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肴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
慈悲就是愛壹切眾生,雖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廣大的修行;壹切難行能行,雖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廣大的修行;壹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菩薩道。
想發脾氣,把脾氣轉為慈悲,把煩悶轉為快樂,這就叫壹步壹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壹個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曉得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缺憾的世界。像曾國藩在晚年,就為他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圓滿。太圓滿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壹點缺憾。?這也就是說世界本來缺憾,又何必不讓人壹步好走路!
處世藝術:曲者生存
南懷瑾出生於20世紀早期,他經歷過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目睹了臺灣由貧困到繁榮的巨變;幾年旅美生活,更讓他得以沐浴歐風美雨;定居香港,還讓他親睹了?東方之珠?回歸祖國懷抱的過程。這樣壹位飽經滄桑、歷經世事變遷的老人,無論如何,是有資格給?迷路?的世人指點迷津的。
20世紀70年代,南懷瑾曾受聘於臺灣輔仁大學,開設《易經》課程。他講課時,教室裏坐滿了人,窗子外面還擠著不少人,很受學生歡迎。與之相比,其他教授講的課就顯得很受冷落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壹年之後,他竟然主動把課程停下來了。有人問他何故,他的解釋是:正因為課程太受學生歡迎,所以不能講了。他說:?為了避免造成別人的不愉快和難過,自己應該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反而不妥。?
事實證明,他的擔憂是不無道理的,並非杞人憂天。
南懷瑾有位學生在臺灣壹所師範大學任教,常與本校同仁論及南懷瑾的學識,並向壹位文史哲方面的教授提議,何不聘請南先生來師範大學講課?當時,這位教授回答說:?如果請南先生來教孔孟學說,當然是壹流的教授;如果講道家的學術,南先生也很精通;如果是講禪宗,那更是他的老本行;所以說,請了他來,我們這些老師恐怕就失業了,到時到哪裏討飯吃呀?
這也許只是教授說的玩笑話,但也點出了其中的利害關系。這壹點,恐怕南懷瑾早已心知肚明,因此才辭去輔仁大學教課職務。以後,再有大學邀請,他也只接受研究所的約聘,指導幾個博士生。博士生人數少,壹般不會出現這類問題。更何況,博士生可以前往他的住所就教,就更為簡單了。
南懷瑾認為,這個宇宙是曲線的,是圓周形的;在這物理世界,沒有壹樣事物是直線的,都是圓的。所謂的?直?,也是把圓切斷拉開而形成的,是曲線的壹種特殊形式。所以說,宇宙萬物,都是曲線的。因此他說:"曲成萬物?,?曲則全?,為人處世,善於運用巧妙的曲線,只此壹轉,便事事大吉了。?因此,他主張處世要講藝術,要講求曲線的美。所謂?曲者生存?。
贍養父母並不等於懂孝
南懷瑾說:現在的人不懂孝,以為只要能夠養活爸爸媽媽,有飯給他們吃,像現在壹樣,每個月寄五十或壹百元美金給父母享受享受,就是孝了。還有許多年輕人連五十元也不寄來的,寄來了的,老太太老先生雖然在家裏孤孤獨獨,但看到五十元還是歡歡喜喜。所以現在的人,以為養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馬皆能有養?,飼養壹只狗、壹匹馬也都要給它吃飽,有的人養狗還要買豬肝給它吃,所以光是養而沒有愛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於養狗養馬壹樣。那麽孝是什麽?南懷瑾認為:?孝?就是他們西方文化所說的?愛?,也就是回過來還報的愛。就是說父母好比兩個朋友,照顧了妳二十年,如今他們老了,動不得了,妳回過來照顧他,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這裏,假使壹個人連這點感情都沒有,就不行。孝道很簡單,妳只要想到當妳病的時候,妳的父母那種著急的程度,妳就懂得孝了。以個人而言,所謂孝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妳只要記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麽著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父母,就是孝。
南懷瑾自從離開大陸去往臺灣後,壹別四十年,再也沒有見過父母親的慈顏。他只好把對父母的思念深埋於心,他的苦痛又豈是別人能體會的?
有壹次,他在講課時,曾談到自己的這種心情:?我們老壹輩人,從小就是在刀槍戰火中討生活,幾乎沒有壹日是安寧的日子。當年我離開家鄉,壹晃幾十年,沒辦法和親人聯絡,父母生死不知。壹二十年也沒消息,所以曾有兩句詩說:?歷劫幾能全骨肉,對人不敢論亡存。?內心很傷感。別人問起妳的父母現在怎樣?實在不敢答復,根本不願去提,怕講了會悲傷、會難過。?
後來,大陸與臺灣之間關系稍松動,但尚未實行?三通?。南懷瑾接到老母身體欠安的信,卻無法前來探望,睹信思人,只能化作壹聲哀嘆:?恐怕等不到與母親見面了!?這句話不幸被言中。後來,等到兩岸實現了?三通?,他有機會回到故鄉,母親卻早已亡故了,真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待?。
時至今日,南懷瑾雖已九十高齡,對父母的孝心仍然不減。他每天早晚必給父母念經。他說:?事情再忙還是要念,經常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七卷、五卷,壹定少不了的。如果不念,覺都睡不著。?
南懷瑾有許多好朋友,大都上了年紀,七老八十的,雖然地位錢財不缺,兒女三五個的不在少數,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碩士等學位,卻壹個個飛到國外,再也不回來了,也不打聲招呼,也不對父母的生活作相應的安排,獨留兩個老人躺在醫院不能動。老太婆和老公公兩人,妳看看我,我看看妳,彼此抱怨壹陣,生了那麽多兒女,讀了這麽多書,又有什麽用?然後,雙雙對坐,?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日子壹天壹天這樣過去,唯壹的好朋友,便是電視機。對此,南懷瑾除了憐憫他們,就是感嘆現在孝道文化的可憐。
另外壹種情況是,他的朋友中,有的人的兒子討了老婆之後,等於嫁出去了壹樣,與自己的親生父母疏遠得很。南懷瑾曾經對壹個朋友說,妳很好,又有兒子又有女兒。他朋友回答說:?我有什麽好?兒子是國家的,女兒是人家的,我有什麽?!?聽罷此言,南懷瑾唯有感嘆這壹代的孝道出了問題,文化也出了問題。
念佛不是念牢騷
當下很多人念佛卻不了解佛的真義。南懷瑾說:光靠口中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斷生死,往生西方,而實際上心中卻摻雜那麽多生生滅滅的妄想雜念,並非真正念佛,這樣成嗎?所以,念佛決不會白念,但是糊裏糊塗混日子的人卻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學者說,任何壹個人,壹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壹出生就反反復復做這三件事,直到死亡。壹輩子自我欺騙蒙蓋自己;再不然哄騙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妳趕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實際上自己滿腹牢騷,天天煩惱。這不是自欺欺人嗎?而那個莫名其妙跟著趕來湊熱鬧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我們念佛,卻不明何謂念佛,這是自欺,自己辜負自己。
20世紀70年代,有壹個從美國來訪的天文博士,指名要跟南懷瑾學禪宗。初次見面,他講了自己的壹些經歷,說是博士畢業後壹直在找工作,到現在還沒找到。又說他已在日本禪堂學了壹些時間了。誰知這位博士說完之後,南懷瑾卻毫不客氣地對他說:?妳學禪宗只是找壹個棲身之所,大概找不到工作,心中苦悶,就躲到禪門裏頭了
剛說到這裏,只見這位博士的眼淚流下來了。南懷瑾的話雖然太尖銳了些,不過卻類似禪宗的棒喝法門,把他的起心動念,內心深處的弱點打出來,使他認清事實,不必自欺欺人。
博士很坦率,承認了這個事實。於是,南懷瑾勸他努力奮鬥,工作可以退而求其次,不必堅持博士的標準待遇。因為美國的工作待遇是以學位分等級的`,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公司情願雇用學位較低的人。
這位天文博士聽後,果然放棄學習禪宗,重回社會去工作了。
做學問精湛 做人精彩
在南懷瑾的會客廳,有壹個很大的壁櫃,裏面分了很多層,擺滿了各式中成藥,約有數百種之多。主要是壹些知名的品牌藥,也有幾種是他自配的。由於他對中醫藥也頗有研究,如果來訪者有病,他壹望而知,不待對方開口,便能道出病情。對有病者,他便從壁櫃中取出藥,請患者服下,臨走時還要贈送幾天的藥,請患者帶回去服用。因此,有不少人領受過他的關心與好意。
平時他特別關心學生的健康。他見壹個學生經常伏案看書,就提醒他註意眼睛保健,還耐心地傳授了壹套眼保健操,直到對方學會為止。
他還經常親自動手燉湯給來訪客人或學生喝。他燉的湯,都是按中醫食療方法調配制作的,頗有滋補作用。他自己對飲食並無多大嗜好,只要大家吃得高興,他就很高興了。
南懷瑾平時跟人談話,並不是擺出老師的樣子,耳提面命。他往往是無所不談,既親切又隨和。有什麽好的心得,好的見聞,他隨時願意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有壹次,他看了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的《狄公全傳》,覺得好,就向在座的人熱情推薦說:?這書寫得好,值得壹看。高羅佩很了不起,雖然是外國人,但比很多中國人更了解中國。?
南懷瑾從不像某些名家那樣,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他總是把身邊的每壹個人當作朋友壹樣平等對待,那樣親切、那樣隨和,在壹言壹行中慢慢滲透到他人心裏,真可謂?潤物細無聲?。
從南懷瑾先生的言行中,不難發現,他壹貫主張?友道相處?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因此沒有必要因為地位、權勢、名氣、財富的懸殊而在人前擺架子,而應當把每壹個人都當作朋友那樣對待:平等、關心、隨和、親切、謙讓等等。
南懷瑾先生做學問精湛,做人也精彩。二者相比較,他更推崇做人。他認為做人是天下第壹等學問。
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1918年出生於中國浙江樂清柳市區長岐鄉南宅(今屬黃華鎮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現居江蘇。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壹格。南懷瑾的著述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做了壹個重要引導,南懷瑾的言談生動有趣、博大精深,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代言人,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與普及中功不可沒。人們尊稱他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壹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代表作品如《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其中勘正了許多以往對傳統文化的誤解。
佛教學方面著作如《金剛經說什麽》、《圓覺經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在臺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
道家方面,南懷瑾的書籍在命理及中醫學中亦扮演不可或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莊子諵嘩》、《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