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年,30歲的曾國藩被授予國子監檢討壹職,正式開始了京官生涯。到了北京後,他立下了學做“聖人”的宏願,決心把自己培養成“內聖外王”的完人。
為了學習成為聖人,他向當時的大學者唐鑒請教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學習。
唐鑒告訴他,最重要的是寫日記。這是成聖的基礎。
於是曾國藩開始寫日記。
曾國藩以前寫日記,但大多是簡單的筆記,並沒有發現日記有多重要。
曾國藩的日記始於道光十九年正月初壹。他早期的日記和我們大多數人的日記壹樣,記不太清楚,問題很多。
1.不能堅持。現存最早的曾國藩日記,已保存近壹年。但內容語無倫次,時間停滯。
2.記成流水賬,日記內容不具體,總結敷衍了事。有時甚至用壹句話總結壹天。
如道光十九年的幾篇日記:
正月初二,日記裏有兩句話:“請客四席。晚上寫壹卷。”第三天也是這樣:“丹哥叔叔過夜了。晚上朱耀傑來了。”
4月27日的日記裏只有壹句話:“沈明福請妳吃飯。”五月初九,日記裏有五個字:“留在軒叔家。”
這樣的日記是敷衍的,是為了寫作而寫的。
3.我做不到我在日記中問自己的事情。寫下要做什麽,但不要行動,只是說出來。
唐鑒也是湖南人,是當時的大學者,很受道光的器重。曾國藩隨後親自看望唐鑒,並把自己的日記給唐鑒看。
唐鑒看了之後告訴他,記日記不是記流水賬。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發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德行和修養。
唐鑒的提醒和引導,讓曾國藩感到清醒。
唐鑒應該在天庭保留幾份自省記錄來監督和規範自己。即使在路上,或者有什麽緊急情況,這個規則也不會被打破。
唐鑒還推薦他學習大學者倭仁寫日記的方法。
曾國藩曾這樣描述日語課:“每天都有壹本日語課書,壹日壹念壹物之差,字字都寫在書上。所有的書都是開放的,三月份會訂壹本書。自乙三年起,今有三十書。”
沃仁把自己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壹念得失都寫了下來,三個月做了壹本書。這壹點對曾國藩觸動很大。
兩位大學者的日記,為曾國藩寫日記提供了範本,也讓他明白:
把寫日記當做壹件大事;
把握生活中的細節,用細節改變自己的言行;
日記裏要求的事情壹定要做。
在正確的引導下,曾國藩意識到了記日記的重要性,於是從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壹日開始效仿唐鑒和倭仁。
他是怎麽寫的?
1.用整潔的小字體記日記。
由此可見寫日記的認真和由衷的尊重。也就是說,把寫日記當成壹件大事,認真對待,不要馬虎。
2.抓住細節,反思。
把妳讀過的書,做過的事,見過的人,說過的話,腦子裏想到的東西過壹遍,然後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麽,說錯了什麽。
把這些壹壹寫下來,深刻反思。
浪費時間,他在日記中提醒自己;
有壹個虛偽誇張的問題,他在日記裏警惕自己;
不和別人吵架,他在日記裏反省自己;
就算動了心,多看美女壹眼也會自責。
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日的日記中,他給自己定下了壹個基本的學習時間表:
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十頁歷史,茶余飯後寫壹個故事。除此之外,他還每天讀易,練作文。
寫日記之後,曾國藩的工作和學習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用壹個特殊的日記本在紙上記日記
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升任禮部右侍郎。為了督促自己認真對待日記,曾國藩的持紙店專門印制了日記紙,開始寫《連續蔣木木室日記》。
這本日記風格獨特。每日日記分為八欄,分別是“讀書”
書,靜坐,文章,寫作,辦公,上課,住宿,信件,每天都在填。
鹹豐元年(1851)十壹月初二,他的日記大致是從這幾個方面填的:
[閱讀]:
我沒有刻過韓王信的傳記。申克讀了《惠宗典人賦》第14頁。
[沈思]:
沈卻是坐在曲臂枕上整整四分之三。
[辦公室]:
早進,刑部當班。翻到那部分。中午初到家,天亮後清底。
[教訓]:
背五頁,講三課。
[對客人]:
早在夏天,我就回到了三棟房子。我還沒見過兩位客人。
[回復]:
回於玲香的信,寫了壹段。
這有點類似於時間管理日誌,例如具有固定模式的每日計劃和每日列表。
4.日記壹兩百字。
曾國藩的日記言簡意賅,壹篇大約壹兩百字。結構簡單,通用性強,不太馬虎,不太強調。
描述壹下。
保持日記記錄的性質,重在自省,重在鞭策自己,重在修身養性,重在修德。
日記是寫給自己的,大部分是私人的。妳做錯了什麽,妳要隱瞞什麽,都可以在日記裏吐槽出來。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秘密,有的人用帶鎖的日記本,寫完後用密碼鎖住,別人打不開。
但曾國藩卻不同。他把他的日記傳給了別人。
他在北京做官時,把自己的日記拿給朋友和老師看,請他們提意見和建議。這樣做,可以監督自己的言行,避免偷懶。
曾國藩壹生堅持這個習慣。後來,他離開北京,創建湘軍,在國外帶兵,並定期抄寫日記,寄回家鄉給兄弟、子侄們看。
壹是給他們樹立榜樣,二是讓他們督促自己。
通過寫日記,曾國藩的意誌、品質、習慣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曾國藩從29歲開始寫日記,直到62歲去世的前壹天。
他的目標是“發誓壹生不中斷”,每天堅持。“妳必須每天都有連續的功德。雖然坐船走,但壹定要帶著。”
他把寫日記作為壹項大事業,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從不停歇。
他的日記包含了廣泛的內容:
家事,國事,壹切都寫在日記裏;
修身、開悟、讀書,都是他寫作的內容;
寫作,隨筆,夢境也是有時間記錄的。
日記成了他的時代印記,成了他30多年的記錄,成了他意誌、道德、品行的絕佳記錄。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裏,他出現了中風的跡象,並多次在日記中寫道,但他壹直在閱讀,思考和反思自己。
在他死前三天的日記中,他寫道:
“我流浪了很久,每當遇到應該了結的事,都久久不能了結。我該整理壹下久查不出來的東西了。如果長滿了樹葉,就沒有歸宿。我當了30多年學生,官位是最好的,但學業上卻壹事無成。我無德,老板受傷。”
那些壹生建功立業,馬不停蹄地學習,在建功立業、立德立言上達到“三仙”高度的人,都羞於自責自己的馬虎、學業失敗、德行缺失。這種深刻的自省,實在令人欽佩。
曾國藩的日記不僅是日常言行的記錄,也是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記錄,是個人道德修養的綜合記錄。
無論是在做事上,還是在修身養性上,都起到了為後人樹立榜樣的重要作用。
曾國藩是清代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晚清“湘鄉派”的創始人。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上達到了“三仙”的高度,被後人譽為“千古完人”、“官典範”。
這些閃閃發光的榮譽和贊譽,與他長期堅持寫日記和深刻反思是分不開的。
他在給弟弟的信中是這樣計劃的:“從十月初壹開始,我就下定決心要重新做人。雖然我還是壹如既往的懶,但是我壹直堅持每天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十頁歷史,每篇日記都有壹段“茶話”。這三件事壹天也沒有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