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裏視妳如己出,她走了,看妳怎麽給她盡孝。小蛇仿佛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壹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壹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峯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為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人們為了歌頌乜掘的偉大品質和傳頌孝道,便給這位老嫗乜掘立廟,人們為了表達尊敬,在壯語裏將之稱為“妲婆廟”、或者是“姥婆廟”(羅波廟),漢文裏統稱為“龍母廟”。當地的壯族人也開始崇拜蛇,對蛇也是敬而遠之,忌諱殺蛇和吃蛇。伴隨著隨著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的文化傳播和影響,蛇的形態後來就融入中華圖騰龍的形態裏,所以後來特掘就成了龍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龍,因此特掘又稱為掘尾龍。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聖墳,成為了古時候壯族人心靈的信仰,認為人死了,靈魂也會飛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認為是祖宗的墓,變成了壯侗語民族神話信仰傳說裏的聖山。所以說大明山地區的壯族人才是真正的“龍的傳人”。乜掘於是就被尊稱為龍母,各地祭拜的神廟都朝向大明山。
之後便有了壯族人傳統上掃墓的時間定在三月三。人們會在三月初壹的時候,采楓樹枝插在門縫和窗縫上,三月三的時候還會做五色糯米飯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龍母廟。
很久以前,壯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壹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壹無所有。有壹年,狀鄉大旱,鄉親們求達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糧,達桂跪奏道:“狀鄉百姓顆粒無收,吾伴千歲前往視察。”達桂伴駕來到狀鄉,只見田土龜裂,禾穗枯焦,壹羣羣面黃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達桂跪下說:“千歲親見,萬望免糧。”土皇帝無奈只可免去狀鄉皇糧。打那以後,他對達桂恨之入骨,可是鑒於達桂的聲望,又找不出什麽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計,陰謀陷害達桂。
壹天,他把達桂喚道跟前:“達桂,妳向來很能幹,現在想叫妳給我辦件事”達桂聽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懷好意,但他還是從容地說:“請千歲道來。”土皇帝半瞇著眼說:“我正在建壹座樓閣,缺少瓦片,聽說狀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經久耐用,我要妳在兩個月以內給我弄900張狀人皮當瓦片用,到時重重有賞,如果完不成,定要從嚴懲罰。”達桂輕松的答道:“到時就請千歲親自到城門下點貨驗收吧。”
壹個月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五十九天過去了,達桂依然沒有動靜。限期到了,達桂才召集900個壯家大漢,每人帶上壹斤糯米,壹斤米酒,壹斤胡椒面,來到皇城腳下,架鍋煮糯米飯,煮辣椒菜湯,壹個個脫掉上衣,光著膀子,坐在城門下飲酒,喝辣椒湯,吃糯米飯。正當個個酒足飯飽,滿頭大汗淋漓的時候,土皇帝坐著八擡大轎趕到了。達桂連忙上前施禮道:“貨物已經給千歲送來了,可是這幫賤骨頭張張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嗎?”土皇帝下轎壹看,壹個個黑裏透紅的皮膚上都是溼漉漉的,象是從水裏撈出來的壹樣,臭氣撲鼻。土皇帝用手捂著鼻子,皺著眉頭,後退幾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說完,調轉轎子回宮殿去了。
壹計未成,又生二計。快到清明節了,土皇帝又把達桂換到跟前,裝著十分誠懇的樣子:“達桂,妳向來很聰明,現在我有壹件事非要妳去幹。”達桂壹聽,就知道土皇帝又懷惡意,但達桂好不畏懼地說:“請皇上明說壯族三月三的傳說故事壯族三月三的傳說故事。”土皇帝瞇著眼睛說:“清明節我需要壹個象宮殿後面那座大山壹樣重的豬頭來祭祖,妳給我在壹個月內弄來,到時重重有賞,過期誤了大事要從嚴懲罰。”達桂十分輕松地笑道:“好辦,好辦。”
二十天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三十天過去,達桂依然沒有壹點動靜。限期過了,土皇帝派兵來抓達桂,達桂扛著壹桿大秤和兵差壹道去見土皇帝:“皇上大人,壯家比山頭還要大的豬頭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宮殿後面的大山有多重,請皇上用這桿秤去稱壹稱,我好回去把豬頭擡來。”“這......”土皇帝啞口無言了。
武則天登皇位,自稱聖神皇帝。壹年冬天,她突然興致大發,帶著妃嬪、宮女到上苑飲酒賞雪。此時大雪剛停,只見那假山、涼亭、小橋、長廊壹切景物都穿上了潔白的素裝;各種花草樹木雖說枝葉雕零,但經雪壹打扮,猶如銀枝玉花,顯得格外的美麗;偶而飛來兩只小鳥,把枝條輕輕壹撣,撒下團團白絮,好似壹只只飛舞的蝴蝶。武則天看得入了迷,沒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壯麗。突然,她發現在那白皚皚的雪堆裏,有點點燃燒跳躍的火苗。仔細壹看,原來是朵朵盛開的紅梅。武則天真是高興極了!禁不住吟詩壹首,抒發她的喜悅情懷。隨同賞花的紀嬪們壹看太後如此歡喜,都爭相給她敬酒,這時,有個妃嬪說:“武後,梅花再好,畢竟是壹花獨放。如果妳能下道聖旨,讓這滿園百花齊開,豈不更稱心願嗎?
另壹妃嬪搖搖頭說:“如今嚴冬寒月,梅花開放正適時令。若讓百花齊放,需等來年春天。”
武則天聽罷哈哈壹陣大笑,說:“春時花開,不足為奇。百花鬥雪競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嬪們看她已有幾分醉意,勸說道:“武後,時辰不早,快快回宮歇息了吧。若還想觀賞,待明日壹早再來。”
武則天由宮女攙著回到宮裏。但她酒興未消,仍想著讓百花鬥雪競放的事。於是,令宮女拿來文房四寶,當即手握霜毫,蘸飽濃墨,在白絹上寫了壹首五言詩: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莫待曉風吹。
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
宮女把武則天的詔令拿到上苑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大家趕快聚集壹起,***同商量對策。
桃花仙子膽最小,瑟瑟縮縮地說:“武則天心毒手狠,什麽樣的事都幹得出來,咱們不敢違抗呀!”
有幾個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著說:“是呀!咱們還是早作準備,提前開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們的意見,有幾分氣憤地說:“武則天也太霸道了。妳管人間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們來了。這百花開放,各有節令,開天辟地,四季循從。豈容妳逆天亂地?姐妹們,咱們不能從!”
眾花仙聽牡丹仙子這麽壹說,都覺得句句在理。可壹想武則天的殘暴,又都猶豫起來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說:好姐姐,妳聽我的話,咱們還是順從了吧。武則天殺人如踩死個螞蟻,何況咱們這些嬌弱的花體呢?
不少仙子接著說:“姐姐,開也是這壹次。不然會大禍臨頭的。”
牡丹仙子倔強地說:“違心的事壹次也不能幹。只要咱們骨硬誌堅,看她能耐我何?”
這時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眾花仙看牡丹仙子的決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開花去了。
百鳥啾啾,晨曦初露。武則天壹覺醒來,醉意已經全消。她穿衣起牀,坐在鏡前讓丫環給她梳妝打扮。正在這時,宮女推門而入,欣喜地稟報:“萬歲,上苑的百花全開放了!”
武則天壹聽大喜,想想咋晚寫出的詩,只不過是“酒後戲言”,沒想到百花真的奉旨開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宮,來到上苑。舉目壹望,滿園的桃花、李花、玉蘭、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壹叢叢,壹簇族,絢麗多彩,爭芳鬥艷。燦爛的朝霞映著花朵,皎潔的白雪襯著綠葉,隨風搖曳,時俯時仰,婀娜多姿,嫵媚動人。這時,滿朝文武百官都紛紛跑來,觀看稀罕。武則天面對眾卿,得意忘形,邁著大步朝壹片光枝禿杈的牡丹走去。她壹看花叢中唯有牡丹未放,壹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這還了得!君言不從,我還如何臨朝執政?況且對著這些文武百官,豈不有失臉面?她越想越惱火,破口大罵:“大膽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開。放火焚燒,壹株不留!”說罷,憤然而去。
武士們領旨後,馬上點柴引火,扔入牡丹叢中。霎時,濃煙滾滾,烈焰熊熊,只燒得牡丹劈劈啪啪亂響。牡丹仙子看著壹片牡丹將毀於壹旦,禁不住滴滴淚垂,悲憤萬分。
正當午時,大火燃盡,牡丹花圃化成壹片焦灰。內侍稟報武則天:啟稟萬歲,牡丹已焚燒成灰。
武則天怒氣未消,惡恨恨地說:“連根鏟除,貶出長安,扔到洛陽邙山,叫它斷種絕代!”
武則天為什麽要把牡丹貶到洛陽邙山呢?原來她常來洛陽,到過邙山。她知道溝壑交錯,偏僻淒涼,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頭之恨。
武士們又馬上揮起鐵鐝,把牡丹連根掘出,連夜裝車送住洛陽,扔到了邙山嶺上。
誰知,牡丹壹入新土,就又紮下了根。來年春天,滿山翠綠。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歡牡丹,家家移種,戶戶育植。後來城裏人聽說了,也紛紛跑來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陽人這樣喜愛牡丹,非常高興。壹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態。觀賞牡丹的人,扶老攜幼,朝暮不斷,人海花海,盛況非凡。
牡丹在洛陽繁植盛開了。因為這種牡丹在武則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剛,矢誌不移,人們贊它為“焦骨牡丹”。後來經過洛陽人的精心培育,花兒更紅更艷了,所以後人起名叫“洛陽紅”。
金末,平興縣(今屬河南)南函頭村有個張老漢,以捕鵪鶉為業,當地人戲稱他為鵪鶉。他年紀已經很老了,只有壹個獨生子,因年少,人稱張童。
壹天,張童突然死去。張老漢夫婦感到年老無依靠,哭得死去活來,恨不能隨兒子壹起死去。到埋葬這壹天,張老漢挖地壹二尺,上面用磚壘個墓,說:我兒還活。人笑其癡,而也有為老漢悲哀的。
三天後,張老漢夫婦又到墓地痛哭,忽聽墓中有 *** 聲,吃驚地說:「我兒果還魂了!」趕快扒開棺材,把兒子擡回家。
張童醒後,索要湯粥,說:當初,被小鬼帶到冥司,兒向冥官哀告:我爹娘年老無依無靠,請讓我服侍余年,等送葬畢,死無所恨。冥官很憐憫,說:今放妳歸,回去告訴妳父親,如能放棄打捕鵪鶉之業,妳的命便可以延長。
其父聽他這樣說,立即盡焚網罟等捕獵工具。
相傳在西夏的時候,有個名叫黑水城的都城,居住著壹位君主,英武絕倫,能征善戰,號稱黑將軍。他是黑水城的最後壹位君主,不甘心偏安壹隅,出兵爭霸。後戰敗,逃回黑水城。敵軍包圍黑水城,久攻不克,見城外額濟納河流經城中,便用沙袋堵塞上流水源,斷絕城中用水。黑水城的守軍於城中掘井,但挖至很深處仍滴水未見。黑將軍決定率軍出城作戰。戰前,黑將軍將所存白金八十余車連同其他珍寶傾入井中,又親手殺死妻小,以免落入敵手。隨後,他率軍出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敗身亡。敵軍攻入城中,搜遍全城未見寶藏。
此後,黑將軍留下寶藏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尋寶,但寶藏的下落至今仍是壹個謎。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稱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鬥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壹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妳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妳命中無子,並且短壽。妳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壹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壹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壹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壹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壹死,剛才我到這裏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壹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仆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 *** 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壹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裏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赒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壹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妳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妳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妳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壹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壹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壹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壹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托了壹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葉,遠嫁吐蕃。生於帝王之家,命運坎坷多舛;歷經坎坷之路,幾遭情感折磨。背井離鄉,飽經淒苦,壹代公主富貴雲煙迷幻,柔弱女子苦澀其心傷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門。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後以無名宗室之女和親,金城公主實為和親公主之真實“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為雍王李守禮之女。李守禮其父為章懷太子李賢,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與睿宗之兄。《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中宗親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帳飲,引羣臣及虜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噓欷,為赦始平縣,罪死皆免,賜民徭賦壹年,改縣為金城,鄉曰鳳池,裏曰愴別。”再以左衛大將軍楊矩持節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親波瀾。公主入藏,本為嫁與吐蕃年輕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溫,豈知王子迎親途中,奔馳墜馬,命喪黃泉。相傳,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聞之噩耗,悲痛無奈孤影自憐,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此乃青海境內之日月山。王子雖死,其父還在,無奈和親之使命,只得繼續艱難之旅,陰錯陽差嫁與本應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贊,作壹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傷。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贊後,引起沒有生育之大妃子納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時搶走嬰兒,外宣稱孩子是她所生。兒子被別人據為己有,公主悲痛欲絕。史料記載,金城公主於不梳不洗中熬過無數不眠之夜。歷時壹年有余,經過諸多磨難,公主方與兒子團聚。身心受到傷害之金城公主,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命運坎坷,於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