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足常樂的例子
具體實例:
1、胡九韶知足常樂
住在江西金溪的胡九韶,家境十分貧苦,壹邊教兒子讀書壹邊耕種,勉強維持溫飽。他每天下午,還焚香感謝上天又給他享受了壹天清福。他的妻子笑他,說:“壹日三餐全是菜粥,這叫什麽清福呀?”
胡九韶回答說:“我們有幸生活在太平之世,沒有戰亂。壹家大小有吃的有穿的,沒有饑寒。家中沒有人病在床上,也沒有人被關在監獄裏,這不是清福又是什麽呢?
2、辜鴻銘喜歡妻子淑姑的小腳,每當無聊時,辜就讓她脫掉鞋子,然後低下頭,如聞花香;而寫作需要靈感時,他就會將淑姑叫進書房,讓她把玉足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凳子上,時捏時掐,自得其樂,壹時文思泉湧,妙筆生輝。
辜曾對人津津樂道說:“前代纏足,實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腳,乃我的興奮劑也。”(意思是:前朝的纏足其實不是不好的政策,我妻子的小腳是我的興奮劑。)康有為為此送過辜壹張“知足常樂”的橫幅,辜說:“康有為深知我心。”
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靠近邊塞的人中,有壹位精通術數的人。他家的馬自己跑到胡人那裏去了,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麽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這位父親說:“為什麽就知道不是禍端呢?”
這人的家裏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壹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慰問他,這位父親說:“為什麽就知道不是福運呢?”過了壹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男子健壯的都拿起弓箭參戰,塞上參戰的人,十個死九個,不死的都是重傷。
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變為禍,禍可變為福,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1)不知足者長樂故事事例擴展閱讀
知足常樂的出處為先秦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意思是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的足,才是永遠的足。
2. 不知足者常樂的名人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壹面教書,壹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壹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壹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麽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裏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麽?
3. 不知足者常樂,有什麽例子or故事or道理可以說明壹下
1、智伯貪得無厭,自取滅亡
春秋末期,周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各諸侯紛紛獨立,割據壹方。晉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壹個諸侯國。晉國有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範氏、智伯、中行氏六個上卿。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計地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先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強占了中行氏的土地。
過了幾年,他又強迫韓康子割讓了壹塊有壹萬戶人家的封地。接著,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獲得這三位上卿的土地後,智伯得意忘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趙襄子割讓蔡和臯狼這兩個地方。
趙襄子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惱羞成怒,脅迫韓康子和魏桓子壹同討伐趙襄子,雙方在晉陽對峙了三年。趙襄子采納謀士張孟談的計策,說服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自己聯合起來,乘夜出兵偷襲智伯,將他殺死。智伯因為十分貪心,永遠得不到滿足,終於落了個亡命的下場。
2、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隗囂(ao)割據隴地,公孫述割據蜀地,自立為王,二人相互勾結,對抗朝廷。
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軍攻破天水(今屬甘肅省),岑彭又與偏將吳漢把隗囂包圍在西城。公孫述派兵來援救隗囂,駐紮在上邽(gui),光武又派蓋延、耿弁包圍之,自己回兵東歸。
回到京都,劉秀給岑彭去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復望蜀。"意思是平定隴後不應滿足,緊接南下平定蜀。
3、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壹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壹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但是壹直沒有意外之財,每天過著壹 樣 的生活。
人生裏總會有壹點好運氣,終於,奇跡發生了。深秋的壹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壹只兔子,不偏不倚,壹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壹頓。
從今往後,他便不再種地。壹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樹根,等著下壹個兔子來撞。
4、人心不足蛇吞象
相傳宋仁年間,深澤某村,壹家人只有母子兩個人,母親年邁多病,不能幹活,日子過得很苦,兒子王妄,三十歲,沒討上老婆,靠賣草來維持生活。
有壹天,王妄照舊到村北去拔草,拔著拔著,發現草叢裏有壹條七寸多長的花斑蛇,渾身是傷,動彈不得,王妄動了憐憫之心,小心翼翼地拿回了家,沖洗塗藥。壹會功夫,蛇便蘇醒了,沖著王妄點了點頭,表達它的感激之情,母子倆見狀非常高興,趕忙為它編了壹個小荊簍,小心地把蛇放了進去。
從此母子倆精心護理,蛇傷逐漸痊愈,蛇也長大了,而且總象是要跟他們說話似的,很能可愛,母子倆單調寂寞的生活中增添了點小小的樂趣。
日子壹天天過去,王妄照樣打草,母親照樣守家,小蛇整天在簍裏。忽壹天,小蛇覺得悶在屋子裏沒意思,爬到院子裏曬太陽,被陽光壹照變得又粗又長,像根大梁,這情形被老娘看見了驚叫壹聲昏死過去,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裏,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妳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裏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王妄說:“不行,那樣會傷害妳的身體,還是想別的辦法吧!”
花斑蛇催促地說:“不要緊,妳快點,我能頂得住。”
王妄只好流著眼淚照辦了。母親喝下湯後,很快蘇醒過來,母子倆又感激又納悶,可誰也沒說什麽,王妄再壹回想每天晚上蛇簍裏放金光的情形,更覺得這條蛇非同壹般。
話說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宮裏的生活日復壹日,沒什麽新樣,覺得厭煩,想要壹顆夜明珠玩玩,就張貼告示,誰能獻上壹顆,就封官受賞。
這事傳到王妄耳朵裏,回家對蛇壹說,蛇沈思了壹會兒說:“這幾年來妳對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總想報答,可壹直沒機會,現在總算能為妳做點事了。實話告訴妳,我的雙眼就是兩顆夜明珠,妳將我的壹只眼挖出來,獻給皇帝,就可以升官發財,老母也就能安度晚年了。”
王妄聽後非常高興,可他畢竟和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說:“那樣做太殘忍了,妳會疼的受不了的。”
蛇說:“不要緊,我能頂住。”
於是,王妄挖了蛇的壹只眼睛,第二天到京城,把寶珠獻給民皇帝。滿朝文武從沒見過這麽奇異的寶珠,贊不絕口,到了晚上,寶珠發出奇異的光彩,把整個宮廷照得通亮,皇帝非常高興,封王妄為進行大官,並賞了他很多金銀財寶。
皇上看到寶珠後,很賞識,占為已有,西宮娘娘見了,也想要壹顆,不得已,宋仁宗再次下令尋找寶珠,並說把丞相的位子留給第二個獻寶的人。王妄想,我把蛇的第二只眼睛弄來獻上,那丞相不就是我的了嗎?
於是到皇上面前說自己還能找到壹顆,皇上高興地把丞相給了他,可萬沒想到,王妄的衛士去取第二只眼睛時,蛇無論如何不給,說非見王妄才行,王妄只好親自來見蛇。
蛇見了王妄直言勸到:“我為了報答妳,已經獻出了壹只眼睛,妳也升了宮,發了財,就別再要我的第二只眼睛了。人不可貪心。”
王妄早已官迷心竅,那時還聽得進去, *** 地說:“我不是想當丞相嗎?妳不給我怎麽能當上呢?況且,這事我已跟皇上說了,官也給了我,妳不給不好收場呀,妳就成全了我吧!”
他執意要取第二只眼睛,蛇見他變得這麽貪心殘忍,早氣壞了,就說:“那好吧!妳拿刀子去吧!不過,妳要把我放到院子裏去再取。”
王妄早已等待不得,對蛇的話也不分析,壹口答應,就把蛇放到了陽光照射的院子裏,轉向回屋取刀子,等他出來剜寶珠時,蛇身已變成了大梁壹般,張著大口沖他喘氣,王妄嚇的魂都散了,想跑已來不及,蛇壹口就吞下了這個貪婪的人。
5、漁夫和金魚
從前有個老頭兒和他的老太婆住在藍色的大海邊,他們住在壹所破舊的泥棚裏,整整有三十又三年。
老頭兒撒網打魚。老太婆紡紗結線。有壹次老頭兒向大海撒下網,拖上來的是壹網水藻。他再撒了壹次網,拖上來的是壹網海草。他又撒下第三次網,這次網到了壹條魚,不是壹條平常的魚,是條金魚。
金魚苦苦地哀求!她用人的聲音講著話:“老爺爺,您把我放回大海吧,我要給您貴重的報酬:為了贖回我自己,您要什麽都可以。”
老頭兒大吃壹驚,心裏還有些害怕:他打魚打了三十又三年,從沒有聽說魚會講話。他放了那條金魚,還對她講了幾句親切的話:“上帝保佑妳,金魚!我不要妳的報酬,到蔚藍的大海裏去吧,在那兒自由自在地漫遊。”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哪兒去,告訴她這樁天大的奇事。“今天我捕到壹條魚,不是平常的魚,是條金魚;這條金魚會跟我們人壹樣講話。她求我把她放回蔚藍的大海,願用最值錢的東西來贖回她自己:為了贖得自由,我要什麽她都依。我不敢要她的報酬,就這樣把她放回蔚藍的大海裏。”
老太婆指著老頭兒就罵:“妳這傻瓜,真是個老糊塗!不敢拿金魚的報酬!哪怕是要只木盆也好,我們的那只已經破得不成樣啦。”
於是老頭兒走向藍色的大海,看到大海微微起著波瀾。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遊過來問道:“妳要什麽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金魚,我的老太婆把我大罵壹頓,不讓我這老頭兒安寧。她要壹只新的木盆,我們的那只已經破得不能再用。”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妳。妳們馬上會有壹只新木盆。”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兒,老太婆果然有了壹只新木盆。
老太婆卻罵得更厲害:“妳這傻瓜,真是個老糊塗!真是個老笨蛋,妳只要了只木盆。木盆能值幾個錢?滾回去,老笨蛋,再到金魚那兒去,對她行個禮,向她要座木房子。”
於是,老頭兒又走向藍色的大海(蔚藍的大海翻動起來)。老頭兒就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遊過來問道:“妳要什麽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金魚!老太婆把我罵得更厲害,她不讓我老頭兒安寧,嘮叨不休的老婆娘要座木房。”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妳。就這樣吧:妳們就會有壹座木房。”
老頭兒走向自己的泥棚,泥棚已變得無影無蹤;他前面是座有敞亮房間的木房,有磚砌的白色煙囪,還有橡木板的大門,老太婆坐在窗口下,指著丈夫破口大罵:“妳這傻瓜,十十足足的老糊塗!老 *** ,妳只要了座木房!快滾,去向金魚行個禮說:我不願再做低賤的老太婆,我要做世襲的貴婦人。”
老頭兒走向藍色的大海(蔚藍的大海騷動起來)。老頭兒又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遊過來問道:“妳要什麽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金魚!老太婆的脾氣發得更大,她不讓我老頭兒安寧。她已經不願意做莊稼婆,她要做個世襲的貴婦人。”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妳。”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兒。他看到什麽呀?壹座高大的樓房。他的老太婆站在臺階上,穿著名貴的黑貂皮坎肩,頭上戴著錦繡的頭飾,脖子上圍滿珍珠,兩手戴著嵌寶石的金戒指,腳上穿了雙紅皮靴子。勤勞的奴仆們在她面前站著,她鞭打他們,揪他們的額發。老頭兒對他的老太婆說:“您好,高貴的夫人!想來,這回您的心總該滿足了吧。”
老太婆對他大聲呵叱,派他到馬棚裏去幹活。過了壹星期,又過壹星期,老太婆胡鬧得更厲害,她又打發老頭到金魚那兒去。“給我滾,去對金魚行個禮,說我不願再做貴婦人,我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老頭兒嚇了壹跳,懇求說:“怎麽啦,婆娘,妳吃了瘋藥?妳連走路、說話也不像樣!妳會惹得全國人笑話。”
老太婆愈加冒火,她刮了丈夫壹記耳光。“鄉巴佬,妳敢跟我頂嘴,跟我這世襲貴婦人爭吵?——快滾到海邊去,老實對妳說,妳不去,也得押妳去。”
老頭兒走向海邊(蔚藍的大海變得陰沈昏暗)。他又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遊過來問道。“妳要什麽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金魚,我的老太婆又在大吵大嚷:她不願再做貴婦人,她要做自由自在的女皇。”
金魚回答說:“別難受,去吧,上帝保佑妳。好吧,老太婆就會做上女皇!”
老頭兒回到老太婆那裏。怎麽,他面前竟是皇家的宮殿,他的老太婆當了女皇,正坐在桌邊用膳,大臣貴族侍候她。給她斟上外國運來的美酒。她吃著花式的糕點,周圍站著威風凜凜的衛士,肩上都扛著鋒利的斧頭。老頭兒壹看——嚇了壹跳!連忙對老太婆行禮叩頭,說道:“您好,威嚴的女皇!好啦,這回您的心總該滿足了吧。”
老太婆瞧都不瞧他壹眼,吩咐把他趕跑。大臣貴族壹齊奔過來,抓住老頭的脖子往外推。到了門口,衛士們趕來,差點用利斧把老頭砍倒。人們都嘲笑他:“老糊塗,真是活該!這是給妳點兒教訓:往後妳得安守本分!”
過了壹星期,又過壹星期,老太婆胡鬧得更加不成話。她派了朝臣去找她的丈夫,他們找到了老頭把他押來。老太婆對老頭兒說:“滾回去,去對金魚行個禮。我不願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讓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魚來侍侯我,叫我隨便使喚。”
老頭兒不敢頂嘴,也不敢開口違拗。於是他跑到蔚藍色的海邊,看到海上起了昏暗的風暴:怒濤洶湧澎湃,不住的奔騰,喧嚷,怒吼。老頭兒對金魚叫喚,金魚向他遊過來問道:“妳要什麽呀,老爺爺?”
老頭兒向她行個禮回答:“行行好吧,魚娘娘!我把這該死的老太婆怎麽辦?她已經不願再做女皇了,她要做海上的女霸王;這樣,她好生活在汪洋大海,叫妳親自去侍侯她,聽她隨便使喚。”
金魚壹句話也不說,只是尾巴在水裏壹劃,遊到深深的大海裏去了。老頭兒在海邊久久地等待回答,可是沒有等到,他只得回去見老太,壹看:他前面依舊是那間破泥棚,她的老太婆坐在門檻上,她前面還是那只破木盆。
4. 不知足者長樂的例證
不是所有的反義都能拿來當辯題吧
為什麽不用“知足者未必長樂”?
這樣妳就可以拿壹些不思進取而窮困潦倒的例子
所謂辯論也要避其鋒芒,攻其軟肋
5. ████緊急████ 誰知道知足不常樂的例子,或是不知足常樂的例子
英國新聞界的風雲人物,倫敦《泰晤士報》的老板來斯樂輔爵士,在剛進專入該報時他就不滿足於90元周薪這屬人人稱羨的優厚待遇,當《每日郵報》已屬於他的時候,他還希望吞並《泰晤士報》,經過壹番努力奮鬥最終他實現了這個夢想。來斯樂輔壹直看不起生平無大誌的人,他曾問壹個工作剛滿3個月的助理編輯:“妳滿意妳現在的職位嗎?妳滿足妳現在每周50元的周薪嗎?”當那位職員面帶自足神情,答復已覺得滿意的時候,來斯樂輔馬上將他開除,並很失望的說:“妳應了解,我不希望我的手下以每周50元的薪金便已滿足,而終止他前途的發展。”
平庸的人之所以壹無成就,就是因為他們太容易滿足而不求進取,壹旦得到舒適安逸的位置,便得過且過混日子。他們怕因為不滿足而感到痛苦,所以竭力抑制自己的欲望,消磨自己的意誌。
只有不滿足於現在的自己,“好——很好——還要更好”,時時努力超越自己,才能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6. 我們進行辯論賽我是“不知足者常樂”方的三辯,誰能幫忙想點苛刻的問題,難住對方啊
表面看妳選擇這壹邊很被動,因為知足常樂已經深入人心,雖然有人並不能理會其專中的含義。為屬什麽知足常樂會那麽受歡迎呢,因為人生無常,當人受到挫折的時候就會體會其中深意。但要作為辯題打擊辯方,要抓住對方的立足點,比如提出這觀點的古人人生總不如意,意誌消沈,所以遇事總是退縮,故有此論。再舉現代,如果每個人都知足常樂,那我們的科學還發不發展了?社會還進不進步了?居裏夫人知足常樂,就別去發現鐳了,在家裏種菜得了。改革開發也不搞了,每月壹斤豬肉就夠了,如此等等。但要防止對方的攻擊,要強調不知足常樂不代表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強調科學發展觀,比如不能為了人類的進步破壞自然環境,不能為了自身的利益損壞他人的利益等等,就是要講科學,講道德,講人性,講理性。還有要明確不知足怎麽會樂呢?因為有理想有抱負有成功就會有成就感,對壹個人是這樣,對集體和國家也壹樣,日本人就是例證,不過不要把武士道扯進去。如果不成功也要百折不撓,壹樣苦中有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知道對妳有沒有幫助?
7. 關於不知足者長樂的名言警句
1、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釋 義: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 處:清·梁啟超《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示 例: 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
2、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出自《 *** 選集》中《奮鬥自勉》
《奮鬥自勉》( *** 1917年):“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意思是與天***同奮鬥,與地***同奮鬥,與人***同奮鬥,遵循自然客觀規律,天人合壹***同前進,才能體會到奮鬥的真意和無窮快樂!是壹種應天順人,尊循自然規律的意思。
3、契訶夫:“對自己的不滿足,是真正天才的根本特性之壹。”
4、魯迅:“不滿足、向上的車輪,能載著永不自滿的人類。向大道前進!”
(7)不知足者長樂故事事例擴展閱讀:
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他壹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壹點書,所以壹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有壹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壹線亮光。
他謔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壹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壹個辦法:他拿了壹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壹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壹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不知足者常樂”表明了壹種時時進取,不滿足現狀的積極態度,它引導人們不斷向好的方向努力奮鬥,銳意進取,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
8. 關於知足者常樂的事例
塞翁失馬的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壹面教書,壹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壹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壹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麽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裏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麽?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說: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有壹個民間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貧困,壹面教書,壹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壹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壹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麽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裏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麽?
陶源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回歸田園知足常樂,所以才會寫出釋然的作品,他也體會到了人生的樂趣。
顏回:孔子門生,"壹簞食,壹瓢飲",生活貧窮,但很滿足,自得其樂.
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李白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鄭板橋 難得糊塗
9. 知足常樂與不知足常樂辯論
1. 不提倡“知足常樂”,即既不提倡對物質層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對精神境界、個人修養的知足。
2. 提倡“知足常樂”對社會不利。
人們對社會現狀不知足,就會改進社會弊端,使社會更進步。相反,知足了之後,社會就會失去進步的源泉,從而停滯不前。
3. 提倡“知足”對絕大部分個人不利。
可以保持個人的進取之心,拼搏前進之心。而且,個人對自身工作能力、學習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養的不“知足”,可以促進個人提高自身素質。
對方可能立論:
1. 縮小概念。提倡有選擇的“知足常樂”,即只講在某方面應提倡“知足常樂”,對另壹些不應提倡的方面視而不見,不加以闡釋。
2. 偷換辯題。把知足常樂說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即知足後還不放棄對事物的追求。
3. 栽贓嫁禍。把現代社會的壹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現象歸為不知足之錯。
4. 強加修飾。給知足常樂強加“適度”、“有選擇”等修飾,用“提倡適度的、有選擇的知足常樂”來代替“提倡知足常樂”。
辯駁:
1. 指出對方縮小概念。從全面的角度並闡述現代社會不應提倡“知足常樂”。
2. 清晰定義。“知足”是對現狀感到滿足,感到已經足夠,自然就不會進壹步追求什麽。而“知好”是認為現狀很好。但繼續追求與“知好”並不矛盾。
3. 明確邏輯。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追求應用正當手段促成良性競爭,對於上述情況應用法律去規範競爭,而不應用“知足常樂”去扼殺競爭。
4. 指出對方強加出自主觀意願的修飾,而不顧提倡後的實際效果。盲目認為社會對“知足常樂”有符合他們主觀意願的理解。
sorry,我看到晚了。但願還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