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07年美術專業統考試題
素描:依據所提供的女子上半身圖片,完成壹幅人物半身(含手)
色彩:靜物默寫,黃瓜、西紅柿、水瓶、玻璃托盤等?
08江蘇省美術統考試題
素描:?男青年半身像默寫?(提供正面圖片及側面線稿)?
色彩:淺釉瓶?蘋果?橘子?葡萄?白盤子?玻璃杯?酒瓶?三塊布:白色?深暖色?灰色聽裝可樂?哈密瓜?(提供黑白圖片作參考)
壹年壹度的江蘇省美術統考終於落下了帷幕,但是壹位老師講了壹個笑話使我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說有位考生從考場出來,半天發呆不說話,看樣子是沒考好,在大家的再三追問下他才垂頭喪氣說了句:“考題是活的”。
的確,今年的素描考題還無大的變化,年青人手裏壹手拿壹可樂瓶,壹手平放於腿上。而色彩的考題就相對變化很大,考到了石膏圓柱、紙折的正方體、扁圓木塊、透明三角尺等冷僻的東西。少部分考生就覺得很為難,覺得是自己從來沒畫過的東西,感覺無法下手。其實這種考題的出現也就是代表美術高考的壹個趨勢——現在的考題都是在盡最大的可能去挖掘出那些真正具有相當造型能力和技巧,同時又具有相當藝術素養的高素質的學苗。
不知道什麽時候,藝術學院和省統考的考題就像壹個“繡球”,考官把它拋向哪裏考生們就爭先恐後的追到哪裏,考試過後,有的學生還徘徊於此,堅信明年的“繡球”還會降落在這裏。許多年來,對於某些美術院校考題已成定式,考生們為此鍛煉的混天暗地。久而久之,學生心中就會形成這樣壹個概念,即妳考什麽我就練什麽。以某美術學院為例,某壹年的考題是是繪畫類考人物肖像,工藝類考石膏像,大有幾年不變之勢,於是考生們得到這樣的信息,即考工藝類的就去練石膏像,考繪畫的只管練人物肖像好了,就出現了考生中有不少學生石膏像畫的不錯,畫肖像卻不成樣,壹問方知不是人物沒畫過就是石膏像沒練過,或者說“死的”(指石膏像)會畫,“活的”(指人物)就不會,試想這種押寶式的學畫能通過大學考試嗎?
壹、關於考題
經常有美術考生這樣問老師:“今年色彩會把鋁合金鍋作為主體物嗎?會考什麽水果啊?”面對這種問題我常常無話可說,原因是這些考生把考題看的太隨便,請問如果人人都知道那還叫考題嗎?其實研究考題的具體內容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妳首先要搞清楚考題的目的是什麽?
“考題”是每個學生既熟悉又懼怕的單詞,許多同學被它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同學在考取之後甚至不願再回首那考前復習的往事,因為那是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日子。然而,那些考上的或沒考上的同學卻從未認真考慮過“考題”究竟要考的“是什麽”?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考題註重的是基本功的紮實程度,其優勢在於既要考生展示堅實的繪畫技能,同時還要表現出良好的藝術素質,而這壹點對壹個藝術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更何況我們江蘇這樣壹個高考升學率如此之高、教育程度相對國內都是較高的地區,對美術高考考生的專業要求自然也會越來越高。再加上近年高考人數的猛增,大有千軍萬馬都來擠獨木橋之勢,所以擁有的紮實的基本功,才能臨危不亂,發揮好的水平。
二、關於老師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在人間不止的流傳了多少年,大意就是做老師只是起引路的作用,至於疑惑的路還得自己去走,很多問題還得自己解決,要提高還得自己悟。但是對於不甚成熟的學生來說,老師的引路太重要了,如果老師引對了路,學生茅塞頓開,學起來事半功倍;要是引錯了路,就會使學生誤入歧途,何時能悟出頭呢?確實有這種現象存在,近似於拔苗助長之意。如某些地區有些老師竟然讓學生畫肖像時只管去背畫壹個人的臉譜模式來參加省統考考試,致使學生每次寫生畫的都是同壹個人,從而養成了模式化、概念化的毛病。這樣的學生就只有“死”的造型能力,我們只有從客觀的角度,尊重科學,比如素描中解剖學的實際運用,水粉中學生對色彩對比色、互補色感覺的體驗,畫面整體畫面的三感(質感、立體感、空間感)的把握。所以我們教師要拋棄自身繪畫偏見,將藝術的科學規律傳授於學生,才能培養出具“活”的造型能力和強烈的畫面表現力優異人才。
三、關於學生
如今報考美術的學生可分為這樣幾種:壹是不知道有無藝術天賦,拼文化又無望,所以選擇藝術院校來投報,因為文化要求相對要低;第二種是覺得學藝術將來可以賺大錢,譬如某大師壹幅畫可賣多少多少錢,於是不管三七二十壹,學上就是;第三種是學生內心熱愛美術,發自內心想學,比如我班上有位陳姓女生就對美術有著極其強烈的熱愛,應當說最後壹種是最有希望成功的類型。對於藝術才能來說,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很難講誰行不行,要說成功與否,只能看學的得不得法。得法者事可成。
壹些優秀的藝術學苗,有的考過壹二年,甚至三四年的,為什麽沒有考上呢?其實他們的確存在許多考不上的因素(文化課除外):(1)首先是那些看似畫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手頭功夫還算不錯,但心智不夠,也就是只顧練手,而忽視練心,雖然畫得很熟練,但最基本的造型規律卻沒抓住,畫出來的東西華而不實,壹般來講考官是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因為美術學院培養的是藝術家而不是畫匠,實實在在地練才是這些考生的出路。(2)另有壹些學生學畫過於機械刻板,不註意感覺上的東西,有的甚至用尺去量石膏像,這樣的學生缺少的是感悟力,就像壹首歌不是唱出來而是說出來的。學藝術如果沒有了感覺那將是可怕的!(3)不求甚解是另壹類學生的毛病,他們畫畫很少過腦子,僅僅依賴於眼睛所看到的表面現象去畫畫,不是通過觀察畫自己的分析和理解,這類學生缺少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鉆研,如畫人物肖像卻不知解剖如何,就像外科醫生不懂解剖壹樣危險。?
當然對於學生來說,要會學習,學習繪畫和學習文化壹樣,都是需要動腦筋需要思考的,不要把它理解為是簡單的體力勞動,那樣充其量只是畫匠,不是藝術。藝術和文化壹樣,基礎的學習是壹個難免會枯燥無趣的過程,關鍵是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態,如何激起自身的強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我們把美術高考提煉成十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麽如果我們每個月解決掉壹個問題,我們可以得十分,那麽我們用十個月的時間分別去解決這十個問題,解決的透徹到位,並能融會貫通地運用,那麽壹年下來我們可以得多少分?我覺得對於我們美術教師來說,就像文化科教學壹樣,我們也要擺脫“死”的教學方法,要用科學的專業業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並遵循運用正確的教育規律,來盡心盡責地培養我們禁得起考驗的優秀的藝術新人,不要再出現開頭那位考生的感嘆“原來考題是活的”那樣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