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精準扶貧的概況、背景和意義
精準扶貧是廣義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貧困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簡單來說,精準扶貧就是瞄準每壹個貧困人口,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扶貧,就是誰窮就扶淮,誰深度貧困就多扶。精準扶貧機制主要包括精準識別貧困戶和貧困村,建檔立卡。是精準扶貧的前提。以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認定標準,綜合考慮住房、教育、衛生等條件,對認定的貧困戶和貧困村深入剖析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實施精準幫扶。精準管理是對扶貧對象和扶貧績效的精準管理。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實現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壹直在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大致經歷了制度扶貧、大開發扶貧、脫貧攻堅、扶貧新發展和鞏固扶貧成果五個階段。隨著“八七”扶貧計劃和《農村扶貧開發綱要》的順利實施,中國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村貧困人口不斷減少,貧困發生率逐年下降,農村貧困人口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事業不斷完善,農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當前,在新的背景下,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二,農村實施精準扶貧的難點
(1)扶貧難點。精準扶貧對未來農村減貧意義重大。現在農村精準扶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精準識別、精準扶持、精準評估。在精準認定方面,國家規定貧困家庭和人口年收入低於2736元。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8249萬人年收入低於2736元,這些對象將是未來精準扶貧項目中的主要對象。精準識別最難的問題是如何準確統計農民的收入。壹般來說,準確識別壹般是專業機構認可的,但對於基層政府來說,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統計。在沒有準確認定家庭收入的情況下,基層政府通常只在壹定人數的控制下,按照基層民主的評估方法,對貧困家庭、人口認定和建檔立卡進行評估。這些地方是根據調查數據統計的,允許有壹定的上下幅度,這在壹定程度上導致了認定的偏差。在精準扶持方面,存在壹個明顯的問題,傳統扶貧項目沒有精準地針對貧困人口,貧困人口無法有效受益於扶貧。現在扶貧開發的重點是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改善可以給富裕的農民帶來更多的好處。其次,壹些到戶項目失敗是因為貧困戶無法承擔配套資金的平等參與,在壹定程度上超出了貧困戶相應的債務能力。另外,產業扶持政策在理念、技術、能力上都有壹定的局限性,很難覆蓋到貧困戶。此外,在金融扶貧項目中,扶貧基金大川的壹些扶貧項目是捆綁的,缺乏相應的靈活性。大多數扶貧項目在壹些條款上是合理的,但由於貧困戶在教育、營養、住房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壹些需求存在差異,因此存在許多實施瓶頸。在精準評估方面,由於精準識別的問題,精準評估也會相應出現問題。由於貧困戶調查不到位,實際效果不突出,基於收入標準的精準評估勢必低估精準扶貧的效果,這是精準評估在今天面臨的最重要的困境。
(2)經濟發展困難。1)基礎設施薄弱。貧困農村道路沒有硬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而且村裏沒有專業的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燒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農村小學設施和師資不完善,對學生教育影響很大。受場地限制,農村體育、文化、健身設施覆蓋面還不廣,開展群眾性活動難度大。此外,農村地區在網絡通訊、供暖、燃氣等基礎設施方面仍然薄弱。2)行業無特色,無規模。農村缺乏促進經濟發展的產業,村民居住普遍分散,沒有形成壹般的商業網點。大多數農村生產僅限於傳統的壹般狀態。部分農田荒蕪,對經濟作物的關註沒有形成壹定規模。3)農村經濟資源匱乏,經濟收入低。貧困農村的集體收入大部分來自上級的補貼,村民的收入多靠外出務工、種莊稼、養殖。可以說這種經濟狀況的來源比較單壹,增收難度相當大。
第三,如何做好農村精準扶貧
(1)領導要多關心多支持。在農村精準扶貧工作中,領導的重視和推動起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在與相關部門的聯系上。在縣扶貧資金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爭取扶貧項目資金可以有效解決扶貧工作中的障礙和問題,所以這就需要領導發揮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2)建立瞄準機制,精準扶貧。只有準確確定扶貧對象,才能有效幫助真正的貧困用戶。精準扶貧的對象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實地考察。如果沒有足夠的目標,就不容易實施扶貧。因此,要解決這壹問題,需要建立相應的瞄準機制,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戶到戶。此外,要全面準確地掌握扶貧對象,建立檔案,實現完善的信息網絡系統。此外,要按照動態管理的原則,根據扶貧對象和重點開展實際調查,對扶貧信息做出真實可靠的回應,把扶貧工作的重點運用到資金上,積極做好幫扶,落實好每壹分錢。
(三)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創新。在經濟新常態下,市場關系更加廣泛和規範,在市場經濟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可以客觀有效地促進扶貧和競爭,這在今天已經成為壹種事實要求。精準扶貧可以解決當前的經濟發展問題,促進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經濟條件,因此扶貧對象需要主動適應改革扶貧和市場化發展現狀。總的來說,貧困地區市場化程度弱,扶貧主體難以實現。因此,要註意引入外部市場,積極推進扶貧對象與市場化的外部聯系,最終打造相應的市場化平臺。此外,扶貧對象的發展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發展機制,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市場條件下進行自主發展,增強內生能力,有效、有針對性、可持續地進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