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對古遺址和文物的保護,是不遺余力的。如果妳從衛星雲圖看夜晚的西安,萬家燈火下,西北方卻是壹片黑暗,那是漢長安城遺址。為了保護漢代遺址,西安市幾乎禁止了這片區域所有商業開發。西安進行房地產開發和規劃地鐵線路,就跟押寶壹樣,能不能順利進行完,不僅要看探測技術,還要拼運氣。
建任何東西,事前都需要事先預估是否可能碰到古跡和遺址。不過地面上的文物和建築可以規避,地下真的壹籌莫展,就像上文說的龍首原開發房商,清理完唐代,妳怎麽知道下面沒有春秋戰國,甚至更早呢,畢竟西周的首都也在這,走幾步就到,離的不遠。
那麽西安地鐵是中國乃至世界最難修的?有壹個笑話:西安地鐵某部打電話給西安文物局:“同誌,我是西安地鐵六號線工程部,我們的盾構機碰到壹個墓葬,妳們趕緊過來!”文物局:“墓誌銘上寫的什麽?”
西安地鐵:“上面寫墓主人是壹個清代的大地主,老有錢了。文物局:“哦,把土填回去,級別不夠。西安地鐵:“誒呀,同誌,妳們做工作要有責任心啊,畢竟是個古墓啊。文物局:“不斯餓不付則任(不是我不負責任),西安修個地鐵我們都忙瘋了,人都不夠用,四號線這挖出來個漢代的司馬墓,還沒清理完,五號線那邊又出來個唐代節度使,七號線八號線有兩個公主在排隊,妳壹個土地主,還是清朝的,好意思打電話!”
當然笑話歸笑話,西安考古部門對於文物的保護,還是拼盡全力的。據地鐵資料所知,僅地鐵二號線,就清理了 57 處文物保護區,其中 13 處古城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4 處;古墓群 38 處;重要的文物出土點 6 處,最早與最晚跨越 2000 多年的漫漫歷史長河。地鐵五號線二期發掘出疑似雍王章邯都城。
其實西安地鐵真的難修的原因,沒有大家想的這麽簡單。
首要原因:西安的土質是黃土濕陷地形,這種地形承重和外部荷重情況下,只要沾水,就會下沈,地上的建築或者地鐵就會面臨巨大安全風險,這也是西安200+以上的高樓較少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西安是國內裂縫災害最嚴重的城市,西安地鐵二號線就橫穿了16條地裂縫,為了保證安全,地鐵工程師想盡壹切辦法,最後整條線路技術之高,甚至獲得了全球第壹個 FIDIC工程獎,想想用了多少心力。
第三個原因才是墓葬文物的保護。其實壹般的古代墓葬都在地下5-8米,地鐵卻深埋在15-20米,地下鋪設是可以避開文物層的。
比較難的也就是鐘樓這樣的地上古建築和石刻、壁畫這樣的不可移動文物。別的不說,就鐘樓,為了避免地鐵運行時對其產生地面沈降和震動影響,鐘樓站地下鋪設減震的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施工就超過10個月。所以說,論難度,對比前兩個原因,文物保護還是相對好解決。
如此漫長的時間,在這壹片士地上,不知有多少故事發生,現代人希望通過古代墓葬和遺址發現古代不為人知的故事。不過考古人員也是挺難的,它的敵人有很多:壹是時間,二是化學反應,三是物理變化,四是生物作用,五是後人的破壞,最後才是盜墓賊。比如兵馬俑本來是有顏色的,但是考古破士的那壹刻,水分集聚揮發,深埋2000多年的礦物顏料和生漆中迅速脫落,於是變成了現在秦陵兵馬俑的樣子。
絢麗多彩的秦俑只維持了短短幾分鐘,甚至十幾秒,震驚之余,連拍照的時間都沒有,壯觀依舊,絢爛不復,令人惋惜.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第壹件事“書同文,車同軌,統壹度量衡”,將天下從分封制變成郡縣制;第二是聽從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采取愚民思想;第三件事修建萬裏長城和秦皇陵這些大型工程。這裏要說的是“焚書”。
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謂的“焚書坑儒”並不完全是滅絕天下的書藏,而是采取李斯的建議:“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也就是說把天下除法家(李斯是法家)外,其他百家藏書都收歸鹹陽,建立“國家圖書館”。民間收攏焚燒,禁止傳播。這壹焚書運動導致民間所留存的百家典籍,除了秦宮供秦國官方學習使用的“皇家圖書館”藏有副本,其他已經幾乎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