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喝酒沒盡興,肉也沒吃完。
2、紅燒肉三分瘦,黃豆芽煮半碗油。——《中秋》民國末當代初聶紺弩
解讀:瘦肉三分,油水半碗的紅燒肉,是用黃豆芽煮的。
3.吃東坡肉,遊習字湖。——《帶個少婦孫子去天香樓吃東坡肉再遊西湖》現代洪傳經
解說:吃了東坡肉,和孫女逛了西湖。
4.過去,有壹些愚蠢的孩子非常想吃肉汁。——《次韻東坡棲亭五首》黃明春藥
解讀:曾經有孩子,死的時候很懷念肉汁的味道。
擴展數據:
紅燒肉,又稱東坡肉。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實際上是其妾(王貶黃州時為改善飲食而創),其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回肉,是徐州“東坡四寶”之壹。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壹日,蘇軾被貶黃州,為的副使。他自己耕地,所以稱此地為“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
在黃州期間,他親自烹制紅燒肉,並將自己的經歷寫成《吃肉詩》。蘇軾在徐州、黃州做的紅燒肉,只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不知名。真正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