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聽收音機裏的樣板戲,現在到處都是卡拉ok;
3.單純追求“吃飽飯”,現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健身運動;
4、打臺球,現在網遊;
5、看繪本看各種電視劇。
對每個人來說,30年最能體現變化的過程,無非就是衣食住行。
精神消費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人的閱歷和思想超越了父輩,比如電視、電影、唱片。
手機與世界相連,反過來也影響著中國大多數人。
擴展數據:
現在的娛樂形式多種多樣:
1,電視
電視傳入中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代表事件是1958成立的中央電視臺開始試播(當時叫“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也是中國第壹家電視臺。
以鄰國日本為例。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東京市中心的人們才在懷舊的夕陽下連續三天觀看黑白電視。差不多二十年後,大街上人們聚集在電視機前觀看的場景在中國重演。
對於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幾代人來說,電視是珍貴的記憶。13寸夜光屏電視,打開了壹個封閉已久的國度的大門。
2.電影
無論是作為壹種視聽藝術還是壹種娛樂手段,電影都比電視早出現,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雖然直到現在還在受到電視的沖擊,但是電影依然有著它無可比擬的魅力,這也使得在背投等技術無法交流的環境下,成千上萬的人湧向電影院,而不是待在家裏。中國電影始於世紀之初,跟隨世界電影的潮流經歷了默片、有聲片、彩色片等多個階段。
3.錄像磁帶
錄像帶的普及要分開。20世紀80年代,電視機迅速普及,與電視機配套的錄像機隨之登上歷史舞臺。當時電視節目並不豐富,可以彌補電視單壹的缺陷,用來看電影,實用性極佳。
20世紀80-90年代,受當時香港電影繁榮的影響,視頻領域基本維持著以港片為主體,外國片為輔助的觀眾歡迎模式。
總之錄像帶和錄像廳的好時光壹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最後毫無懸念的被VCD和DVD淘汰結束,壹去不復返。很多人後來才知道,自己壹直看的視頻只是VHS畫質。
4.記錄
和電影電視壹樣,唱片背後的音樂是大眾娛樂的另壹個基地,唱片贏得了無數大陸港臺歌手。經歷了20多年的動蕩和空白期,刺耳的高音已經成為過去。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唱片和錄音機帶著中國人遠離現在的現實,憧憬著壹個美好的無法形容的未來。歌曲中的愛、夢想、希望成為了很多人的心結。抄歌詞找海報更像是全民運動,真的把偶像化發揮到極致了。
5.打碟機
CD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普及,是因為國外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用卡帶代替了黑膠CD。由於唱盤的體積很大,它的便攜性遠不如盒式磁帶。另外,每面錄的歌曲數量有限,程序麻煩。唱盤在中國似乎總是忽高忽低,被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直到今天,懷念當年音樂的黑膠碟愛好者寥寥無幾。他們認為稍顯粗糙的寫實質感是後期CD等媒體無法呈現的。
6、盒式磁帶
20世紀80年代以來,能與黑白電視、電影電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是盒式磁帶的普及。盒式磁帶的超強影響力使其成為磁帶的通稱。壹般來說,磁帶是指盒式磁帶。
該盒式磁帶成本低,可重復使用。在日本等國外,卡帶和索尼隨身聽是壹起出現的。在中國,由於條件所限,盒式磁帶伴隨著錄音機走過了十幾年。
雖然形式上有區別,但同樣受歡迎。90年代,隨身聽也成為都市年輕人的選擇。
7、MP3
MP3是壹種數字音頻編碼和有損壓縮格式,通過壹種算法使人類聽覺無法識別丟棄的音頻部分,從而以最小的容量大大減少音頻數據量。
MP3可以在比這更多的領域發揮作用。可以存儲在電腦、手機等終端中。即使推出了MP4甚至MP5,MP3在中國還是很受歡迎。
8.移動電話終端
電視、電影和唱片是相互影響的,但電腦的出現使它們走到了壹起,甚至大大改變了它們的角色。比如現在歌手的專輯銷量再好,也只是黃金時代的十分之幾。
隨著液晶和數字電視的出現,電腦和電視的聯系變得緊密起來,但仍有不可克服的天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