薩格勒布,在那些能培養出出色球員的俱樂部,更衣室的條件也不是很好。
但每家甲級聯賽俱樂部有專門的青訓營,青訓營幾乎是每天爆棚,父母們也鼓勵孩子從小就參加體育運動。該國政府為了發展足球這項運動,在每個社區和鄉鎮都建有足球訓練場地,並且要求每個星期讓孩子接受20小時的足球訓練。在大多數克羅地亞俱樂部,壹名兒童每月的培訓費約為200庫納(約合200元人民幣)。
而在薩格勒布迪納摩,兒童無須支付費用,俱樂部會提供訓練設施並支付旅行費以及比賽住宿費。
前克羅地亞足協青訓發展計劃的負責人羅梅羅-茹亞克說:“克羅地亞最初的黃金壹代,源自前南斯拉夫的青訓體系,1987年他們在智利奪取了U20世界杯冠軍,擊敗了巴西、西德的同齡隊伍。”四年後,南斯拉夫解體,但從中分離出來的克羅地亞球星們卻漸漸成熟,蘇克、博班、普羅辛內斯基、賈爾尼等人在1998世界杯上打進四強,獲得了第三名,這也為20年後克羅地亞的再度輝煌埋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