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趴趴君在食堂吃午飯,壹位同事講了她孩子這麽壹件事:
同事的小孩今年9歲,正好是對金錢開始有概念的年級。昨天晚上,學校把之前參加秋遊的余款退了下來,壹***12元,要求孩子交給家長。
孩子撒了個失敗到呆萌的謊,家長好氣又好笑,該懲罰嗎?
這件事趴趴君的同事已經通過家長群了解到了,到了晚上,她向孩子要這個錢。但孩子因為家長之前從沒給過錢,可能想留點“小金庫”,同時也不知道家長知道這個事情了,就對母親說:“這個錢老師留下來,給我們買考卷了。”
同事不動聲色,假裝要給孩子買他最愛吃的薯片,孩子當然興奮。然後同事壹看錢包,說:“呀,媽媽還缺12塊錢,怎麽辦?”
“沒事,我這裏有。”孩子不假思索的把錢從兜裏掏了出來……
同事是當笑話講這個事情的,孩子既呆萌又失敗的說謊確實挺可愛。而回想自己小時候,這種類型的謊大家可能都撒過。比如這位:
“小學時老師讓交70塊書費,我跟我媽說要交100,結果我媽打電話給同學的家長後,揪著我就罵:妳是不是上課沒好好聽課,明明要交兩百!!然後後來很長壹段時間我都過得特瀟灑。”
還有這位:
“我用圓珠筆改紅筆的考試成績,50改成八十,10分改成70……跟爸說老師改卷子的時候紅筆沒油了,我至今記得我爸看著每壹張紅藍相間卷子時的表情。”
別忘了這位:
“考試成績下來數學24分,回家和爸媽說,班級最高分才30多,這次題出的難。”
聽聽,是不是都像段子。但笑過之後,可能大多數家長都會深思,孩子說謊對不對,要不要嚴懲?
關於這個問題,支持和反對聲音都有,但趴趴君想讓家長們明確的是,說謊也是孩子成長、認知世界的壹種手段,與成年人撒謊成性、人品低下的情況是不壹樣的。
加拿大壹個研究機構曾經做過2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2歲孩子中,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孩子撒了個失敗到呆萌的謊,家長好氣又好笑,該懲罰嗎?
美國新澤西醫科大學於1989年進行的壹次經典研究中,研究者把壹些3歲左右的孩子帶進單獨房間坐下,告訴他們桌上有壹個 “驚喜玩具”,要求不能偷看。隨後,研究者離開房間,回來後問有沒有偷看,結果幾乎所有孩子都撒了謊。
那麽孩子為什麽會撒謊,綜合起來也有幾個原因:
1.家長教育手段粗暴,當孩子犯錯時壹味地打罵,不聽原因,孩子想要掩蓋壹些事情,避免家長的懲罰。
2.故意誇大事情,引起別人的註意。
3.孩子表達能力有限,有些事情說不清楚,就編到哪裏算哪裏了。
4.孩子開始叛逆,家長讓其不要撒謊,他偏要撒謊。
孩子撒了個失敗到呆萌的謊,家長好氣又好笑,該懲罰嗎?
綜合以上,孩子說謊確實和自身年齡階層有很大聯系,所以家長遇到孩子撒謊,還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引導糾正,不要讓孩子走上說謊—怕懲罰—再說謊的惡性循環。
而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引導其不說謊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孩子兩三歲時,孩子還沒有通過謊言來保護自己的意識,所以父母們對於他們的“謊言”不必多慮;幼兒時期,家長只需要在孩子“編故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即可,比如提醒他“妳的故事編得很好,但是它不是真的哦;上學後,如果發現已經上小學的或者更大的孩子頻繁撒謊,那麽就需重視。發現和消除孩子撒謊的誘因,然後引導孩子慢慢去改正。
孩子撒了個失敗到呆萌的謊,家長好氣又好笑,該懲罰嗎?
另外,很多時候家長也在不知不覺之中鼓勵孩子撒謊。比如自己當著孩子的面撒謊,孩子利用撒謊逃避責任時聽之任之等等,這些也是家長要註意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