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因鹽起家的古鎮1:資中羅泉

因鹽起家的古鎮1:資中羅泉

有壹年到四川資中縣去看壹個老朋友,回來時去了壹趟羅泉古鎮。

選擇去羅泉,是因為看了《國家地理》2011年第3期上刊載的壹篇文章:因鹽而生的城——鹽文明的結晶。其中壹小節“羅城和羅泉——因鹽仿生的城市”中,除提到位於四川樂山市東南部船形古鎮羅城外,還提到被稱為“川中第壹龍鎮”的羅泉。本來是想去羅城,但決定了到資中去,因順道而最終選擇了去羅泉。

說起來也有幾多原因:壹個是我的祖先發家就是靠了鹽井,另壹個是我的第壹份工作就是到新疆為四川采運工業用鹽(原在成都鹽業運銷站工作)。還有就是這兩個因鹽而起的古鎮,竟然與我是同壹個姓!而在龍年去龍鎮也正當其時。

好了,閑話不說了,下面就是這次到羅泉古鎮所拍攝和采寫的圖片故事,我想用鏡頭詮釋古鎮的局部和細節,讓博友有別樣的感受:

1、這裏不得不說的壹件遺憾的際遇是:從成渝高速公路到羅泉鎮,有兩個路口可下高速,壹條是從成都方向出來到球溪下,到羅泉鎮22公裏;另壹條是從重慶方向經資中到魚溪下,距資中11公裏,到龍結鎮再到羅泉鎮39公裏。從魚溪鎮到龍結鎮再到羅泉鎮,其路之艱,難於言表;從羅泉鎮到球溪鎮,其道之爛,深惡痛絕。尤其是龍結鎮和魚溪鎮本鎮,主要道路全是爛路,中間粹路塊如魚鱗狀凸起,兩側凹陷,到處是淤泥和水氹氹,轎車根本難於通過。好在我的車是準越野車,底盤較高,只是顛簸騰跳得厲害,有時不得不用1檔行進,還會像乘船壹樣搖晃,方向盤抖得很兇。最怕的是車輪陷住或刺破或車受損拋錨,讓我妻子擔驚受怕,也讓初時體驗越野興奮後的我心裏沒底得發慌。據說是載重車(像是水泥廠的車)壓碎了路面,壹直就沒有得到重修。看起來當時這壹帶顯得比較落後,這樣的環境,就更不會有投資了。古鎮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根本不像是網絡上宣傳介紹的那樣(當然,如果妳帶有特殊目的和情結又另當別論)。

不過,我還有壹句自我安慰也是真心的話:體驗了壹把真正的越野!這讓我有了征服的快感,有了駕馭的成就。值!

當然,在中國的村鎮鄉間道路上“體驗”越野,不能不說是壹種遺憾……

2、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

3、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壹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4、資中羅泉鎮是全國100個千年古鎮之壹的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羅泉又名“羅泉井”,據《資中縣誌》記載,羅泉古鎮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5、這裏距資中城西50公裏,離成渝高速公路球溪站17公裏,班車來往方便,自駕車進出快捷。

6、羅泉的興起與羅泉采鹽業密不可分,據《鹽法誌》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於秦。”由此可見,羅泉鎮的歷史非常之久遠,經過南北朝、隋、唐至宋元等歷代的擴展,到明朝洪武年間,羅泉鎮已初具規模,在清雍正八年設立資州羅泉分州府。

7、羅泉鎮的由來。

 三國時,蜀丞相孔明興師南征曾紮營羅泉鎮營盤山,因連續幹旱無雨,山上水源奇缺,孔明遂派兵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只幾天功夫,挖井成功,井底湧出泉水。孔明接到兵報大喜,親自到井邊察看,只見井中泉水清澈透明,即命待衛宮取水試用,待衛宮飲水後感覺甚好。呈孔明品嘗,孔明飲後靈性即來,他見井中泉水湧出,井似籮筐大小,即命名此井為籮泉井。而後清朝時壹姓羅的府衙不滿資州壹姓竹的州官比他官大壓在他的頭上,便將籮上的竹頭去掉,簡稱“羅”,並將“羅泉井”作地名使用,後又將“井”字去掉俗稱羅泉。當時孔明軍壹***挖了四口大井。即;桂花井(羅泉小學對面)、大壩井(連心橋下)、花園井(矮子橋上)、觀音井(觀音沱對面)。

8、孔明之師在營盤山上駐紮兩年有余,需購大量的生活用品,而沒有集市。孔明曾輪流派兵幫助百姓建街市。最初搬進街市的不過五十戶左右,後來興旺時期住戶達壹百有余,人們把這壹街市取名“羅泉井”。

9、中國唯壹的鹽神廟坐落在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縣的羅泉鎮。走進青石鋪成的五裏長街,跨過古色古香的子來橋,拐彎就是座落在河東街的鹽神廟了。鹽神廟是中國境內唯壹用來紀念、朝拜鹽神的廟宇,早在秦朝年間,羅泉鎮山澗嶺底就井架林立,鹽竈羅列,成為“天府之國”生產鹽的的基地之壹。

10、其產鹽歷史較鹽都自貢尚早五百多年,羅泉鎮的鹽業開發歷漢、三國、南北朝,經唐、宋、元、明代,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至清朝時,羅泉鎮的鹽業開發發展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鎮已有鹽井壹千五百壹十五口,所產鹽於公元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品質號稱天下第壹。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

11、十余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

12、鹽神廟占地二千七百多平方米,始建於清雍正七年,正殿按道家風格進行建造。戲臺建於清同治七年,按佛家風格進行建造。箱房按儒家風格進行建造。鹽神廟集三種建築風格於壹體。是目前保護最為完好的廟宇,鹽神廟中間是壹塊六百多平方米的戲壩,全部由青石板鋪成,可容納上千人看戲,從大戲壩到正殿***有壹十三步石梯,從這班駁的石梯上還記載著鹽神廟昔日的輝煌。

13、廟的正殿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或雙龍戲珠、或金凰嬉鳳,均雕就畫成;廟堂或木樓花窗、或梁架縱橫,皆鬼斧神工。正殿屋頂是全廟精華處,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主脊上纏繞著四條各十米長的彩色巨龍,居中兩彩龍昂道伸須,雙眼圓睜,張口如盆竄向寶葫蘆。

14、主脊的正面,翹角點點密布,每個翹角上掛有壹個響玲當,壹夜風吹,玲聲悠揚,宛如壹首悅耳動人的樂曲,吸引著脊上眾多形態各異的龍、鳳、虎、豹等飛禽走獸駐足傾聽,整個廟頂好似善獸益鳥的樂園,猶如群鳥眾獸鬧春的天堂。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15、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誌。

16、重檐三級、翼角高翹的鹽神廟,為占地1964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的大型四合院布局。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17、進殿門鉆過舊戲臺,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

18、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

19、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壹朵朵白雲飄過。

20、萬壽宮座落於老街子街。

21、始建於清代,建築面積710平方米。由戲樓、廂房、正殿組成。

22、為穿鬥木結構房屋,室內雕刻我為鏤空雕刻,做工精美,雕刻內容豐富多彩。現但現在完好。

23、子來橋。橋頭立有龍位於老街子街,始建於明代,全長50米,為石拱橋。龍頭及貔貅,象征吉祥和平安。“子來橋”東邊是鹽神廟,西邊是城皇廟。先前並無“子來橋”,連接珠溪河兩岸的通行道只不過是壹座簡易的“踏水橋”。“踏水橋”建於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4年),後因來往商賈甚多,騾馬、商人、腳夫過橋都要涉水而過,跌足而行,壹些趕路的騾馬、腳夫急行到此,壹旦踏水過橋,往往鬧出大病。

24、當時,羅泉井鹽場場官司張少牧,體察民眾疾苦,便思考重修踏水橋的方略,因重修此橋,用費浩繁,官司府又壹時難以劃撥足夠銀兩,於是張少牧召集鹽商、竈工商議,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總***籌措白銀三千余兩,勞工五千余人,歷時半年修了壹座長四十米,寬十二米的大型石橋。石橋完工時,張少牧邀資州趙宮人前來踩橋(即剪彩),趙接到請柬時,其妻正身孕足月,當晚做夢,見妻生下壹個胖乎乎的兒子,次日,趙官人來羅泉踩橋時,便命石橋為“子來橋”。這壹天為公元1796年,農歷臘月十三日。

25、1985年,由於河床上漲,加之“子來橋”橋墩甚大且密,阻礙河水下溢,常造成水淹羅泉井;又因河水常年沖刷,橋基破敗,石橋有跨塌之勢。為此,羅泉鎮拆除舊橋,重建新橋。在修舊子來橋時,準備將1934年漲大水時掉入河中的龍頭(獅子、獨角獸)吊起來時,藍天白雲,晴空萬裏的天氣陡然突變,壹時間雷鳴電閃,大雨傾盆。從石龍的頭上冒出壹股青煙。據傳說,這是鎮橋的龍精上天去稟報玉皇大帝,經批準繼續鎮守子來橋。老龍領了聖旨,現在仍忠實的坐在“子來橋“兩端,他仔細的端詳著南來北往的生靈。

26、羅泉會議會址。

(下同)

歲月悠悠,年華易逝。載入歷史史冊、名垂青史的羅泉井會議舊址則依然如故,成為世人觀賞和追記往事的古跡,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7、胡範渠書院。座落於老街子街壹,始建於清代,建築面積900平方米。

28、典型四合院風格,壹樓壹底結構。前為鋪面,中間為鐘樓及藏書樓,後面住宅。現保存完好。

29、守書院的老人。由於古鎮旅遊開發不好,幾乎所有的“景點”都閉門謝客,書院也不例外。我們經人指點從壹個窄窄的通道剛進來時,遇到壹位老大哥正手捧熱汽騰騰的葉兒粑從櫥房出來。我們請求他賣些給我們,他說:“不賣。妳們拿去吃好了。”正有些饑餓的我們,十分感激他。葉兒粑很香,還有老蠟肉在裏邊。看我們很想進去看書院,就去拿鑰匙,可是怎麽也找不到。最後,又去找來鐵占和榔頭,想把鎖砸開,還是不行。我們不忍心這樣,讓老大哥住了手。他覺得有些愧對,主動帶我們去“羅泉會議會址”,為我們打開了門。

30、羅泉古鎮,長街五裏,十彎九曲,形似蛟龍,伴河而臥,故有“川中第壹龍鎮”之美譽。

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壹邊喝茶壹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

31、僅五裏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裏的任何壹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聽老人們用地道的天府話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

32、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閑。

33、妳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樸實、憨厚大方。

後來又去過壹次羅泉古鎮,光景大約還是那樣,不壹樣的是為了發展古鎮旅遊,正在改造老街,全部用石條鋪路。

資中羅泉老鎮居民,恬淡生活。

我很稀罕烘籠兒那個老物件,也伸手去試暖不暖。

老婆婆不好意思地說:“妳不要笑話我哦。”

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人用這個,鄉鄰們都用電暖爐啦!

(以下圖片從第二張以後PS成老照片了)

(部分圖釋來自網絡和景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