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的品牌溢價與排名,悄悄的在2016~2019年之間拉開距離,具體表現為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的件量排次,根據2020年3月份數據推定預測4月份數據,中通約日均4700~5200萬單每天,韻達約日均3800~4000萬單每天,圓通約日均3000~3300萬單每天,申通通約日均2000~2500萬單每天,其中有壹個有趣的現象,品牌快遞從2016年的200萬單差距已經逐漸擴大到600萬單壹天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表面上看上去是價格戰產生的,事實上把真實快遞費切到網點去比對,市場上電商接受的快遞費從高到低幾乎與排名壹致,為什麽,答案只有壹個,品牌快遞的時效溢價正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事實上中通快遞的品牌溢價已經從2018年的0.2元上升到2020年的0.4元,以每年0.1元的速度遞增,簡單的理解就是任何壹個品牌快遞想挖中通的客戶,必須降0.4元才會動搖客戶的穩定心,為什麽會這樣,關鍵的壹點就在於時效模式上的成功。
實際上快遞行業網點公司都流傳的壹句笑話,那就是“時間撿漏”,簡單的講就是誰撿誰的漏,也就是說,電商客戶按照品牌快遞時效的早與遲進行選擇快運,整體市場上形成了有趣的“撿漏”現象,與快遞品牌體量排名幾乎壹致。
那麽,這種現象產生的經濟利益是什麽,就是時效溢價,就此,下面作三個分享。
01
量化時效
引導文:典型案列,某件量排名第四某通品牌快遞日均件量2267萬單,某件量排名第壹某通品牌快遞日均件量5200萬單,同樣,從浙江轉運中心發往廣東轉運中心,壹個小時之內排名第四發1車16.8米半掛,則排名第壹的品牌快遞在壹個小時之內發出16.8米半排2車,也就是說排名第壹的2輛車中有壹輛車比排名第四的快了30分鐘,也可以理解為壹個小時之內50%的包裹快了半個小時。
然後,恐怖的壹幕出現了,如果按8小時計算,第壹體量品牌快遞50%的包裹比第四體量品牌快遞的時效整體快了4小時。
量化時效不僅僅只是轉運時效快了,同樣,在末端業務市場競爭中,電商用戶願意把最早的下單包裹往時效快的品牌快遞發出,把時效慢的品牌快遞當成掃尾的備胎,為什麽會這樣,原因很簡單,除了電商為了增強“剁手黨”的時效體驗外,更重要的二個原因是“騰挪出場地空間便於堆放”和“讓員工早下班少支付加班工資”。
當然,電商平臺同樣對電商有物流時效考核,這也是電商選擇時效更快的品牌快遞的原因之壹。
評語:量化時效的競爭力並不只是在時間上的競爭,反而在車輛使用率上降低了成本,比如,在2019年的行業時效中,在寄往不同地區的快件中,寄往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平均時限為55.56小時和57.62小時,意味著有體量的品牌快遞在車輛打來回上,不僅僅只是50%的進港件快了27.78小時,只要跑六個單邊就多出壹個折返的司機工資,壹輛車的投入與維修費用,如果全網每輛16.8米半掛用2萬單包裹去計算,5000萬單日均每111.12小時就產生六分之壹的節約成本是壹個驚人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