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節日期間,中國各地都將舉行慶祝活動,廣東潮州和全國壹樣,也將舉行慶祝這個節日的活動。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九在食經中是正數。月是九,日是九。這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所以古人稱之為“重陽”。在中原,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伴山茱萸的習俗。潮州民俗學研究者王次陽先生說:“潮州人也有登重陽的習俗,但過去主要是壹些文人的活動,他們登上重陽的山,用詩來表達心聲,歷代地方誌中都有記載。至於在民間形成習俗的項目,主要是放風箏,結緣。”
先說放風箏吧。農歷九月是農村壹年中最好的天氣。潮州地處南方,濕氣重,古稱瘴氣。但是9月份空氣比較幹燥,天氣晴朗,天高雲淡,陽光明媚,秋風涼爽,所以這種天氣很松很快,是放風箏的絕佳季節,也是大家去戶外的好季節。潮州人為什麽稱風箏為“風鳥”?起初,風箏的形狀像鳥和鳥。在空中飛翔像鳥,故稱“風鳥”。我們覺得這個比喻比較貼切。潮州人也稱“風鳥”為“紙約”,這是古代對風箏的稱呼。潮州叫古語古義。“悅”是壹種大鳥,外形像鷹,飛翔像鷹。“紙嶽”其實是壹只紙做的大鳥,所以潮州人把風箏叫做“紙嶽”,是有壹定道理的。
放風箏是潮州人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壹項群眾性活動,興趣濃厚,熱情高漲。九月壹到,秋風乍起,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高處放風箏。在潮州,風箏壹般都是自己做的,材料有竹子和紙;還有特別的風箏,款式很多。除了鳥,還有蝴蝶、魚、頭、太陽、蜈蚣等等。還有壹些綁著風鈴的風箏在空中飛的時候會發出噪音,很有意思。在重陽節那天,放風箏是最熱鬧的。
王次陽先生說:“附重陽是潮州的風俗。依戀重陽本來是佛家的說法,意思是依戀佛菩薩,將來可以得到“超度”。親和力也有機會和人交朋友。除了佛教徒之間的結緣,人與人之間通常還有結緣的機會。我們通常會說,有人和某人這麽好,很有緣。這就是我們的意思。”
過去,潮州人通過互贈“芝麻球”結緣。“芝麻丸”是壹種由糯米、糖和花生制成的甜點。這裏面有壹個非常深刻的寓意:丸的音和邊是諧音,代表命運;芝麻開花越來越高,預示著緣分會繼續深入發展。糯米又粘又壯,表示緣分親密。花生的果實在腳跟,意味著緣分可以結出果實;糖是甜的,表示幸福、甜蜜和美好。所以芝麻球是這幾種做的,影響深遠。
九月初九,潮州人也稱之為“天降”,還有壹種說法是九王的生日。這壹天,民間祭拜蔚然成風,城內還設立了神社供人們祭祀。除了平時的水果和三祭,芝麻球肯定是少不了的。祭祀結束後,向親戚、朋友和鄰居贈送芝麻球,以示加深友誼和緣分。但是,如果家裏有白家人,就不能給別人吃芝麻球。贈送芝麻球,傳遞團結親和的願望。比如男方要傳婚,但不清楚女方是否有興趣,那麽在九月初九,將芝麻丸給女方家,這就向女方發出了男方要娶女方的信號;如果女方回贈芝麻丸,說明女方同意求婚。這時,男方可以邀請媒人和親戚向女方求婚。還有送芝麻球的禮儀,避免求婚時不必要的尷尬。潮州人很講究面子。追求別人失敗,他會被拒絕,面子不好看,很尷尬。平時鄰居之間送芝麻球很正常。
至於訂婚或新婚的公婆,女方家都要給男方送芝麻球和水果,然後男方再把這些芝麻球和水果送給親戚鄰居。潮州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所以他非常重視鄰裏關系和命運。潮州的鄰裏關系很好。他們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比如妳去找壹個人,如果他不在,妳鄰居家的叔叔阿姨會邀請妳去他家坐坐,喝茶,代表主人招待妳。這在潮州是很常見的,也說明了潮州人和睦的鄰裏關系。現在,例如,如果鄰居之間有壹些小沖突,芝麻球經常在九月初九互相贈送,這意味著捐棄前嫌,重修舊好。
小芝麻球起到了親和的作用。
另壹個例子是中秋節。在潮州話裏,為了不忘異族統治的苦難,維護今天安定團結和諧的社會,拜月有壹個中秋節的習俗,主要是給婦女兒童吃的,還有壹句俗語叫“男不滿月,女不祭竈”。晚上,明月升起時,婦女們在院子裏和陽臺上立起壹個箱子祈禱。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擺滿了上好的水果和糕點作為祭品。當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潮汕有句俗話:“河對嘴,芋頭吃。”八月,是芋頭的收獲季節,農民習慣用芋頭祭祖。這當然和農耕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個流傳很廣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南宋,建立元朝,殘暴統治漢人。瑪法保衛潮洲對抗元朝。城破之後,百姓被屠殺。後人為了不忘記胡人統治的苦難,就以芋頭與“胡頭”諧音,形似人頭,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傳,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