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李小龍如何強身健體

李小龍如何強身健體

猛龍鐵臂

李小龍對前臂訓練訥訥感提高他的纏鬥及拳打能力是深信不疑的。“他是壹個前臂訓練狂”,琳達曾大笑著說,“壹旦有人出臺新的前臂訓練方案,他都會千方百計要看到它。”

李小龍曾經委托其老友舊金山的喬治.李(George Lee)為他特制了幾個“夾具”,用此來增加訓練時所需的額外力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提高他自身的持久力。“李小龍過去常讓我為他制作訓練器具”,喬治. 李說,“我按照李小龍的設計進行制作,但我可不傻”,喬治笑著說,“我知道李小龍使用的器械壹定是高效率的,所以我做了給他後,又做些留給自己用”。

鮑勃.沃爾(Bob Wall)----李小龍的另壹位親密朋友,他曾在李小龍的三部影片中擔任過角色。他回憶:“李小龍非常註重對前臂的訓練,它占了整個肌肉力量訓練的很大比重。他所擁有的無比粗壯、均勻的前臂是我從未見到的。我的意思是指李小龍的前臂不是小塊頭!他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腕力、指力乃至整條手臂都是無與倫比的優秀。”

1965年李小龍出演CBS系列劇《青蜂俠》中加滕這壹角色,李與該劇主角範.威廉姆斯(Van Willianms)很快成了好朋友。他們都有壹雙粗壯異常、發達的前臂,不同的是李的大塊頭前臂出自長期有針對性的健美及武術訓練,而威廉姆斯的大前臂是其多年參加訓牛競賽表演及摩托車越野比賽的結果。

威廉姆斯身高約1.85米(6英尺1英寸),體重約95公斤(210磅),他是唯壹為人知曉的腕力大於李小龍的人。他倆曾經有過壹次腕力較量,雙方兩臂充分伸展,手腕相互纏繞在壹起,然後同時逆時針方向用力,當然結果是威廉姆斯搬動了李小龍的手腕。“但是存在壹個明顯的問題,即我的體重要超過李小龍近40 磅(約合18公斤),所以他仍是我前所未見的擁有大塊頭前臂的超級人物”,威廉姆斯不無感慨地說。

除威廉姆斯外,其他向李小龍挑戰腕力者均在其手下稱臣,傑克遜說,有壹次李小龍開玩笑說想當腕力比賽的“世界冠軍”。

“若妳曾抓觸過李小龍的前臂,那種感覺簡直就象抓到了棒球球拍”,木村武之說。

李小龍對前臂增力訓練相當著迷,以致於對其前臂的磨練每日不斷。“李小龍說其前臂相當、相當地遲鈍,所以不得不每日鍛煉不止,才能使之更加強壯。”依諾山度說。

威廉姆斯回憶說:“在周末,李小龍經常帶琳達、國豪到我家,而且也常帶些用以增進身體這部分或那部分力量而設計的小玩意,他從不吸煙、狂飲,是個舉止高雅,有著良好驕陽極受人歡迎的人物。大約是其去世前壹個,我見了他最後壹面,那時他狀態看起來十分不錯,肌肉象巖石般結實!”

李小龍對威廉姆斯也同樣很尊重,有壹個笑話就是李小龍在其車子的後窗上貼了壹張寫有“此車受青蜂俠保護”的張貼物。

當《青蜂俠》按部就班拍攝之時,李小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訓練之上。改變整體健身計劃,減少每次鍛煉的器械數目,增加同期鍛煉次數。

龍腹之肌

在李小龍鍛煉發展成型的體魄上,其腹部也是較引人註目的位置。“李小龍經常認為如果腹部不夠發達,那麽就不要急於參加實戰,”《黑帶》雜誌的出版商米托.烏耶哈拉(Mito Uhera)回憶說。

“李小龍對腹肌訓練也很迷戀”琳達說,“他經常做能使腹肌發展的仰臥起坐、騎車、舉腿、V型伸展等系列運動訓練。”

查克.羅禮士回憶說,有壹次他去李小龍家造訪,看見他正在做健美運動中的舉腿飛燕勢,同時以其腹部反彈李國豪。

“李經常做大量的仰臥起坐來強壯難題那健壯發達的腹部,”赫伯.傑克遜講,“他告訴我說仰臥起坐的正確方法,不但需要上身的起落,更須身體彎曲與伸展,就如同卷曲壹張紙那樣。”李小龍認為這樣做對發展腹肌很有效果,當其進行該動作時,他能令其雙肘在全身彎曲時與相對的膝關節接觸在壹起。

李小龍也曾經發明了壹種被其稱為“扯旗”的艱苦練習。李仰臥在長凳上,雙手抓住附於凳子上的垂直把柄,以雙肩做為支點,全身同時用力,背、膝、足上升,脫離長凳懸於半空。

在電影《龍爭虎鬥》中充任配角的伯路.楊格(Bolo Yeung)曾親眼目睹李的扯旗之姿:他的肩胛骨支在凳子的壹端,雙腿及上身水平懸離凳子。“他能在半空中保持自身的水平,”伯路解釋說,“他真讓我信服,我想100年也不會出現壹個象他這樣的人物。”

據琳達講,李小龍的腰圍直接得益於其腹肌的項目鍛煉,他的腰圍最粗時達到28英寸(約合0.711米),最細時也有26英寸(約合0.710米)。

肌群極限----基本鍛煉

李小龍身上每壹平方英寸看起來都未曾有壹盎司的脂肪。其中的原因是被他的訓練所“限定”。然而他卻又不象許多健美運動員那樣用通過做大量的啞鈴動作來消耗身體上的脂肪。他認識到身體較大肌群鍛煉更能夠提高“限定”的層次。

做為另壹種結果,李小龍是心血管鍛煉的熱情倡導者。很久以來這種鍛煉在強身方面很具有普遍性,李小龍類似的鍛煉程序由15-45分鐘跑6-12英裏(約合10-20公裏)組成。

鮑勃.沃爾說:“李小龍是個相當不錯的5英裏(約合8公裏)跑的“運動員”,但他自己仍是壹個不斷向自己挑戰的人。他能做逆向跑,他能風壹般跑上1英裏(約合1.609公裏),然後走上1英裏,接下來再猛跑1英裏;我無論如何同李小龍壹起跑步都感覺這是種困難鍛煉,因為李小龍是壹個全能運動者,與其***同訓練絕不容易!”

曾參與過基本訓練的賈巴爾說:“1970年夏天我們在壹起訓練時,我常個他在貝爾(Bel-Air)的Roscomare街來回跑動,那是壹段多坡的路面,但李小龍卻非常喜歡。我們在每次正式訓練前都進行這項跑的運動。”

李小龍經常把跑的鍛煉與固定自行車蹬踏做交替進行,據米托.烏耶哈拉講,“李小龍壹般在45分鐘內完成10英裏(約16.09公裏)的蹬踏自行車鍛煉,直到汗水在其下方的地面滴註成壹個個的小坑。”

赫伯.傑克遜回憶李小龍進行固定自行車鍛煉時說李在進行該項鍛煉之時長配帶壹種被稱之為Weider Waist的桑拿蒸汽浴腰帶,這種腰帶是由氯丁二烯橡膠做成的,在每次上車前,他都圍上該帶,來增加困難程度以此來提高其自身耐力,然後就是拼命的蹬踏,直至全身汗水四溢。他大約進行10分鐘光景時,桑拿浴帶就會把腰腹肌肉緊束在壹起。以此來幫助脂肪的燃燒分解。這種去除脂肪的方法是否起作用還有待研究,但在李小龍身上,無論如何也不會找到任何多余的脂肪!”

據依諾山度說:“李小龍經常通過相關的肌肉雜誌閱讀來獲取能變得“精疲”的新方法。壹旦發現有關條目,他就會通讀全文並做以標記,然後進行試練檢驗。若有發現所說並非與結果相壹致時,他就會放棄這個項目,再進行其它的研究。”

李小龍另外喜歡的心血管鍛煉方法就是跳繩運動,他經常做3局1分鐘跳繩鍛煉。

本能的聯系

試驗是李小龍訓練所有方式方法的基礎所在。他曾經說過:“尋找自己的經驗,吸收有用的,剔除無用的,增加特別適合自己的東西。”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李小龍體魄已初具雛型。而在70年代初期李小龍則變成了被我們稱之為“本能的鍛煉者”,做為本能原理的闡述是:“每次訓練都要依自己身體所需進行鍛煉。”

70年代早期李小龍實際上是較為折衷發展的。依據鮑勃.沃爾說,在李小龍逝世前,我多次去其香港家中造訪,“他家中每個房間都有些訓練設備,無論何時他壹有興致就進行訓練。喔!他的車褲沒有任何車子,裏面也盡是些訓練器材。他所去的任何地方甚至包括他的辦公室,也有啞鈴、杠鈴等,不誇張地講,李小龍的訓練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

沃爾說,到那時為止,李小龍的強身內容主要:“兩天訓練,連天休息”的舉重內容是,然而我也知道李小龍也經常做些變化。壹般情況下,訓練內容由三部分組成,進行15個項目。同時他也做大量的跳繩運動,他通常做完壹種方式再做另外的,他絕不會在單壹的鍛煉時段中做角度壹直的兩次訓練,他總是努力在不同的方式上做大量的摸索訓練。

黃錦銘說:“李小龍願意嘗試做各種不同方式的仰臥起坐、仰臥推舉(杠鈴),他在此也用到了韋德輕/重原理這樣的技術。即在大運動量訓練日子中做10組種組的160磅(約合72.5公斤)杠鈴的仰臥推舉;而在小運動量訓練日子則做20~30組次的100磅(約合45.4公斤)杠鈴的仰臥推舉。”

黃錦銘也承認李小龍推舉只在動作猛烈範疇上取得了部分實驗的成功。“他喜歡這種非常劇烈的方面,”黃錦銘講:“有時候,做推舉只用到動作最後3英寸距離,同樣該距離也被其用到其它立體訓練中。”

非常不幸的是李小龍訓練變得夜來越自發之時,他的鍛煉記錄也越來越少。在他生命最後幾年中其訓練內容給我們的只能是模糊概念!

據琳達.李講,李小龍的體格在1971年的後半年已變得相當消瘦!“在1973年我認為他的身體很不錯,只不過他的訓練從1972年開始已幾乎無法實施”,她在回憶中說,“我們在香港聲時,他的片子壹部接壹部,所以他沒有時間來做他曾喜歡做的訓練。”

“真力”中的柔韌--伸展性

在李小龍的強身內容中柔韌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訓練因素,否則他把300磅(約合136公斤)重沙袋踢向天花板時壹定會折斷肌腱。李小龍認為在其訓練中熱身與伸展內容是絕對重要的,為此他長久以來在該方面進行刻苦訓練。

在1970年令人難過的是,踢腿、沖拳、跑步乃至舉重對於李小龍來講變得並非簡單易行,原因是李小龍壹次在早上完成135磅杠鈴鍛煉在通過肩部時,由於事前沒有做良好的而傷及背後第四骶骨神經,其結果是他不得不在床上呆了3個月。

後來李小龍被醫生告知他將不能再從事武術訓練。當然李小龍是不屈服於這種結論的,並最終證明對他而言,專家的論斷是錯誤的。但有壹點卻非常值得壹提,既此後李小龍對於訓練中的熱身和伸展性內容不再輕視。

可觀的遺產

羅馬Seneca曾說過:“生命,妳知道如何去用,那麽它就相當長遠了”若是如此,李小龍短暫之壹生則可謂長久。而對於我們來講能做到的則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