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碗米養壹恩人,壹桶米養壹仇人。俗話說“興米,鬥米報仇”。就像接受救濟的人,習慣了,往往就把救濟當成了理所當然。他們自然不會考慮自己做什麽,靠自己的勞動獲取食物。如果妳後來發現他恢復了勞動能力,妳不幫他,他會對妳懷恨在心。
這是因為對方把原本是妳愛的資助的東西當成了理所當然,從感激變成了理所當然,最後變成了敵人。有勸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意思。
擴展數據:
這個成語的由來:
從前有兩家是鄰居,平時關系很好。其中壹個家庭更富有,因為他們更有能力。兩家本無恩怨,但今年天怒人怨,帶來了災難,田中的糧食歉收。
窮人家沒有收成,只能躺著等死。這時,富人家買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的鄰居,就給貧家送去了壹升米,救急了。窮人家很感激富人,認為這是救命恩人。最艱難的時候過去了,窮人去感謝富人。
說話間,說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落地,富家子大方地說:好了,我這裏還有很多吃的,妳再拿吧。這個窮人帶著壹桶米滿懷感激地回家了。
回家後,他哥說,這壹桶米能幹什麽?除了吃以外,明年我們的田地沒有足夠的種子了。這個有錢人太過分了。妳既然這麽有錢,就應該多送點糧食和錢給我們這麽壹點。真的很糟糕。這話傳到了富人的耳朵裏。
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給妳那麽多吃的,妳不但不感謝我,還把我當敵人,真是沒人性。所以,兩個關系很好的家庭。從那以後,他們成了敵人,再也沒有聯系過。
百度百科-戰米恩,升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