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關於滄州的民間傳說和名人故事

關於滄州的民間傳說和名人故事

篇壹:《滄州民間傳說-滄州水月寺的由來》

水月寺是以前滄州最有名的壹座寺院,據滄縣誌記載:“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觀燈橋東西,後周廣順年公元953年始建。明宣德十年僧人澤安移建於城北鹽場東側。

明正統十七年僧人澤壹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宋成文、董寶仁等繼而重修,光緒二十壹年駐防樂軍梅東益等又重修,可謂吾邑之冠。”

據說,因清同治年間運河發大水,在鹽場附近決口,洪水從寺廟越過,故以諧音更名為水月寺。當時僅是壹小廟,香火不盛,寺內方丈性然,為重修並擴大廟宇,曾斷手化緣以表誠心。

經過五、六年時間,他在市內各商家鋪戶和周圍各鄉村大戶人家,化得壹筆巨資,同時得到駐防滄州的統領導範天貴及梅東益等的大力支持,開始重修擴建。其規模更加壯觀,氣勢更加宏偉。

整個水月寺有山門(前殿)、次殿、大殿、後殿為三進院落,均有東西配殿。還有東西兩個跨院、山門門匾水月寺三個唐隸大字,為駐滄統領範天貴手書,他本壹介武夫,為附庸風雅,他從重修廟宇之日起,便悉心習書練字,等三年後,寺廟竣工,水月寺三字也揮筆練就。

前殿內兩側有泥塑的頭抵屋頂的身軀魁偉、橫眉怒目、叱咤風雲的哼哈二將,高約兩丈,十分威嚴。次殿當中有相背而塑前後可觀的兩尊大佛。

壹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的彌勒佛,再是著盔披甲,手執紫金降魔杵的韋陀(即護法神、類鬧天宮中的二郎神楊戩)。兩側還有四大天王坐象高約壹丈五尺。有的伏虎、有的玩蛇、有的弄劍、有的彈琵琶。可謂威風凜凜、氣勢逼人。

此殿可穿堂而過直通大雄寶殿。此殿高達十二丈八尺,登上七步臺階可見殿前平臺正中有高約五丈的千斤大鼎。殿內正中有三尊赤金鍍身的大佛,為南海觀音、西天如來、釋迦牟尼之坐象。

高約壹丈六尺,面前三張供桌有香爐、蠟千、佛罄之類,大殿兩側有降龍、伏虎、長眉、長臂、醉、睡等十八羅漢,如真人大小,栩栩如生。

東西北三面墻壁有立體懸空泥塑和壁畫,據說是由兩位著名民間藝人,壹是滄縣杜林劉環師傅,壹是青縣西程村馬黑師傅,各自承包打對作,竟相獻藝,雕塑彩繪而成。

其內容是反映西天如來佛,從誕生、成長出家,並率幾百名弟子傳經的過程。但見煙雲縹渺、海島仙山、奇峰古洞,流雲飛瀑,宛若神話仙境。

東西兩側還有香齡溫席、王祥臥魚、丁香割肉等24孝民間傳說故事。並配有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等多種裝飾圖案,可謂是妙手奇塑,巧奪天工,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後殿內有壹精致銅塑千手千眼佛,造型奇特,精藝絕倫。

篇二:《滄州民間故事-仙女下凡的傳說》

很早以前,有壹個叫王小大的,父母早亡,只給他留下了壹間小破屋。他從小靠給人家放羊、放牛混碗飯吃。因他老實勤快,誰家都願意叫他幹活。

壹晃,王小大十八歲了,莊稼活沒有拿不起來的,成了壹個很能幹的小夥子。

說話又過年了小大也隨著大夥去趕年集了。在集市上買了壹張《仙女下凡》的畫。

大年三十,他把墻上的土掃了掃,削了四個竹簽就把畫釘在了墻上。不知怎麽,他覺得畫上的仙女怪面熟的,可是壹時又想不起在哪見過。

他癡呆呆地看了壹會,哎,想不起來算了就當我王小大今年添個人口吧。按村裏的習慣。三十夜裏要上供。他把準備的所有的好東西都端來擺在仙女的面前,還燒上了香,斟上了三杯酒,沖著仙女就磕起頭來。

突然“嘩啦”壹聲,他以為是畫從墻上掉了下來,壹擡頭,仙女活了。嚇得他往後壹挺坐在了地上。

“妳看妳嚇的。”仙女說,“王小大,還不快起來,我知道妳是個好人,從小沒人疼愛過,我來陪妳過年。”說罷伸手拉他。這時,小大也不怕了,和仙女又說又笑。

這壹夜,甭提多好了,誰知不知不覺已經到四更天了。仙女說,“天快亮了,我得回去了。”王小大死死拉著仙女的衣裳不讓她走。

仙女對他說:“快松手吧,我走後妳何時想我,像今天壹樣擺上供品,跪在畫前念著“燕飛、燕飛,下來陪杯,連念三遍我壹定會來,可千萬別念錯了!”王小大嘴裏嘟念了好幾遍回答說:“我記住了。”仙女又回到了畫上。

村裏有個“光棍堂”,每天晚上聚集著村上的老少光棍,說笑話,嘮屁坑兒,打打鬧鬧地消磨時光。這壹天忽然有人提問:“哎,這幾天怎麽不見王小大,別是病了吧?”“沒病,”另壹個光棍插嘴說,“白天我還見他背著筐子拾糞了呢。我看興許這小子找夜食去了吧!”

隨著大夥壹陣大笑。誰知道其中壹個叫媳婦迷的卻動了心。他偷偷溜出光禮堂直奔小大的家走去。壹推王小大的門。裏面關著,咱看門口堵得很嚴,仔細聽屋裏有動靜。他心說:好小子,在家鬧麽鬼?他慢慢把窗戶捅了個縫單眼吊線壹看,王小大正沖著墻上的畫磕頭呢。

嘴裏還念燕飛、燕飛,下來配懷,他剛念完,就見壹道白煙,畫上的仙女下來了。“啊?”他差點出了聲,哈,原來是這麽回事兒。他這麽想著就悄悄退了回來。第二天起早他就盯住了王小大,等小大剛壹離開屋子,他鉆進屋裏就把畫偷走了。

夜裏,他也學著王小大的樣子,上好供,點著香,沖著仙女咕咚咕咚磕了三個頭,他也念了:“飛?”可壞了,他光記住壹個飛字。

他跪在那憋啊,想啊?突然想起來了:“張飛,張飛,下來,下來?”下來幹什麽?他把後邊兩個字也忘了,嘴裏光是“下來,下來?”

就聽,“哢擦”壹聲,從房梁上下來壹個黑臉大漢哇呀怪叫:“?叫俺老張下來作甚哪?”

媳婦迷壹見嚇得哪裏還說得出花,張飛著急又問了壹句:“俺老張下來了,妳倒是說話呀!”媳婦迷嚇得連滾帶爬壹頭鉆進了竈膛,磕腦袋進去了,身子還在外邊撅著。

篇三:《滄州民間傳說-海蜇的故事》

海蜇是渤海灣西岸常見的水生動物,身子圓圓的軟軟的,它沒有眼睛,可它能準確的辨別方向,沒有別的水族動物欺負它,而它也不去傷害別的小魚小蝦。它們相處的都十分的友好,它很快樂很自由的在海裏遊來遊去。

在黃驊沿海壹帶流傳著壹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海蜇的早先可不是這個樣子,它有著壹雙非常非常好看的眼睛。古時候,北海的蓐收以它自己的剽悍和智慧經過幾年的拼搏征服了所有的對手,壹舉甓上了龍王的寶座。

登基這天它大封文武百官,凡是這些年跟它征戰南北有功的都要封賞,對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更是加官進爵,象丁字鯊就被封為了官鯊,並賜給它壹項特制的官帽,蝦孱由於頭部受傷在征戰中仍廝殺不止屢立戰功,頭傷治好後特封為龍頭魚。

尾扇蝦功勞最大龍王也給了它最高的封號:龍蝦,意在龍王之下萬水族之上,再看龍蝦壹身盔甲兩條銀鞭可威風啦。蓐收當了龍王,可有好多的水族不服,棘皮動物的家族海星、海燕、海膽等聯合起來壹起和龍王做對。龍王就派了龍蝦領兵出戰。

龍蝦居功自傲,小小的海星海燕等它根本就不放在眼裏,掄起長鞭“啪啪”壹陣猛抽,海底立刻被抽起壹道道崗子,鞭子抽在海星和海燕的身上卻壹點兒事沒有,龍蝦壹看,不拿出自己的絕招兒是不行了。

也是龍蝦太輕敵大意了,他只顧得和海星拼殺,不承想狡猾的海膽從壹旁咕咕嚕嚕滾到了龍蝦的跟前,壹抖身子就見壹根根的毒刺豎了起來越長越長。往上壹竄把龍蝦的眼睛紮瞎了。疼得龍蝦滾了好幾個個兒,血淋淋的被架回了龍宮。

龍王派了最好的醫生,但因流血太多時間擔擱的太久,眼睛到底沒有治好。有道是軍中不能壹日無帥,龍蝦受了傷外面也就掛起了免戰牌,龍王壹見沒輒了,下令海中所有水族動物誰要有能治好龍蝦的眼睛辦法要什麽給什麽。

神仙魚想了個辦法對龍王說:“別的法兒我看全不行了,不如重新給它換上壹雙眼睛興許能行。”龍王也覺得實在沒好辦法就想試試,可誰又能願意把自己的眼睛獻出來呢。問這個不行問那個也不答應,問來問去壹個願意的也沒有,氣得龍王就貼出了榜文。

這日,海蜇和壹群小魚小蝦有說有笑蹦蹦跳跳在壹起玩的正高興,見龍王派來貼榜文的就全圍了上去,湊近壹看才明白了怎麽回事。風尾魚說:“我可不獻,沒了眼睛多難巖看?”斑魚也說:“沒了眼睛拿啥啥看路?黑燈瞎火的不到處碰壁?”

妳壹言他壹語議論紛紛,可誰都不願出眼睛。只有站在後面的海蜇不言語,它就想:海星海燕等造反鬧得海中各類的水族動物不得安生慌裏慌張的,壹個個提著心吊著膽,只有龍蝦還能打敗它們,可現在龍蝦已經沒了眼睛再不能出戰了。

海星海燕幹盡壞事殘殺生靈,若讓它們的陰謀得逞,水族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不如自己把眼睛獻出來。若能換得海中平安就是死了也值。它把這個想法就告訴了大夥,大夥壹聽在理,打心裏疼它而又敬佩它,跟著它壹齊進了龍宮去見龍王。

龍王請了最好的醫生給海蜇做了手術,用了最好的藥盡可能的少流血。龍蝦有了眼睛比原先看得更真更遠了,它接受了上次的教訓,把海星和海燕打得大敗,壹個個伏在海底不住的求饒,發誓從今往後再也不敢造反鬧事了。

海蜇獻出了眼睛流了好多血疼得昏死了過去,等醒來後就覺得眼前壹片漆黑嗎也看不見,龍王見了也心痛得不得了,要封它大官並要把所有的珍寶分給它壹半。海蜇擺擺手又搖搖頭,說:“我不是為了做官才獻出眼睛的,這些東西不要也罷,要了更是累贅。”

龍王知道海蜇這是說的心裏話,不覺從心裏生出壹股贊佩之情,當下它對海蜇說:“這樣吧,大海之中今後任妳遊蕩,想上那兒就去那兒,連我龍宮也任妳隨意出進。”水裏的動物聽說海蜇獻出了眼睛拯救了它們的性命,敬佩的不得了,壹個個前來看望,並且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禮物。

這個說今後負責照顧海蜇,那個又說海蜇的吃住全包了。海蜇聽了擺擺手笑著說,大夥的情我領了,我自己能行就不麻煩妳們了。那些小魚小蝦們心裏過意不去,平常在海中它們最受氣,特別受海星的氣更深,只有海蜇疼它們愛它們又保護它們並和它們相處的十分要好。

它們齊聲說:“海蜇姐姐,以後我們還在壹起,就讓我們當妳的眼睛給妳指路吧。”從此,海蜇每遊到壹處前前後後就有許多小魚小蝦簇擁著。

時間久了海蜇心痛起它們來最後它就想了個法,做了壹套寬大的衣服把小魚小蝦圍在裏面,壹來防止小魚小蝦受傷害二來也可以為它們取暖又能給自己當眼睛,因此,漁人們有這麽壹句話:海蜇滿海行,魚蝦當眼睛。

篇四:《滄州的名人故事-扁鵲》

扁鵲是今滄州市任丘人。戰國時期的醫學家,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於赧王五年(前310)。扁鵲善於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有壹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裏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壹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癥,鼻息微弱,像死去壹樣,便親去察看診治。

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藥力能入體五分的藥,用八減方的藥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

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愈罷了。

最後,神醫扁鵲,有“六不治”原則:壹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

中醫的望,聞,問,切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就是神醫扁鵲提出來的哦,尤其他見蔡桓公那個病例,體現了他在望氣上的卓越技巧。

篇五:《滄州的民間故事-馬致遠》

馬致遠是今滄州市東光縣馬祠堂村人。馬致遠(1250—1324),字千裏,號東籬,被譽為“馬神仙”,大都人。

他是壹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貞書會”的重要人物,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被尊稱為“曲狀元”,在元代的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聲譽。

馬致遠在年少時候非常的好學,上進。被馬氏後人以及所有的後人津津樂道,並在茶余飯後的笑談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孫後代,向之看齊。

據說馬致遠最開始的名字叫做視遠。在自己的家鄉就非常的聰明,好學,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為了自己的前程,馬致遠想要離家去遠處學習。臨走之前他來到了縣城的鐵佛寺來拜佛。當時那個寺廟的香火非常的興盛,裏邊的僧人也非常多。長老的學問特別高。

拜完鐵佛之後,馬致遠求見了寺廟的長老。說,我叫視遠,想要求學,無奈我的家裏非常的貧窮。希望長老能賜教我壹下想要增長學問。

長老看見他非常好學,變他和交談,教誨他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妳既然在東籬出生,誌在千裏。將來壹定能成大器。但是壹定記住,不能圖富貴,要為了百姓黎民做事。從此之後馬致遠將名字的視遠改成了致遠。號稱東籬。

馬致遠前期的仕途並不好。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閑暇時候創作的雜劇和散曲非常的有名,還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學成就讓自己的家鄉躲過壹場災難。明初年間,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讓河北河南山東的百姓慘遭殺害。逃亡慘痛不堪。

河北的地方到處都是白骨森森。滿目瘡痍的大地。據說燕王曾經學過馬致遠的雜劇和散曲。對馬致遠很崇敬。得到東光是馬致遠的故鄉,便下令。逢馬不殺,因此保全了壹家老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