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韓信的死亡之道(7)——幾次勝利之後,韓信開始了死亡的節奏。

韓信的死亡之道(7)——幾次勝利之後,韓信開始了死亡的節奏。

文/王憐花

京畿之戰兩個月後,已經投降劉邦的魏請假回河東探親。結果到了魏國,馬上封鎖了黃河渡口的蒲津關,宣布抗漢。劉邦派施立去勸他,但是魏豹不聽。

所謂戰爭就是政治的延續,軟的還得硬的。劉邦派韓信率軍討伐魏豹。

這是韓信第壹次以軍事將領的身份走上歷史舞臺。他壹登上舞臺,立刻容光煥發。

韓信這個為戰爭而生的人,充分利用了自己經歷的每壹場戰鬥,贏得了劉邦“戰必勝,攻必取”的評價,實至名歸。

九月,攻魏,擒魏保,改魏為河東郡。閏九月,攻代國,敗代國軍,擒夏於郁積。韓信用壹個小實驗突破了兩國,簡直就像上街買菜壹樣。

要說楚漢相爭,不怕不戰,就怕打不贏。漢高祖第三年十月,韓信和張耳領兵到井陘口,準備進攻趙。

這是韓信以少勝多的壹場漂亮仗。通過這場戰鬥,韓信為我們貢獻了壹個成語,叫做“最後壹戰”。

當趙王趙燮和、程得到韓信進攻的消息後,他們在井陘口聚集了20萬軍隊,準備迎敵。

此時韓信的部隊連贏兩場,士氣飽滿。好在他們跋涉千裏,糧草不濟。但是井陘口很窄,車馬不能並排,使得韓信的部隊拉得很長,糧草落後。這對韓信的部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情況。這種情況被趙王的將軍李左車註意到了,所以李左車不主張對抗。

李左車也是第壹名。他向陳郁建議,他應該帶領他的部隊從後面襲擊韓信的糧食和糧草,軍隊只需加固前面的工事,堅守營地而不參戰。不出十天,韓信和張耳就要被拿下,否則,就要被韓信俘虜。

陳郁有自己的想法。孫子兵法有雲。如果兵力比敵人多十倍,我們就可以包圍他們。如果我們能使敵人翻倍,我們就能與敵人作戰。現在韓信的軍隊號稱數萬,實際上只有幾千人,而且行萬裏路,疲憊不堪。面對這樣的對手,如果還退不了,以後有更強的敵人還能打嗎?王子們不嘲笑我們嗎?所以他斷然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壹個著名球星的誕生,除了自身的天賦、現狀和機遇,往往還需要豬壹樣的對手的密切配合。對於韓信來說,陳郁幾乎就是這樣壹個角色。

陳郁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而韓信通過探子了解了情況。

這不僅僅是上帝的幫助。韓信應該為這場戰鬥負責。

得到情報的韓信帶領部隊來到離井陘口三十裏的地方,部隊停下來休息。到午夜時分,全軍奉命做好準備。壹番部署後,命令全軍吃早飯,先墊個肚子,等打敗趙軍壹會兒再埋鍋做飯,全軍就有飯吃了。

力量的懸殊是全軍皆知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趙燦是否會被打敗,除了韓信,但是當老大說話的時候,所有人就更加不敢不跟著了。

韓信派壹萬人出井陘口,渡河,背水壹字排開。趙乍然壹笑,卻並不急於發作。小偷想扇國王壹巴掌。此時韓信還躲在大軍後面。他在力量上占絕對優勢,但是腦子有點缺,所以不急著進攻。

笑吧,以後會哭的。太陽壹出來,韓信就豎起了將軍的旗幟,帶著鼓聲出現在趙面前。趙,妳韓信終於出現了,全軍覆沒。兩軍交戰時,韓信的壹萬人打不過別人。韓信壹聲令下,全軍撤退。於是,不管是旗還是鼓,都不要了,當場扔了,整個軍隊退到了船上。

打落水狗不用教。敵人的旗幟就是戰功,撿便宜的事就更不用教了。所以,趙沃峰是打著旗鼓跑了,搶不到東西真的打落水狗。此時,韓信提前部署的兩千輕騎,早已在山上布下了埋伏的旗幟。當他看到趙他們的巢穴時,他立即以閃電般的速度沖進的大本營,拔掉趙的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

這裏,漢軍已經退到了水邊,沒有退路了。要麽跳進河裏遊到對岸,要麽回去繼續打。趙軍為了壹口飯吃而戰,或者說是想立下戰功,可是這壹面卻變成了為了自己的性命而戰。

俗話說,光腳的人不怕穿鞋。有壹次趙發現漢軍紅眼了,就開始拼命。他有點泄氣,想回營地。但回過頭來,漢軍的旗幟全都飄在營帳上,使得軍心大亂,人心渙散。漢軍乘勢出擊,內外夾擊,打敗了趙軍,殺死了陳郁,活捉了趙王燮。

最後壹戰充分體現了韓信的軍事智慧,戰鬥結束了,將軍們還不明白。每個帶兵打仗的人,都讀過壹點兵法。孫子兵法教導我們,背山面水。但今天,妳讓我們在河面上後退並贏了。原因是什麽?

韓信笑了。道理在於兵法,只是妳沒註意到而已。孫子兵法有雲,困死之後必生,而後留。現在我不是領導我的老下屬了,我也從來沒有善待過他們。我現在在指揮他們,就像在趕集上趕壹群人去打仗壹樣。誰有什麽困難就跑。如果沒有退路,誰會拼死壹戰?

看到漢軍背水列陣,陳郁笑了。正是因為他不明白“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所以趙軍被打敗,陳郁死了。

韓信的笑容是壹種自鳴得意的笑容。韓信從不合理的地方找到了真理,進而贏得了戰鬥,以絕對劣勢的兵力贏得了絕對優勢。他為自己的完勝感到自豪是很自然的。

除了驕傲,韓信還做了兩件事,壹是表現了他的軍事清醒,二是表現了他的政治迷茫。

“北取燕、趙,東攻齊,南取楚之糧道,西迎王於滎陽。”這是韓信的使命。現在趙平了,還有燕和齊。

戰前,韓信下令不殺李左車,並懸賞捉拿李左車。所以,很快,李左車就和韓信綁在了壹起。

韓信起身親自給他解開,讓他坐在桌前,把當老師,問他關於伐齊的事。

李左車拒絕後,首先表揚了韓信,然後分析了韓信部隊連續作戰,士兵疲勞的現狀。想想韓信和劉邦的第壹次對話,再看看李左車的說話藝術。做韓信的老師綽綽有余。可惜韓信采納了李左車的建議,卻沒有學到生活的關鍵。

李左車建議韓信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供養孤兒,每天殺千酒,賞賜士兵,做出攻打燕國的姿態,同時派辯士遊說燕國,充分展示幾次勝利積累的威望,以武力威脅燕國。燕國投降,齊國必然所向披靡。就算它不肯投降,到時候部隊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再引精銳部隊進攻,齊國就要被打敗了。

韓信聽了大喜,接受了李左車的計劃。王子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投降了。

韓信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雖有謀劃之功,但沒有韓信勢如破竹的大捷,再好的計劃也是無用的。

從攻打魏國到不戰而降燕國,韓信在四個月的時間裏連取四任諸侯,顯示了韓信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但同時也充分暴露了韓信的政治無知。

首先,李左車建議韓信脫離士卒,忠於燕齊。李左車的建議是正確的,但韓信完全接受並付諸實施,但這在當時對韓信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以後再說吧。

第二,燕國投降後,韓信主動上書劉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

韓信讓張耳做趙王,但他肯定沒有和張耳搞好關系。只要張耳成為國王,他就比自己更快樂。劉邦開始平定三秦,所有平定的土地都不加冕為王,而是按照秦始皇的做法建立郡縣。而韓信熱衷於封王,可是就算立了幾次戰功,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就想著帶著張耳去探險。

打好仗是將軍的本分,政治不應該介入,更不要說封王這麽重大的人事問題。韓信自以為聰明,卻把劉邦逼到了兩難的境地。他拒絕封張耳,這首先冒犯了張耳,也可能引起其他諸侯的擔憂和拒絕臣服。答應封張耳,還違背自己的大政方針,其他立了戰功卻沒能封王的人也沒法解釋。作為老板,壹碗水端平,不是嗎?退壹步說,當張耳成為國王時,張耳應該感謝劉邦還是韓信?

幾次勝利後,韓信開始自掘墳墓。

韓信的取死之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