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笑話故事 - 半畫幅的相機後退點距離也能拍到全畫幅的畫面嗎?

半畫幅的相機後退點距離也能拍到全畫幅的畫面嗎?

全畫幅、半全幅都是用來描述感光元件大小的。所謂“全”是以135相機膠卷的單格底片作為參照。感光元件有效區域約為36mm×24mm的稱為“135全畫幅”(簡稱全畫幅或全幅);比這個尺寸小的就是非全幅,而在非全幅之中又有APS-H、APS-C、4/3、1英寸等不同規格。

手機上的感光元件多為1/2.3英寸或1/3英寸。以索尼RX100系列、佳能G7X系列為代表的高端便攜相機則是1英寸規格。奧林巴斯、松下、小蟻微單相機以及大疆可換鏡頭航拍無人機屬於微型4/3系統。尼康、索尼、賓得、富士等品牌的非全幅相機是APS-C規格(佳能比這個尺寸略小壹點)。註意,134全畫幅並不是尺寸最大的感光元件,比它更大的還有44mm×33mm中畫幅(富士GFX、哈蘇X1D)以及645中畫幅數碼後背。

這裏強調壹點:xx英寸表示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度。由於歷史原因,這裏的1英寸是16mm,而不是正常的25.4mm。

那麽全畫幅和非全幅到底有什麽不同?除了大小、成本外,對我們實際使用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等效焦距』

A、B兩人使用同壹款鏡頭(比如85/1.8),站在同壹位置,拍攝《武媚娘》的劇照。

A用全畫幅的佳能6D,拍攝到的畫面是“導演剪輯版”

B用非全幅的佳能70D,拍攝到的畫面就是“廣電剪輯版”

為了方便不同畫幅相機比較鏡頭實際視角,我們引入了“等效系數”和“等效焦距”的概念。比如佳能70D的等效焦距是1.6x,這意味著在相同距離下,70D配50mm鏡頭,與全畫幅相機配80mm鏡頭的視角基本相同。

當然,也有人說這種情況是非全幅賺長焦,但其實並不嚴謹。反過來,對於需要拍攝視角比較大的情況(比如建築、風光、合影),非全幅相機就必須搭配焦距更廣的鏡頭。

『虛化能力』

還是A、B兩人,站在同壹位置進行拍攝。

A用全畫幅的佳能6D配85/1.8鏡頭

B用非全幅的佳能70D配50/1.8鏡頭

因為知道等效系數和等效焦距,所以這兩種組合實際拍攝到的畫面範圍基本壹致的(B略大壹點)。

影響虛化能力(景深)的關鍵是拍攝距離、物理焦距和鏡頭光圈。A、B兩人的拍攝距離相同,光圈大小壹致,唯壹區別就是焦距了。而物理焦距越大虛化效果越強,所以最後得到的照片是A的虛化效果更明顯。

▲佳能6D的人像樣張

『成像質量(分辨率)』

還是A、B兩人,同樣使用85/1.8這款鏡頭。這壹次,B後退幾步,獲得和A相同的拍攝視角。

衡量鏡頭分辨率的時候,我們會引入MTF(調制傳遞函數)這壹概念。這裏不做太深入的解釋,只想說測量MTF時要考慮相機感光元件的大小。簡單來說,只要不是畫面邊緣太差的鏡頭,都是在大畫幅相機上的表現優於小畫幅相機——反過來說,小畫幅相機如果想要獲得和大畫幅相機相同的畫質,就要搭配更好的鏡頭。

這壹個推論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配置相機時的整體成本。

『總結』

好了,說了這麽多,讓我們總結壹下。全畫幅和非全幅的本質區別是感光元件的尺寸,這影響到壹款相機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相機的體積、視角、虛化能力和成像質量。

在膠片時代,相機的畫幅是從大到小演變的。而在數碼相機出現後,數字感光元件在過去很長時間裏受制於生產工藝和成本,比較難做出大尺寸的產品。基於這個情況,我們有理由認為當生產技術得到充分發展後,全畫幅相機和非全幅相機的價格差距會越來越小——事實上,在今天已經有不少全畫幅相機的價格低於高端非全幅產品了。

不過呢,衡量相機的維度也不只畫質壹點。在有限的預算下,有些朋友會更側重於畫質,有些朋友會更側重於對焦、連拍等拍攝性能——這也正是目前壹些高端非全幅相機相對於入門級全畫幅相機的優勢。所以,我的觀點是全畫幅相機會變得越來越普及,但如果說取代非全幅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