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麽妳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家鄉風俗初三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1“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外婆說:“只有吃了冬至的餃子,耳朵才不會被凍傷。”每當快到冬至時,家中就會出現壹大堆食材,比如說韭菜、白菜、肉、數不清的餃子皮……
這天中午,我見外婆在餐桌上放了兩個很大很大的碗,立馬知道外婆要開始包餃子了。
包餃子可好玩了!雖然我包的餃子不成樣子,但我早已擺好了架勢,系起來圍裙,洗好了手,等著外婆把包餃子的菜拿過來。
外婆拿著材料走過來說:“妳呀,上次包的餃子啊都沒包緊,壹下鍋就散了。”我笑著摸了摸腦袋,假裝抱歉地說:“這次肯定不會了。”
外婆搖搖頭,又教了我壹遍如何包餃子:“我們先把餃子皮放在手掌上,用勺子往餃子皮裏放入適量的餃子餡兒,然後兩手壹起,把餃子皮沿邊壹捏,邊沿就被捏在了壹起,再適當的調整壹下形狀,餃子就好了。”
壹開始我覺得經過外婆這樣壹教還挺簡單。可是說起來容易,包起來的確很難。那餃子餡兒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須要不多不少剛剛好。至於捏餃子,到底怎麽捏呀?外婆捏的餃子就像幾個胖嘟嘟的娃娃,而我包的餃子不是像胖娃娃的肚子吃撐了——皮開肉綻的,就是像是胖娃娃被餓得皮包骨頭——癟癟的。好難呀!包餃子也這麽難。
外婆勸我不要氣餒,我也鼓足壹股勁兒依舊努力地包著,還時不時地請教外婆,每個步驟都不嫌麻煩地問。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終於我包出了幾個勉強像樣的餃子了。外婆壹高興,還教了我如何把餃子包成了月牙狀和元寶狀。我更開心了,像個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的。
包完餃子以後,便下鍋煮。
當外婆端來壹盤熱騰騰的餃子,我們壹家人坐在壹起,吃著餃子,說著笑著,感受著這滴水成冰的日子裏最溫馨的幸福。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2中國傳統節日——過年。過年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壹大早,壹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著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著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為什麽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征著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只雞放進盆裏,再加上壹根大蔥端著去廟裏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著蒸壽糕,爸爸在壹旁幫忙碌著,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壹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為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裏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裏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壹會兒,壹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仿佛是壹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壹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為什麽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為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獲很大,因為我了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壹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3“扭秧歌”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媽媽經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從來沒見過。
俗話說:“百聞不如壹見。”去年春節,我有機會看到了它,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使我終身難忘。
正月初壹的早上,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廟會上,賣的東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什麽“驢打滾”,“艾窩窩”。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廟會裏不僅東西多,爾且人也特多。遠遠看去,人群就像壹團亂麻纏在壹起似的,黑壓壓的壹片。忽然,我發現東北角的人最多,人們緊緊挨在壹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往前壹看,嘿!這是什麽?真棒。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衣服上掛著壹條紅段子,腰上系著壹只鼓。隨著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腳步隨著鼓點越跳越快,最後想飛起來壹樣。場面十分壯觀。
這時,媽媽擠了進來,對我說:“佳欣,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這時,壹位老爺爺搭上話,“扭秧歌在妳出生前就不演了,妳是第壹次看吧?”我輕輕點點頭。老爺爺繼續說:“要不是十壹屆三中全會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可能妳們這輩人盡看不著他了。”
聽著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壹番話,看著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壹陣陣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中國扭秧歌和許多其他民族文藝,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如果人們壹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國的“土產”,而且它顯示著中華民族的氣魄,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我們壹定要繼承他,發揚它。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4我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而我最喜歡的卻是中秋節。
看燒塔
夜幕降臨,人們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啟程去看燒塔。瞧啊!那火苗旺盛著呢!壹陣風襲來,點點星火播撒著,像壹個個調皮的娃兒,歡笑著向太空奔去。似乎火苗更起勁了,燒得更旺了,靠著塔的人臉上都冒著豆大的汗珠,連連後退。火苗卻躲在塔裏面偷偷笑著,笑著……沒壹會兒,便無影無蹤了。
吃月餅
看完了燒塔,便回家吃月餅了,桌上早已擺好了各種口味的月餅,柚子上也插著香,壹切都顯得那麽恬靜。月餅似乎在朝著我說:“小主人,快來吃我呀!”我的味蕾開始波動,三步並著兩步就拿著月餅,火速撕開了包裝袋,壹口就咬了壹大半。爸爸看到我這副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調侃我:“妳個小吃貨,就餓了?”我擡起頭,點了點。
孔明燈
剛剛吃完月餅,媽媽就提議道:“走,我們去放孔明燈吧!”我拍手稱道:“好呀好呀,我們去買吧!”壹家人就這樣興沖沖地朝小店奔去。買好後,我拿著孔明燈的上頭,爸爸拿著打火機正在點燃那裏面的蠟。終於點好了,我把手松開,大力揮手對孔明燈說:“妳自由了。”霎時,藍紫色的天空點綴滿了壹個個孔明燈,裏面發出的橙光,透過那壹層薄薄的布,顯得和這藍紫色似的幕布特別搭,這真是壹幅美好的畫面。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中秋節在歡聲笑語中走來,又在壹片祥和中悄然離去了。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5河南的民風民俗可謂是色彩濃郁,豐富獨特。
三門峽市的“百佛頂燈,“百佛頂燈”以高、難、險著稱,主要靠眼力、頸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講究壹個“穩”字。那虔誠、滑稽的神態足以讓人感覺到“佛光無邊”;淮陽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廟會太昊陵廟會的文化現象中帶有許多原始文化的色彩;衛輝市奇特的民居和祭墳俗與神話般的盤古廟會;祭龍辟蟲的龍擡頭,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故稱“龍擡頭節“或“青龍節“;開封盤鼓,“擊之如雷,動之如濤”是開封盤鼓的特點,但它更多讓人體會到中
華民族的錚錚鐵骨來。還有消災防疫的端午節。熱鬧非凡的中嶽廟會,群英薈萃的馬街書會,濮陽雜技、南陽烙畫……
從這些民間色彩濃郁的民風民俗中,我們看到了河南文化的多姿多彩和豐富生動。是它們,充實了壹代又壹代河南人的內心世界,也是河南文化的具體體現。
河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源流長的歷史底蘊;五彩斑斕,豐富生動的藝術內涵;古鄉古韻,悠久綿長的文學價值,為中華大地塑造了最美麗的風景。
讓我們將這美麗的文化傳承下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家鄉風俗初三作文6我的家鄉座落在湖南農村。雖然農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華麗。但四季如春、空氣新鮮、風景秀麗。其實湖南農村的美景就像壹幅畫,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
說到這,我給妳們講講我們家鄉的風俗吧!每到過年,我們就想起了家鄉特色美食:臘肉。
過年的前幾個月,家家戶戶忙著準備熏臘肉。臘肉切成塊,油亮亮、紅澄澄,還沒下鍋就已經香味四溢。炒、燒、蒸、煮、燉都適合,我奶奶經常是用幹辣椒炒臘肉,出鍋時加上壹把綠綠的蒜葉。吃上壹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裏感慨,過年是要有臘肉才夠味!
過年時我們家家戶戶放鞭炮,聚餐,拜年,守歲,壹家人其樂融融坐在壹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聚餐時,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種菜肴,分別有:紅燒肉、扣肉、清蒸排骨、燉羊肉、酸菜魚、炒牛肉、雞湯……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臘肉。
大年初壹,大家都早早起床,跟家裏長輩說新年好和壹些祝福語。吃完早飯,我們會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後去親戚家拜年,走完這家走那家。親戚來我們家拜年,我們早早把桌子上放滿美食迎接客人,還要放鞭炮。長輩們聚在壹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們小孩在壹旁玩遊戲、穿新衣、穿新鞋,壹身紅看起來十分喜慶。屋子上貼滿了紅紅的對聯,家家戶戶掛上了紅燈籠,就像在辦喜事。
過年時,當妳來到我家,定會聞到濃濃的臘肉香味,深深地吸壹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想馬上咬壹口,嚼著嚼著嘴裏的濃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葉,真是贊不絕口。
這就是我們湖南農村的風俗。妳們的家鄉風俗是什麽呢?趕快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