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活動目標“捉迷藏”教案1
1.了解泥鰍的外貌特征及其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對自然生活感興趣。
2.願意操作各種材料並感覺光滑和摩擦。
3.敢於抓泥鰍玩泥鰍,體驗快樂。
4.培養動手觀察和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要準備的活動
1.在班級自然角養泥鰍,提前開展觀察活動。
2.關於泥鰍粘液知識介紹的視頻。
3.壹些泥鰍養在幾個大罐子裏。
4.抓泥鰍的工具和材料:煤灰、沙子、破布、手套等。
活動過程
先徒手玩泥鰍,感受泥鰍的外形特征。
1.第壹次玩泥鰍:
老師引出活動主題:讓我們和泥鰍壹起玩,看看會發生什麽有趣的事情。
(1)小朋友可以自由抓泥鰍玩耍,老師可以參與並指導他們遊覽。
重點:教師引導壹些膽小、臟的孩子逐漸敢於觸摸、捕捉泥鰍,鼓勵孩子用語言交流,描述玩泥鰍的感受。
(2)玩泥鰍後,師生分享趣事。亮點:孩子自己感受泥鰍的特點,學習相應的詞匯,如滑、粘、調皮、不斷滑等。
2.第二次玩泥鰍:
(1)老師提出了探索的重點:嘗試如何用手抓住泥鰍,防止它滑落。
(2)孩子可以自由嘗試。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抓泥鰍的方法,並要求獲獎者及時介紹和展示徒手抓泥鰍的方法,如捏、靠著臉盆墻移動、雙手抓等。
(3)老師再次提出抓泥鰍玩的觀察要點:泥鰍這麽調皮,它有什麽秘密讓我們很難抓到?我們找找吧。
集中反饋觀察信息,請有相關知識的孩子介紹,通過觀看知識光盤,進壹步了解粘液的形狀和功能。
(本節重點:讓孩子在看、玩、抓的過程中了解泥鰍不易抓到的原因,如泥鰍細長的身材、身上滑溜溜的粘液等,並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為下壹環節嘗試用各種材料抓泥鰍增加摩擦力打下基礎。)
第二,用材料抓泥鰍,感受光滑和摩擦。
1.兒童的敘事經驗:成人如何在生活中抓泥鰍。
2.展示各種材料(沙子、煤灰、破布等。),老師介紹,小朋友識別。
3.孩子們分發免費試用材料,老師們四處參觀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說說用什麽材料或者工具,怎麽用這些工具抓泥鰍,為什麽能抓到。(讓獲勝者演示)
5.比較使用的材料和捕捉方法,了解摩擦現象。(利用材料,增加摩擦力,更容易抓到泥鰍。)
6.借鑒別人的方法,然後自由使用材料抓著玩,老師巡邏觀察指導。
(本節重點:孩子在使用各種材料和工具時,感覺手摸起來不像以前那麽光滑了,反而好像粗糙了,增加了摩擦力。意在利用材料抓泥鰍,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以及摩擦帶來的便利。)
第三,戴手套抓泥鰍比賽
1.老師展示工作手套,小朋友說說為什麽要戴手套抓。
2.孩子們戴著手套自由地抓泥鰍玩耍,老師們巡回鼓勵孩子們抓得更快。
3.讓幾個小朋友帶著手套抓泥鰍,最後對比誰多誰少,找出原因:大家都帶著壹樣的手套,為什麽抓的量不壹樣?(鼓勵孩子抓泥鰍要大膽謹慎,眼快手快。)
(本節重點:戴同樣的手套舉泥鰍,但抓到的泥鰍數量不同,導致孩子認為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抓泥鰍的效果,比如勇氣、運氣、靈敏度。要知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除了使用合適的工具和材料,還要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
四、活動結束
讓孩子說說泥鰍屬於哪種動物。這類動物有什麽相同的特點?(孩子的經驗反饋,老師不做評論。)
(本節重點:讓孩子憑借對泥鰍的了解,自由談論泥鰍的種類。老師重點了解孩子對動物分類的原始經驗,為下壹次繼續了解泥鰍並與其他同類動物進行比較分類做鋪墊。)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幼兒在教師指導和自身活動的幫助下,操作和感知周圍事物,不斷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獨立探索未知,在不斷的嘗試中獲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百科:泥鰍體表沒有魚鱗,但有黏滑的粘液。體表有粘液的魚,如泥鰍、黃鱔、黃鱔等,壹般無鱗。從這壹點上,我們可以知道並推測,這種粘液壹定是取代了鱗片作為它們的保護層。
幼兒園《抓泥鰍》教案二的設計意圖: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壹,經常被放在幼兒園的自然角落裏。孩子們經常喜歡袖手旁觀和觀看泥鰍,但他們不敢給泥鰍換水。換水時泥鰍逃跑了,有的姑娘害怕得尖叫起來,不敢靠近,甚至不敢抓泥鰍。根據孩子喜歡觀察但又害怕泥鰍的特點,我設計了“抓泥鰍”這壹科學活動,消除孩子對動物的恐懼,鼓勵孩子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互動。
活動目標:
1.在探險活動中發現粗糙的材料和有口袋的材料容易釣到泥鰍。
2.了解泥鰍的外貌特征及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能夠大膽勇敢的與動物互動。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和發現現象,用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眼前”,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組五到六只泥鰍,
2.操作材料壹套(包括毛巾、網袋、食物夾、壹次性手套、保鮮袋、筷子)。
3.實物投影儀、塑料筐和記錄表格
活動流程:
先展示泥鰍,激發孩子抓泥鰍的興趣。
1,老師:今天黃老師帶了壹群動物朋友。猜猜是誰?
總結:這是壹群調皮可愛的小泥鰍。
2.老師和個別孩子嘗試抓泥鰍,讓孩子覺得泥鰍不可怕,從而激發孩子抓泥鰍的興趣和勇氣。
3.請小朋友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如何抓泥鰍。老師肯定了孩子的想法。)
二、介紹材料,孩子的第壹次探索:抓泥鰍可以用什麽材料。
1,老師:剛才小朋友用很多材料講了很多抓泥鰍的方法。黃老師也準備了壹些工具...(逐壹介紹材料)。請大家試著玩玩這些材料,有什麽材料可以用來抓泥鰍。請把抓到的泥鰍放在綠色的盒子裏。
2、兒童操作。(播放背景音樂《捉迷藏》)
3.互相交流抓泥鰍的經驗。
老師:妳抓到泥鰍了嗎?妳是怎麽抓到泥鰍的?
出示“抓泥鰍記錄表”,集體記錄可以抓到泥鰍。
看記錄表,集體說說操作結果。
4、教師總結:
毛巾等材質表面粗糙,接觸濕滑的泥鰍會增加摩擦力,泥鰍容易被抓;
而且網兜和保險袋都有壹個袋子,可以裝泥鰍,所以也可以抓泥鰍。
三、兒童二探:抓泥鰍用什麽材料最快最方便?
1,疑惑:抓泥鰍用哪種方法最快最方便?(孩子可以自由猜測)
2、孩子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樂抓泥鰍),老師鼓勵孩子每壹個工具都玩,比較哪壹個最快最方便。
3、小朋友交流操作經驗。
老師:剛才每個工具妳都試了嗎?哪個最快最方便?
4.抓泥鰍比賽。
根據小朋友的回答,選擇每種材料的代表進行比賽,其他小朋友擔任評委。用材料的孩子會先抓到,材料最快。
5.老師總結:通過比賽可以看出,用毛巾抓泥鰍最快最方便,用網袋也很方便。所以到處都用網兜抓魚。
第四,對泥鰍的簡單認識。
1,了解泥鰍身上有粘液及其作用。
老師:孩子們,我們剛才玩了抓泥鰍。妳開心嗎?為什麽泥鰍這麽難抓?泥鰍身上滑溜溜的粘液有什麽用?(減少摩擦,保護自己)
2.了解泥鰍身上的其他寶貝及其作用。(使用物理投影儀)
頭上有眼睛和臉頰(呼吸)
身體上有花紋和鰭
3.簡單了解壹下泥鰍的生活習性。
泥鰍喜歡住在哪裏?
第五,設置疑點,結束活動。
老師:今天,我們玩了抓泥鰍,認識了我們的泥鰍朋友。我們在自然角養泥鰍,看看它們喜歡吃什麽。
活動反映:
通過認真準備資料,設計教案,實施活動,我認真對待,孩子們也很參與活動,效果很好。通過這次活動,我也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興趣。其實壹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了解泥鰍”。抓泥鰍的活動是我嘗試後產生的。我試穿的時候,壹步壹步的按照當初的設計。因為天氣熱,泥鰍很調皮,很活躍。我在托盤裏不停地遊,終於跳出了托盤。我傻眼了,因為我自己也怕泥鰍,不敢抓。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生尖叫起來,但大部分孩子都很興奮,爭先恐後地去抓泥鰍,尤其是快要抓到的時候。但是泥鰍滑了壹跤,逃了出來,孩子們更加興奮,我也忍不住想試試。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從普通班的認識泥鰍變成了探索班的抓泥鰍。
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如我所料。活動現場可謂是熱情滿滿,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感興趣,也很活躍。
2.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剛開始我很怕泥鰍,但是活動剛開始的時候,有老師抓泥鰍。為了克服對泥鰍的恐懼,我提前買了泥鰍,在家練習。先是用手套抓的,習慣了就摘下來了。上課前,我已經不再害怕了,還覺得挺可愛的。我覺得是像我這樣生孩子的情緒傳染。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大膽探索,沒有壹個孩子因為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壹些不足。雖然孩子們可以與材料充分互動,但教師缺乏對孩子們關愛小動物的意識。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泥鰍夾著吃的時候,有的泥鰍被夾出血了,但是孩子還是不放手。當時我也看到了抹布上的血跡。雖然我鼓勵孩子在抓泥鰍的時候要註意保護,不要讓泥鰍在玩耍的時候受傷,但是後來孩子也註意到了這個問題。但現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動前就要求孩子們註意保護動物,不要讓泥鰍受傷,那活動就更完美了。這是我在活動前的欠考慮。以後會吸取教訓,活動前考慮周全。