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名人名言大全網 - 心情說說 - 讓壹對50到60歲的老夫妻照顧壹個孩子5-6年有什麽好處和壞處?

讓壹對50到60歲的老夫妻照顧壹個孩子5-6年有什麽好處和壞處?

代際教育如何共贏?

壹年前的六壹兒童節,壹項全國性的“隔代教育”調查顯示,中國近壹半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而且孩子年齡越小,和爺爺奶奶壹起生活的比例越高,由此產生的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多。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受到廣泛質疑。有人說,現階段的這種教育模式會影響未來中國人口的素質。什麽情況?

每壹代父母的誤解

人們習慣把祖孫之間的親密關系稱為“隔代親屬”。其實,隔代教育是壹個時間跨度很大的詞。在我們傳統的家庭中,0 ~ 3歲甚至學齡前主要屬於育兒範疇,這個時期是為孩子生長發育的各種心理生理指標——所謂德、智、體——打下基礎的時期。當下,傳統“隔代父母”的育兒方式下的誤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我們不妨看幾個短片:

咪咪壹出生,就和父母、爺爺奶奶住在壹起。父母每天都要早出晚歸。她在祖父母的膝下長大。娃娃是她的小夥伴,半導體裏的兒歌和音樂是她的老師,跟著爺爺奶奶上街是她了解社會的基本活動。爺爺奶奶年紀很大,步履蹣跚。於是咪咪上學前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自己玩,直到上學才真正離開家。如今咪咪即將大學畢業,但仍有很深的隔代教養痕跡:安靜,不愛說話,不愛運動,缺少獨生子女的天真活潑,下課回家,校園裏看不到她。這種孤僻的性格和她最初的成長環境有關。

鏡頭二當劉女士的兒子簡佩筠兩歲時,她的母親退休了,搬進來了。本來她和梅梅壹家在壹起,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不時會有壹些小摩擦。比如午飯的時候,劉女士做了紅燒大蝦,說是壹人兩個,奶奶說“我不愛吃”,就幹脆把自己那份放到孫兒碗裏。以前,健健喝水並不難。他喝了幾口涼開水。奶奶好,放糖水果寶,健健再看到開水就搖頭。況且健健已經可以自己穿鞋襪了,卻要奶奶來代替,這讓健健的自理功能徹底退化了。劉女士真的很頭疼媽媽,為了兒子不被她慣壞。

在新浪育兒論壇發布的壹個帖子中,用戶dsm0922說:我兒子平時在家由保姆帶,平時只在周末去奶奶家玩。在家裏,他聽話,不任性。到了外婆家,我從姑姑的哥哥那裏學到了壹些壞習慣,比如在地上爬,穿鞋睡覺。每當我糾正他的錯誤時,我的祖母總是反對我。比如我說:“兒子,不要穿鞋睡覺。看,奶奶的被子臟了。奶奶洗被子多累啊。”奶奶肯定會說:“不要緊,讓孩子踩吧,臟了再洗。”再舉個例子,我兒子在吃水果的時候,我說:“我兒子要用手帕包住妳媽媽,不然把妳衣服弄臟了就難看了。”奶奶肯定會說:“沒事。不包圍自己,就不要包圍自己。”長此以往,兒子逐漸拋棄了原有的好習慣,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奶奶還對兒子說:“在奶奶家,奶奶年紀最大,爸爸媽媽都得聽奶奶的。”兩歲的孩子已經意識到外婆家和自己家的人生哲學是不壹樣的,在外婆家可以不聽媽媽的話。到現在,即使在奶奶家,也沒人聽。

對“隔代親屬”確實有壹些誤解。兩代人育兒方式不壹致,導致家庭矛盾上升,這是個老問題。平心而論,養育方式不壹致也不全是老人的錯。海海的爺爺奶奶是老師。從小,他們對海海要求很嚴格。他們每天按時吃三餐和壹個水果,不再餵零食,讓海海學會擦桌子、掃地、洗小手帕。海海媽媽偷偷跟老公說:“爺爺奶奶好小氣,把孫子孫女當小奴隸。”現代主義者海認為,只要兒子開口,壹切都必須讓他滿意。海海雖然還沒上學,但已經能察言觀色了。他在爺爺奶奶面前很理智,捉弄媽媽。這說明隔代教育也要具體分析。

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

在北京壹些日托幼兒園門口,每天上午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長,很多都是老人。偶爾看到壹兩張年輕的面孔,大部分都是家裏的保姆。隔代教育現象之所以在中國如此普遍,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大關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體制的轉型,各行各業改革的快速發展,年輕人肩負著結婚和創業的雙重壓力。壹方面,他們要加倍努力工作,不斷充電,爭取事業的成功;另壹方面,我們必須考慮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當他們初為人父母,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時間和精力的嚴重不足就成了養育孩子的最大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他們雖然對獨生子女有很高的期望,但還是力不從心,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父母照顧。這是隔代教育現象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的主要原因。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繼生認為,無論如何,隔代教育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壹方面,這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另壹方面,社會現實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當城市和農村的年輕人都在忙著盡可能多的賺錢的時候,當大多數情況下保姆不專業,難以照顧的時候,孩子基本都是爺爺奶奶的了。

在西方國家,從孩子出生的第壹天到上小學,每個年齡段都有專門照顧孩子的機構。這些國家特別重視0 ~ 3歲兒童的教育,有非常完備的托幼機構。員工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考核,必須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專業育兒人員給予孩子從生活、學習到心理的全方位關愛。有了完善的托幼機構作為保障,他們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後完全可以安心工作。

因此,王繼生教授認為,在城市化加速和獨生子女的時代,人們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家長的素質,尤其是不同世代的家長,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面對這種普遍現象,尤其是在子女教育初期,如何既能克服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弊端,充分發揮老年人的作用,又能讓年輕父母更容易投入工作,爭取事業?

認識到這個問題的缺點

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對於孩子的壹生來說,0 ~ 7歲是個人品質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幾乎所有的子女都和老人生活在壹起,失去了和父母交流、培養感情的機會,如果任由“離異父母”的特殊寵愛泛濫,將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例如:

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很愛自己的孩子,很容易溺愛和遷就孫子。尤其是孫子輩是獨生子女的時候,老人會有更多的心理顧忌——萬壹出了差錯,對不起孩子,又怕孩子責怪我。結果老人總是依賴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把孩子放在家庭的核心。孩子犯錯不及時糾正,往往會滿足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在吃的方面,給孩子做“專利菜”,讓他們享受餐桌上的特殊待遇;安排孩子生活中的壹切,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安排玩具,代替孩子自己餵食,甚至擔心孩子摔跤,不厭其煩地抱著孩子上下樓梯...

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了孩子四肢發育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父母,壹切以我為中心,全家都得為他服務。壹旦遇到困難或者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生氣,發脾氣。對老人的過度保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也讓他們變得極其自私、膽小和脆弱。

很容易破壞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

老年人容易被傳統觀念束縛,接受新事物慢,教育和育兒觀念相對落後,多年來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不易改變。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聽話、穩重而不出格,不善於用科學的、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為好奇而產生的“打擾”“破壞”等冒險創新的探究行為,總是急於制止。

比如,當孩子抓幾只螞蟻來餵,當孩子拔起花盆裏的蘭花,看看根是什麽樣子,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開壹輛玩具車,他們的祖先總會停下來批評他們。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裏,玩螞蟻是臟的,拉花是故意的,壹輛完美的玩具車是不能“毀”的。他們認為孩子的這些蠻橫行為是不良行為,必須立即糾正。試想,壹個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形成開拓創新的人格?

容易導致孩子視野狹窄,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大多數老年人喜歡安靜,不喜歡運動,也不喜歡出門,因為年齡的原因。子女和爺爺奶奶朝夕相處,長期受限於老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他們聽到的、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說的都是成年人的話,容易失去天真的本性。另外,戶外活動少,壹方面運動量小,缺乏體育鍛煉,會造成身體虛弱,生病;另壹方面,被關在家裏,見識少,接觸不到新鮮事物,可能會導致孩子視野狹窄,缺乏活力,不敢面對陌生人,無法自己處理事務。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孩子心胸狹窄,固執,退縮,心理老化,等等。

最好的方法是揚長避短。

現實生活中,隔代教育並非壹無是處。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很多爺爺奶奶養大的孩子都有很大成就。在《壹路狂奔》奧運會110米欄賽道上,獲得冠軍的劉翔因為父母忙於生計,早出晚歸。壹直寄養在爺爺奶奶家,不僅和老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還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品質。

北京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教授黃海波認為,祖父母很關心他們的孫輩,也很喜歡他們。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願意花時間陪孩子,能耐心聽孩子講故事。爺爺奶奶有撫養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容易出現什麽問題以及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知道得多。爺爺奶奶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生活感悟。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在壹個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沒必要強求這個或那個。事實證明,祖輩帶大的孩子,很多身體素質都很好,在生活照顧和安全感上也比其他孩子強。

但是,祖先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與現代社會不同。此外,祖先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必須具備老年人的特征。因此,隔代教育必然會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產生壹些負面影響。關鍵是如何利用好它的長處,避免它的短處。

對於扮演孩子和父母雙重角色的年輕父母來說,壹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和孩子、老人溝通,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職責。只要註意,時間總是可以擠出來的。比如:每天晚飯後和孩子玩遊戲講故事,周末帶他們出去活動。同時要尊敬老人,經常和老人聊天,講科學育兒的新經驗,虛心接受老人的指導;買壹些科學育兒的書籍,和老人交流學習經驗,幫助他們接受新事物;既要堅決表明態度,又要耐心與老人商量,盡量減少正面沖突。

年輕的父母必須明確他們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不要為了圖省事,孩子壹出生就扔給老人;不要怕老人寵孩子,不肯照顧孩子,切斷祖孫之間的親情。無論是與老人同住,還是在老人家中臨時寄養子女,都要註意協調好與老人的關系,以子女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積極化解矛盾糾紛,爭取代際教育的雙贏。

中國教育先鋒網

不記得原來的網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