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誰能幫我編壹個100字的第壹人稱的關於孝心的事例

誰能幫我編壹個100字的第壹人稱的關於孝心的事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壹個好人,壹個善良的人,壹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壹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壹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壹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壹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壹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裏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壹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壹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壹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壹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壹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壹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壹句“母在壹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壹代更比壹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壹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篇二:孝順長輩

什麽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母親也經常對我講壹句話“不求成才,只求成人。”孝是做人的根本。父母養育我們半輩子,只求我們孝順他們三分之壹的時間,難道這點要求我們都做不到嗎?

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活不過來了,於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註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後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裏。

我們現代人也不甘落後,就讓我們看壹看陳毅大元帥的故事吧!有壹次,陳毅路過家鄉時,回家看望已臥病在床,大小便失控,不能自理的母親,他幫母親洗了臟衣服並且做了壹些家務事。作為大元帥的陳毅,他每天工作繁忙,日理萬機都能抽空回家孝順母親,何況我們小學生呢!我們壹定要向陳毅大元帥學習。

就拿我來說吧,我認為對長輩最大的孝順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盡量讓父母少操心,平時在家做壹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上個星期天(母親節)的時候,我就等母親吃完飯,搶著洗了所有的碗筷後,給母親捶了捶背。我在母親後面壹下壹下,十分認真地捶著,突然間,我發現母親的後背有壹些駝了,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平日裏不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還要做好多家務活,於是我捶的更加認真了,並在心中暗暗許諾:我以後要更加孝敬母親。當然不只是對自己的家人,對所有的長輩都應該如此。如在校,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導,在校外,我們也要孝敬長輩,我每個星期最少和爺爺、奶奶通壹次電話,因為太遠,要不然我每天都會去看他們。

中華民族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壹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壹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史上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最大的孝,對我們小學生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吧!

篇三:今天妳“孝”了嗎?

有這樣壹個學生,在她生日前壹天,她爸爸說要給她買壹個蛋糕慶祝。但後來,爸爸因為工作繁忙,壹時忘了買,那個女生就絕食壹天表示反對。她爸爸沒辦法,開車又到鎮裏,買了壹個蛋糕給女兒。

由此,我覺得這個女生實在是太不孝順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而到頭來,卻因為沒買蛋糕這麽點小事而進行絕食反抗。她爸爸應該對她進行教育,不應該壹味地順從她。這樣只會讓她更加囂張,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變差。還會形成唯我獨尊、任性自私、驕橫無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質。長大後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鉆研;勞動時拈輕怕重,偷工減料。總之是有百害而無壹利的。試想,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能建設祖國服務社會嗎?他們能養活自己算不錯了。

現在的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養尊處優,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輩們大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犧牲精神。事事包辦、時時呵護,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穩固。祖輩對孫兒施愛有加,往往心太軟,導致教育孩子方面寬而不足,嚴而有余,甚至當父子之間有沖突時,往往不自覺地、不分原則地偏袒孫輩。

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壹個“老”跟壹個“子”,合在壹起就成了壹個孝字。老是指上壹代,子是指下壹代,上壹代跟下壹代融成壹體叫做「孝」,所以上壹代跟下壹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壹個兒子背著壹個老子,所以上壹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壹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壹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母,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我們安吉孝豐,相傳歷代多孝子,故得“孝豐”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天賜金”、“孟宗哭竹冬出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出於此。安吉還有座孝子橋。此外,孝豐鎮中心小學年年都會評孝子,可見學校等教育部門對孝的重視。全國在2004年還舉辦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十七大最強音,社會科技在不斷發展,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同努力去構建。為了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國家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作為家庭美德建設的最主要內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要求中小學生積極開展“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活動。

古人得出結論:“百善孝為先”。那麽,今天妳“孝”了嗎?

篇四:孝心無價

最近看了畢淑敏的《孝心無價》,深有感觸。她那驚人的見解,獨到的分析,精辟的語言無不令我折服。但是,最主要的是讓我真正的體會到“孝”的分量。

她筆下的那個學子,在家境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之時,堅持要讀研究生,母親無奈,只好賣血。試想,壹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去愛誰?

還有那個父母重病在床,自己斷然離去的遊子,連最起碼的孝心或說親情都沒有,那麽他空有壹身皮囊,對家庭,對社會又有什麽用呢?

可想想自己,對父母又盡了些什麽孝呢。自己與他們的行為雖然有著極大的差別,但從“孝”的角度來說,又何嘗不壹樣呢。連父母的生日沒有得到自己的禮物,更不必說父親節,母親節了。當父母傷心之時,也沒有點安慰。相信像我壹樣的人還很多。

看著父母對待爺爺,與自己對待他們也有著很大的差別。

高考即將來臨,在這僅剩的壹年多,平時還和他們吵吵架,現在想想,我是多麽的不孝,是多麽的可憐啊。

也許能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只有這壹年多了,也許我應該好好的珍惜這段時光。可是從容盡孝我該怎麽辦呢。壹處豪宅,是壹頂純黑的博士帽,是壹桌山珍海味,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我能給他們這些嗎,我給得起嗎?或許,我能給他們壹朵野草,壹朵小花。會如畢淑敏所說,在愛的天平上,它們是等值的。

孝,多麽美麗的字眼。古有二十四孝的佳話,今天,殷武勇在新婚蜜月期,三次割下全部頭皮救父。

可是,許多人自作主張,為了美麗,把自己的耳朵穿洞帶上耳飾,在自己的身上刻上文身,這是對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對生命的大不敬。、《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很好的解釋了這壹現象。

“我相信每壹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壹天,可以從容盡孝。可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壹擊的脆弱。”

趁著父母健在,好好盡壹下孝吧。

我也會在心中默念:孝心無價。

篇五:論“孝”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孝”的佳話不勝枚舉,上至君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大都懷著壹片“孝”心。

焦仲卿是壹位孝子。他臨死前徘徊不定就是因為記掛著年邁的母親,擔心她以後的生活。他深深懂得身為兒子的責任和義務,他的憂郁正體現著壹個兒子對母親的“孝”。

孝,多麽溫馨的字眼。因為它,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國家更加團結。孝不僅是壹種美德更是壹份發自內心的毫無點綴的親情。“百善孝為先”,壹切的壹切都不如壹個“孝”字來得真切感人。

東漢時期有壹個孝子叫黃香。他年幼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的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在外奔波,回來時十分勞累。黃香為了讓父親舒服壹些,熱天裏總是用扇子先把父親睡覺的床枕扇涼。到了冬天,他就每每早早地鉆到父親冰冷的被窩裏用身體將其暖熱了再讓父親去睡,從不間斷。因此,他在12歲時已美名遠揚。

古人況且如此。在我們這個文明的時代,更應如此才是。可是子不孝女不賢,父母親與兒女打官司的事層出不窮。這可能是法治社會的人的法制意識的“進步”吧!也可能是我們正在向奴隸退化――那奴隸主必定是金錢了。

女兒因錢不夠把相依為命的父親送上法庭,兒女因對財產分配不滿意將孤苦的母親告上法庭……這些都是我們文明人作出的文明事。

難道說社會進步了,文明發展了,父女母子之間的那份深情舊眼變質了嗎?難道幾百元的生活費就足以讓子女忘記父母當年的養育之恩,忘記該孝順父母嗎?難道親情骨肉之間,為了壹點小小的利益,就該兵戎相見走商法庭嗎?這些現代化建設的驕子的所作所為真讓父母寒心,讓天下人齒冷!

孝,不應該被金錢覆蓋,不應該隨著時間而流逝。它是壹個永恒的話題!

篇六:孝順是每個人的本份

「孝順」這兩個字眼,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大家也都了解那兩個字所包含的意義,知道該怎麼孝順長輩,孝順父母,可是,實際去孝順父母,長輩的人,臺灣人數不到壹半。

我現在六年級的道德課本,有幾頁,幾面的內容,和我們常見到的「孝順」這字眼有關。內容的主角是壹種動物“烏鴉”,它的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烏鴉媽媽有兩個烏鴉寶寶,因為寶寶壹生出來還不會飛,所以烏鴉媽媽找食物餵給它們吃,寶寶長大了,會飛了,可是烏鴉媽媽已經老了,飛不動了,小孩為了要孝順母親,出去外頭找食物回來給母親吃。烏鴉反哺這個故事主要內容就是兩個字「孝順」。

那時,老師又補充了壹則有關於「孝順」的事,有看過新聞的人應該也知道,有壹位老博士,是知所進退的賢哲,他知道自己年紀大了,所以退休回家享清福,可是,這就是惡夢的開始,他有三個兒子在外國讀書,因為老博士須要壹些生活費,打電話到國外給三個兒子叫他們每壹個人每個月寄二百元美金回來,但只有大兒子有寄回臺灣壹次錢而已,老博士因他的兒子不孝,所以控告他那三個兒子,但他的兒子在國外不是在臺灣,所以無法控告,做父親的只好忍受孩兒對父親的不孝。

兩個故事,妳比較喜歡哪壹個而且,妳自己是否有想過,妳以後的角色是烏鴉的孩子還是老博士的那三個壹點都不孝順的兒子呢我想請妳們清楚的想壹想,動物烏鴉都做得到這個「孝順」,何況是我們人類,老博士那三個兒子是不是連烏鴉都不如啊!

自己選,望采納`(*∩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