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
寶馬3.0 CSL在中間
左邊是寶馬M3 A 2.5
右邊是寶馬M1 Procar錦標賽。
多麽難得的畫面,寶馬三神車的合集。
寶馬3.0 CSL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C位的這位,寶馬3.0 CSL。
寶馬3.0 CSL是bmw30cs(底盤代碼E9)的賽車版。E9是寶馬從1968到1975生產的壹系列轎跑。
普通寶馬3.0 CS
最初作為2800 CS車型發布,它是基於寶馬2000 C/2000 CS四缸轎跑開發的,配有更強大的寶馬M30六缸發動機。
1973寶馬3.0 CSL在新博格林
寶馬3.0 CSL 1973勒芒24小時耐力賽。
那麽,3.0CSL和普通版有什麽區別呢?
首先,L不代表庸俗的“加長”,而是代表“輕量化”。
六次歐錦賽的榮譽,紐伯格林賽道創造了驚人的單圈紀錄,而歷史上第壹輛寶馬藝術車——寶馬3.0無論出現在哪裏都鶴立雞群。
是時候回顧壹下這款寶馬輕型轎跑的歷史了。
151千瓦(206馬力);排水量3153立方厘米;220 km/h最高時速;整備質量1270kg;
這是這輛車最重要的壹點。時間標簽是1973。
很強嗎?只能說是不弱。很強嗎?不壹定。
但這很不尋常。
其實在1968,寶馬已經用2800 CS打造了壹款標桿車型。當時,配備2.8升化油器發動機的轎跑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170馬力。
但寶馬2800 CS更多的是把自己當成壹輛集運動與舒適於壹身的休閑車,而不是苦行僧式的速度機器,並不優先考慮賽車。
而3.0CSL變了——更純粹了。
1973寶馬3.0 CSL系列最強大的街頭版。工程師們通過更大的功率輸出、極輕的結構和引人註目的空氣動力學套件實現了他們的抱負。
它從寶馬粉絲那裏得到了“蝙蝠戰車”的綽號。
沒有其他寶馬汽車能比3.0 CSL更好地反映設計師的想法。
前翼子板上的空氣導軌確保了快速轉彎時的更大穩定性。
2厘米寬的輪罩為7英寸寬的合金輪轂提供了空間。
前擾流板在前軸上施加更多的下壓力,而巨大的後擾流板為後輪提供更多的牽引力。
在街道上行駛之前必須拆下尾翼,因為尾翼只能用於賽道。
車交付時,擾流板放在後備箱裏。
這些細節,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造車藝術。如果我說我可以用2022年最新的7系換壹個3.0CSL,我不會猶豫。哦,對了,我沒有7系。
CSL代表“輕量級跑車”——幾乎每壹個零件都經過稱重、測量,如果可能的話,會換成更輕的版本。車門、行李箱蓋、引擎蓋都是鋁制的,是50年前能使用的最輕的材料。
就連金屬也減少了:車頂、後備箱隔板、輪罩和前後側壁現在都是薄金屬。
後窗和側窗是有機玻璃。每克都算,所以連油煙機的升降機構都換成了細桿。駕駛員坐在專為3.0 CSL設計的輕型桶形座椅上。
前保險杠,電動車窗,伺服轉向系統,幾乎所有的絕緣材料——而且後面只有壹個淺色的塑料裙,而不是高度拋光的鍍鉻保險杠。好處:因為省油200公斤左右,動力更好。
寶馬3.0 CSL的空載重量只有1270 kg,不愧是1970年代的大感嘆號!
專為賽車開發:6缸直列發動機,功率206馬力,排量365,438+053立方厘米。手動變速箱,四檔加速時最高可達220km/h。
1972年,隨著寶馬賽車運動有限公司的成立,賽車運動有了重大的新發展,寶馬3.0 CSL在幾年內稱霸房車錦標賽。直到1979,沒有人能阻止寶馬3.0 CSL贏得六個歐洲冠軍。
斯特拉的CSL有750馬力。
寶馬3.0 CSL還是壹輛藝術車,畫家弗蘭肯斯特拉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藝術作品。從那以後,壹些世界頂級的藝術家開始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寶馬汽車設計藝術作品,寶馬汽車成了他們的畫布。
標誌性的設計、賽車運動的成功以及最終版本的低產量使寶馬3.0 CSL成為壹款備受追捧的經典車型,具有絕對罕見的價值。
從1973到1975,只有167輛車出廠。汽車制造史上的壹款特殊車型。
說了半天有點激動。我們開著我的小破寶馬去兜風吧!
雖然不是3.0csl,但寶馬恰恰讓人感受到了駕駛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